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蒯通劝韩信“三分天下,鼎足而立”,他为何拒绝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大家好,这里是历史屋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信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彭城之战后,刘邦虽然稳住阵脚与项羽在荥阳一线对峙,但正面压力十分巨大,于是便采纳了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之策,派韩信与张耳开辟北方战线。之后,韩信偷渡夏阳、兵围安邑,魏王魏豹被迫投降、举家被俘。

  汉二年(前205年),韩信继续向东挺近,“后九月,破代兵”,迅速攻占代地,进而“(韩)信与张耳以兵数万,欲东下井陉击赵”,“背水一战”大破赵军,赵军主将陈馀被杀,“岁余乃下赵五十余”,用时一年全面攻占赵代之地,刘邦封张耳为赵王。(《史记·淮阴侯列传》)

  之后,韩信在李左车的建议下,派使者前往燕地,燕王臧荼不战而降,就此臣服于汉王刘邦。然而之后,刘邦因在成皋之战中战败,恼怒韩信与张耳驻兵修武而不救援,冲入韩信军营夺取韩信兵权,并要求赵王张耳和韩信重新招募训练士卒,继续向东攻占齐地。

  此后,韩信在蒯通的劝说下,不顾郦食其已经劝降齐国,率兵攻打齐地,齐国因已决计降汉,并未有所防备,结果迅速被击溃。到汉四年(前203年),韩信已经全面平定齐地,项羽为了避免腹背受敌,先拍龙且率兵攻打韩信,但惨遭战败,之后又派武涉劝韩信反汉,但韩信不为所动。与此同时,在张良的劝说之下,衡山王吴芮也转投刘邦。

  至此,刘邦已经直接掌控蜀地、三秦之地、魏地,张耳、臧荼、吴芮则各据齐地臣服于刘邦,九江王英布虽然归汉但九江地区以被项羽所占,而韩信则占据齐地。

  此时,项羽虽然依旧在正面战场上保持着一定优势,但刘邦却已经对其形成了战略性的包围,项羽已经处于三面受敌的境地,而背后又有彭越不断骚扰粮道,局势已然极为不利。

  内容:蒯通建议据齐地、连燕赵,阻天下兵祸而恩抚各诸侯

  蒯通此时正在韩信手下充当谋士,司马迁评价其“善为长短说,论战国之权变,为八十一首”,意思是善于峰分析和陈述天下局势、利害关系,乃是一位口才极为出众的辩才。

  韩信在稳固了对齐地的统治后,蒯通先是为韩信分析了一番此时的天下局势,他认为刘邦面对项羽接连战败,已经是“智勇俱困者”;而项羽虽然所向无敌,但与刘邦对峙三年,已经是士气受挫、国库耗尽,百姓苦不堪言。并认为此时刘邦与项羽相持不下,韩信占据齐地便已经足以左右天下局势,倒向谁,谁便有可能取得最终胜利。

  因此,蒯通建议韩信,“据强齐,从燕、赵,出空虚之地以制其后,因民之欲,西乡为百姓请命,天下孰敢不听!”意思是说,可以占据强大的齐地,联合燕、赵两国,出兵到空虚之地控制他们的后方,然后顺应民心,调停楚、汉之间的争斗,从而使士卒免于死亡,百姓安居乐业,天谁又有谁敢不听从!

  同时,“足下按齐国之故,有淮、泗之地,怀诸侯以德,深拱揖让,则天下君王相率而朝齐矣。”意思是说,只要占据齐国故土,便拥有了淮、泗之地,再以恩德安抚诸侯,礼贤下士,那么天下诸侯必然竞相臣服齐国。

  分析:蒯通的建议虽然看似可行,但想要成功实际难度极大

  如上所述,蒯通对于天下局势的分析虽然有一定道理,劝说韩信自立的建议也具有一定可行性,但从当时的局势来看,韩信想要成功自立,难度不是一般的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刘邦曾先后两次轻松夺取韩信兵权

  1、韩信无兵无将,没有能力自立。韩信被誉为“兵仙”,极为能征善战,但一直以来却始终没有形成自己的势力,始终没能培养出亲信将领和军队,当然这也有可能是刘邦不断“掺沙子”的结果。这点从刘邦先后在汉三年(前204年)成皋之战后和汉五年(前202年)垓下之战后,两次直闯韩信军营,轻松无比的夺取韩信兵权便可看出来。同时,纵观韩信的一生,除了蒯通曾站在韩信的立场为其考虑,即使到后来被贬被杀,都始终少有人为其说话,可见他的势力之弱。韩信纵然是个帅才,奈何手下的将领和军队却均是忠于刘邦的,这种情况下贸然自立,恐怕并非明智之举。

  张耳与刘邦更多为从属关系

  2、此计可用于称霸,而并非夺天下。从蒯通的计策来看,他显然是以分封制的思想在考虑天下局势,例如“据强齐,从燕、赵”,燕王臧荼投靠刘邦乃是畏惧韩信的东进,因此还是有可能投靠韩信的,但赵王张耳的情况却不同,赵王张耳虽然与刘邦同为诸侯王,但和刘邦却属于从属关系,想要说动他转投韩信,其实并不容易。此外,刘邦本人其实并非想要回到分封制,他所要的是夺取天下,因此想要劝说刘邦和项羽罢兵,恐怕并不容易;而项羽素有称霸之意,即使与刘邦罢兵,也不会容许韩信占据齐地而霸天下。

  3、天下一统不可逆转,韩信败亡难以避免。即使以上两条全部达成,但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天下一统已经是难以逆转的历史走向,迫于韩信与项羽联手后的压力,刘邦或许会同意暂时罢兵求和,但绝不会甘心与两人三分天下。而从此时双方的实力对比和团队能力来看,刘邦最终夺取天下的可能性无疑要远远超过韩信、项羽两人。事实上,就在韩信夺取齐地一年之后,项羽便已经支撑不住了。需要明确的是,夺天下虽然需要武力,可并非仅仅依靠武力便能成功,否则历史上名将并不少见,但为何却少有名将能够成功夺取天下呢?

  或许是源于刘邦的知遇之恩,韩信最终拒绝了蒯通的建议,但正如以上所说,韩信此时其实并不具备自立的条件,更不要说称霸诸侯或夺取天下了,而这或许同样也是韩信最终拒绝蒯通建议的重要原因。

  如上所述,韩信如果同意了蒯通之策,那么非但难以扭转命运,恐怕会死的更快。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