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宇文护身为北周重臣,最后下场为何那么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带大家来看看宇文护到底是如何从北周重臣走向身败名裂的。

  晋荡公护,字萨保,太祖之兄邵惠公颢之少子也。幼方正有志度,特为德皇帝所爱,异于诸兄。年十二,惠公薨,随诸父在葛荣军中。荣败,迁晋阳。太祖诸子并幼,遂委护以家务,内外不严而肃。太祖尝叹曰:“此儿志度类我。”——《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北魏延昌二年(513年)宇文护出生,他是西魏权臣宇文泰兄长宇文颢之子,宇文颢去世后就一直跟随宇文泰在葛荣帐下,葛荣战败后,无处可去的宇文护到了晋阳,宇文护整个少年时期都没离开过晋阳。其实宇文泰在小时候很受自己的爷爷疼爱,而且身为叔父的语文太对,他也很是重视,宇文泰的儿子年纪都比较小,所以宇文泰便将家中的大小事物都托付给了宇文护。

  宇文泰对他的评价就是:“此儿志度类我!”

  宇文护不仅在持家方面很有能力,带兵打仗也不含糊。当年追随宇文泰,南征北战之时,也立下了赫赫战功。上一期我们说过,宇文泰是西魏的重臣,西魏的朝政一直是由他把持着的。而在556年宇文泰在北巡途中一病不起。临终前,将西魏的大权交给了自己的侄子宇文护。

  宇文护临危受命,但是此时西魏的处境并不乐观。

  搜史君以为西魏此时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确实波涛汹涌,此时一旦有其他势力力挺西魏皇室,宇文泰之前做的努力就可能功亏一篑。此时的宇文护不得不走上一条逼宫之路,推宇文氏上台。

  孝闵帝之争

  孝闵皇帝讳觉,字陀罗尼,文帝第三子也。——《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孝闵元年(557年),宇文觉即位,史称“孝闵帝”,北周正式成立,西魏从此成为了历史。

  丁亥,柱国、楚国公赵贵谋反,伏诛。太保独孤信罪免。三月己酉,卫国公独孤信赐死。——《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孝闵帝即位不久后,朝政并不稳定,赵贵、独孤信意图谋反。宝贵独孤星在西魏都曾与宇文泰同朝为官,地位相当。

  西魏被北周所代后,这让人与宇文氏产生了君臣之别,于是心中定然是很不服气,宇文护借孝闵帝登基的机会赏赐赵贵和独孤信,采取明升暗降的手法剥夺了这两人的兵权。

  忍无可忍的赵贵和独孤信发起了政变,不过并没有持续多久,很快就失败了。赵贵被宇文护所杀,独孤信被罢免,不久后也被宇文护逼死,从此以后与宇文泰平起平坐的功勋元老们,再也没有人能和宇文氏对抗了。

  搜史君认为赵贵和独孤信在看到宇文氏从一个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家族,摇身一变成了“皇族”心里不平衡是必然的,但是他们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和宇文泰的宇文氏族还是有区别的。

  因为从宇文泰开始,宇文氏就有称雄的野心,而他们二人所以说在西魏朝堂上与宇文泰平起平坐,但他们二人心中终归只想做一个“权臣”,而并未想过要“称帝”。

  宇文护在维护宇文氏族的权威的同时,他的权利也越来越大,势力也越来越强。试问一下,身为君主的孝闵帝宇文觉,心中是何感受?

  帝性刚果,忌晋公护之专。司会李植、军司马孙恒以先朝佐命,入侍左右,亦疾护权重,乃与宫伯乙凤、贺拔提等潜请帝诛护,帝许之。——《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虽说孝闵帝宇文觉是宇文护一手推上去的。但终归君臣有别,宇文护的强大让宇文觉这个皇帝当的形同虚设,随着矛盾一步步的加深,终有一日会压制不下去,爆发出来。

  孝闵帝身边的大臣李植、孙恒、乙弗凤等一批人担心宇文护容不下他们,便私下劝孝闵帝诛杀宇文护,这些人多次谋划刺杀,没想到次次都被内奸告密,一一被宇文护铲除。

  明帝之争

  世宗明皇帝讳毓,小名统万突。文皇帝之长子也。——《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国不可一日无君,于是宇文护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帝,史称明帝,明帝即位后也面临与孝闵帝一样的境况。毕竟自己的这位哥哥可不是能够甘心交出权力的主。不过明帝比孝闵帝大了八岁,在性格比孝闵帝更加沉稳,亲眼看见孝闵帝的下场,明帝不敢随意就发起对宇文护的行动,一直与宇文护相安无事。

  武成元年春正月己酉,太师、晋公护上表归政。帝始亲万机,军旅犹总于护。——《北史·周本纪上·第九》

  但是宇文护一直担心明帝会不会像孝闵帝那样给自己下“黑手”,也就试探性的说要归政明帝,看看明帝作何反应?但是他没想到的是明帝没有来暗的,直接答应了下来,收回了大权,开始亲政,明帝与宇文护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展开。

  武成元年(559年),明帝亲自视察军队,表示自己才是北周真正的掌权者。随后又任用宇文氏其他宗亲为亲信,提高身边近臣的地位。然而权力的突然被收回对于长期掌握实权的宇文护来说是万分不习惯,对于明帝步步为营逐步巩固统治地位的策略,看着手中的权力如沙子一般漏下,却也无可奈何。

  可是明帝一步步收回权力的方法,可以说是十分细致,让宇文护根本没有机会阻拦,但宇文护有割舍不下权力,就只好将明帝毒杀。

  搜史君认为,开始的宇文护是一心为家族贡献的,可是当自己站在北周权力的顶峰时,感受到了权力给自己内心带来的“充实”便再也割舍不下了,此时宇文护为了权利已经连杀两帝,对于权力已经是走火入魔了。

  明帝为了防止宇文护再次掌权,并没有将皇位传给自己儿子,而是让四弟宇文邕即位,这也就是后来的 北周武帝。

  武帝夺权

  高祖武皇帝讳邕,字祢罗突,文帝第四子也。——《北史·周本纪下·第十》

  武帝登基后,宇文护进行了一系列加官进爵,不断扩大自己的统治基础,权势已基本巩固,如日中天,史书记载:“护第屯兵禁卫,盛于宫阙。事无巨细,皆先断后闻”,

  在搜史君看来此时的宇文护和皇帝的区别就差头上的冠冕了,武帝必然会重新走上了明帝当年的道路,武帝作为北周时期宗室中最早参政的成员之一,经过了孝闵帝、明帝两朝,已经有了自己的政治经验,有了孝闵帝、明帝的前车之鉴,深知绝不能与宇文护撕破脸皮,一定要耐住性子。

  《北史》中这样描述武帝:“帝沉毅有智谋,初以晋公护专权,常自晦迹,人莫测其深浅。”为了迷惑宇文护,武帝日日谈论儒学经典修身养性,同时不断给宇文护放权:

  准许宇文护拥有皇帝特有的祭祀之权;下令百官,都不能直呼宇文护名讳;赐“轩悬之乐,六佾之舞”。甚至武帝在宫中与宇文护相见也要向其行礼,对宇文护母亲阎姬也礼遇极高。

  武帝自登基以来对宇文护一直恭恭敬敬,而宇文护内心依旧有所顾忌。毕竟明帝当年也是这个套路,宇文护不得不防。

  搜史君觉得宇文护对武帝从来没有掉以轻心过,生怕武帝暗中培养心腹夺权。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宇文护便会立即采取行动。

  七年三月十八日,护自同州还。帝御文安殿,见护讫,引护入含仁殿朝皇太后。帝谓之曰:“太后春秋既尊,颇好饮酒。诸亲朝谒,或废引进。喜怒之间,时有乖爽。比虽犯颜屡谏,未蒙垂纳。兄今既朝拜,愿更启请。”因出怀中《酒诰》以授护曰:“以此谏太后。”——《周书·卷十一·列传第三》

  虽然宇文护经历过两回争权后,他的权力比以前更加大了,但对武帝的防范也随之增加,不过这样依旧无法逃过命运的安排。建德元年(572年),宇文护从同州归来准备进宫面见太后。武帝对宇文护说道:“太后年纪大了,不能喝酒,可是她却戒不了。从来不亲自接受朝拜,还不让别人进宫拜见,喜怒无常。最近我虽然劝了很多次,但一点用都没有。今天大哥去探望太后,希望您再好好劝劝她。”

  还提前准备好了《酒诰》,交给宇文护说:“拿这个劝劝太后。”宇文护入殿后,便将《酒诰》读给太后。而武帝趁机用玉珽突袭宇文护后背,宇文护跌倒在地,武帝命宦官何泉用杀宇文护,何泉却因害怕没有砍杀他,而提前躲藏在殿内的宇文直见此跳出来斩杀了宇文护,一代权臣就此陨落。

  宇文护一死,武帝便立刻下令清剿宇文护一党,就连宇文护的儿子们都被诛杀。

  宇文护的一生

  宇文护从一代权臣,最终落得如此下场,不免引人深思,北周政权是宇文护一手建立起来的,同时为了北周的发展他也是费劲心力。

  在宇文护掌权时期的对北齐的作战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但在军事防御上修筑了很多城池 ,在防御北齐方面起了很大作用。在北周初建时宇文护为了巩固宇文氏的势力,不遗余力地打击豪族,但没有在自己周围建立起强大关系网,加上之前他的对齐战争多以失败告终,威望也就随之下降,这些都为其命运转折埋下伏笔。

  宇文护对权力太过执着,难以割舍,没有认清自己在政权应处的位置,最终酿成悲剧。

  权势滔天,废杀两帝的宇文护为何不废帝自立呢?

  其实在宇文护执政时期也有人劝他自立为帝,其实宇文护心里也想过,但因没有十足的把握,便找虞季才询问天象,虞季才告诉他天象有变,应该归政天子,宇文护听后内心十分纠结。嗜权如命的宇文护,既想废帝自立,又不敢违背天道。最后对虞季才说 :“吾本志如 此,但辞未获免耳。”

  搜史君认为这不过是宇文护给自己的一个台阶,武帝自即位以来从一直隐忍,对宇文护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而且明帝当年的经历也很可能使宇文护认为,只要将军政大权握在自己手中,武帝不可能动摇自己的地位。要是不能自立为帝,依旧做北周真正的掌权者也是不错的选择。而就是宇文护对权力的过分执着,不懂取舍,终落惨死的下场。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