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弑兄夺位的李世民,为什么没有负面评价?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李世民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和古往今来的太子们一样,他的权力基础是太子位,而这个太子位是他的父亲李渊给的,所以李建成的权力来源就是李渊。

  很显然,他一直以来的斗争思路和方法就是和李渊搞好关系,靠李渊来对付李世民,这种思路其实是没错的,但是很不巧,李渊已经对付不了李世民了。

  再看李世民,他的权力来源是什么?

  表面上是依靠李渊,但实际上靠的是他多年来立下的汗马功劳,积攒的赫赫威名,培植的庞大势力。

  大好李唐江山,半壁都是李世民打的;满朝文武,有一大半听李世民的。说句不好听的,老李龙椅下四条腿有三条都靠李世民撑着,这种情况下,李渊对付李世民都非常吃力,更何况是依靠李渊的李建成。

  所以说,李世民的对手是李渊而不是李自成,因为李世民早就具备了与皇帝抗衡的实力,而不仅仅是一个争夺太子位的秦王。

  再说李渊,他可是大唐的开国之君。按照常理来说,大一统王朝的开国之君一般是不太害怕权臣造反的,因为开国之君收英杰之众,扫天下之浊,有空前的势力和威望,他只要不作死,没有人可以造他的反。而他们杀功臣的原因,也只是怕他们造子孙的反,担心自己的子孙镇不住他们。

  但是在这种情况下,李世民却“造反”成功了。这足以说明,他在“提三尺而有天下”的阶段,就代替他老爹干了许多本应由开国君主自己干的事情,所有这些事情有一个总称,叫做打天下。

  我有一个未必妥当的理解,如果说“开国之君”是指王朝奠基人的话,唐朝的开国之君应该是有两个,一个是李渊,一个是李世民。

  至于李建成,只不过幸运地生做李渊之子,又不幸生做李世民之兄的历史过客而已,李建成才能也是有的,并不如影视剧中那般差劲,只是可惜他的对手是李世民。

  我们回过头来看玄武门事变会发现,他是少有的把政变的影响缩小到了极限的人,虽然杀了自家兄弟,但是那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一没波及百姓,二没搞混政局,杀害大臣。

  历史上大多数人,一旦政变成功,就开始屠杀清洗大臣,把国家短期搞的一团糟。比如雄心壮志的杨广,朱棣,如果我们能回到过去还是草民,我们是愿意回到大唐呢,还是回到这些雄心勃勃的皇帝的年代?

  所以纵观历史长河,李世民策划的玄武门之变几乎没有负面评价。不是很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对太宗的印象都是全正面的。但玄武门之变无论放在任何一个朝代都是一件极大极大的事情,怎么着都得背负一个手足相残的的骂名,再由后世野史一宣扬,李世民必然会有深入人心的负面的形象,就像秦始皇、雍正一样。

  然而在李世民这里,这么大的事情发生了,当朝太子和亲王被杀,血溅玄武门了,而朝野上下却没人站出来说话,政权交替非常平稳,上奏弹劾兵变甚至大一点的负面影响都没有,李渊也当上了太上皇安度晚年。

  除去局面已定这类原因,剩下的就是所有人心里都明白的一点:这天下一大半就是李世民打下的,他当太子,就算是用这么赤裸裸的手段,所有人的心里都是可以接受的。李建成也不差,但是和他这个战神一样得二弟比就不够了。

  让我们再看看李世民对于大唐开国打天下的贡献:李世民18岁起兵时,战火纷飞、民不聊生、白骨遍地、满目疮痍,他带领开国团队结束了战乱;

  治国方面,因为国家新建,百废待兴,李世民首先考虑的是恢复人口劳动力和生产力,所以释放宫中多余劳动力,鼓励再嫁等。然后颁布一系列政策,那些东西其实史书都有的,要不也可以看《帝范》,李世民亲笔书籍,治国之道。

  为了能更好针对那些天灾引起的民难,李世民制定专门用于赈灾的粮仓,这个粮仓不允许额外挪用。然后鼓励大开学堂,完善科举,然后命令官员整理书籍史学防止遗失或混乱。

  命令修法,制定了《贞观律》,制定对死刑犯的再审,避免冤案等。

  李世民27岁登基时,纲纪废弛、国破民穷、内忧外患、百废待兴,他带领治国团队开创了盛世。贞观之治,之所以叫这个名,我认为重点就在于最后一个字,"治"。

  李世民是基于国家新立百废待兴的基础上,绘出蓝图,稳定疆域,政治清明,大收人才,善听纳谏,文治武功均出众,奠定了大唐基础,绝对是功不可没。

  他50岁去世时,留下的是一个蒸蒸日上的大唐,开创了著名的贞观之治,他的贡献在历史上是无可取代的。

  玄武门之变虽是夺位之争,但李唐江山一大半是他打下来的,夺位之时也没有伤害百姓,在位期间善于纳谏爱民如子,李世民绝对称得上是一位贤君。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