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王封洛邑十万户给吕不韦,他立了什么大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吕不韦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吕不韦当上秦国相国后,决定出兵赵国。赵国离秦国最近的地方,便是旧都晋阳所在的太原郡,此前秦国多次攻入太原郡,也曾一度拿下晋阳,可是赵国每次都能顽强收复。

  秦国的两路大军,各十五万,一路由吕不韦的爱将蒙骜统领,主攻太原郡;另一路由宿将王龁统领,主攻北上党。

  王龁军在北上党进展比较顺利,因为赵军在这里布置的总军力不超过三万。虽然赵军据险而守,王龁却不急不慢,以控制道路为主,对各处关卡要塞进行包围,打算以最小的代价,控制北上党。

  另一路蒙骜军,吕不韦曾预料会很困难,这支军队将遭遇激战,甚至有被赵军反噬的可能。但是为了让蒙骜立大功,吕不韦也顾不得那么多了。

  吕不韦的担心是多余的,蒙骜在三个月内,攻克太原郡全部三十七座城邑,威震天下。

  蒙将军只用三个月,就跨入秦国名将之列,若只论攻城拔寨的能力,蒙骜绝对是一流名将的水准。

  有了攻克太原郡这个大功,吕不韦在朝堂上的气势大涨,此后他可以名正言顺地让蒙骜担当秦军主将。吕不韦在秦国军方,终于站住脚跟。

  吕不韦长年行商,年轻时往来列国各地,对各国山川地势有深入的了解,他制定出来的战略,与列国地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当时秦国已经占据韩国黄河以北的所有领土,如果再接再厉,夺取魏国黄河以北的领土,秦国就能将东方六国的领土隔断,北部是燕、赵、齐三国,南部是魏、韩、楚三国,如此东方六国将难以再组织对秦国的合纵,秦国就能顺势而为去完成一统的霸业。

  这几年秦国最怕信陵君合纵东方六国,当信陵君去世的消息传来,秦国上下松了一口气。吕不韦也不用再抱头缩项,他决定放手一搏,立即令蒙骜出兵魏国东郡。

  与此同时,吕不韦与燕国再次结盟,他要求燕军在另一个方向,大举进犯赵国,为秦国攻打魏国赢得时间。

  燕国的情况非常微妙,就在秦国休养生息的这几年,赵国以武阳为基地,北上攻占燕国的上谷郡。按照这样的节奏,赵国全据燕国领土,恐怕也不会超过十年。

  燕王喜渴望秦国攻击三晋,为了表示结盟的决心,燕国将太子燕丹送到秦国为质。秦国则派老将张唐到燕国为相国,重点负责与秦国的合作事宜,专人专岗。

  燕国牵制赵国的兵力有十万上下,由原相国剧辛统领,燕王喜对这次南下寄予厚望。

  就在燕军开始南下的时候,蒙骜的大军已经开进魏国东郡。由于魏国东郡与大梁所在的核心区域之间,隔着一条宽阔的黄河,魏国对东郡的支援并不容易,而且东郡的地形相当平坦,魏军没有任何山脉可以依托。

  蒙骜军的人数远在魏国守军之上,魏军又分散在朝歌等城邑之内,秦军可以说是志在必得。

  蒙骜真是位攻城拔寨的好手,就在赵军与燕军作战的这两个月,他以雷霆之势拿下包括朝歌在内的魏国东郡,割断赵国与魏国的联系。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列国还没来得及组织救援,魏国的东郡就丢失了。

  从地图上看,秦国拿下东郡,局部切断赵国和魏国的联系,将三晋拦腰截断。六国合纵的重点是三晋合纵,齐楚燕不背后捅刀就算合纵成功,三晋中韩国力量弱,赵魏联合出兵才是根本。现在赵国邯郸与魏国大梁之间要绕开东郡和卫国旧地,三晋合纵乃至六国合纵的局面就很难形成了。

  大局上更是截断南北诸侯之间的联络,把天下一分为二,北方是赵、齐、燕三国,南方是魏、韩、楚三国,东方六国之间不能像以前那样畅通无阻,也不似以前那样容易发起合纵攻秦。总的来说,占据东郡是“断齐、赵之腰,绝楚、魏之脊”,截断“山东六国合纵之腰”。

  为了扩大东郡的范围,蒙骜还拿下魏国的附庸小诸侯卫国,将澲阳纳入秦国版图。而卫国国君卫元君,迁徙到河内的野王,卫国灭亡。

  同一时间,燕赵之间的战争,燕军惨败,主将剧辛阵亡。事实证明燕军朽木难雕,别说击败赵军,即使暂时牵制赵军都难如登天。

  虽然一年以后,赵国的庞煖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蒙骜也输给了庞煖。但是吕不韦这一着截断中原的战略,可以说拊背扼喉,他给以后秦始皇统一中原创造了一个有利条件。

  秦国拿下魏国东郡之后,吕不韦声威大震,其在秦国的地位已不亚于当年商鞅、魏冉等人。

  吕不韦的核心封地是东周旧地,以洛邑为主的卫星城,食邑十万户,人口七十万。洛邑这块地不大却人口众多、交通发达、经济繁荣。吕不韦家僮(雇佣兵)上万,军费庞大,开销巨大。只有他这种富甲天下的,才抗得起巨额军费开支。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