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商鞅变法让秦国走向崛起 为什么最后的下场会如此之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商鞅下场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卫国是战国中的一个无名小国,却给战国七雄输送了不少人才。

  主持魏国变法的李悝,主持楚国变法的吴起,擅长天使投资的富商兼秦相吕不韦,敢于刺杀秦始皇的刺客荆轲,都出自卫国。

  商鞅

  商鞅也是个卫国人,年少时商鞅就志向远大,且喜好刑名法术,犹崇李悝,吴起。

  商鞅的母国卫国位于中原四战之地,且国小人少,不适合发展,于是商鞅将自己就业的第一站选在了魏国。

  魏国曾在战国初期依靠李悝变法实现崛起,而商鞅正是李悝的迷弟,据说他最喜欢的一本书就是魏相李悝的《法经》。

  此时的魏国处于魏惠王时期,魏国国力有所衰弱,但仍然属于强国,而且魏国有变法成功的经验,可是说,魏国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遗憾的是,尽管有魏相公叔痤的大力推荐,商鞅还是没有得到魏惠王的重用。

  彼时的秦国正是被魏国打击的对象,秦孝公急需恢复祖先的霸业,发布求贤令。

  于是商鞅来到秦国,凭借出色的口才,商鞅成功说服了秦孝公。

  商鞅便在秦国主持变法,两次变法后,秦国崛起成为强国,并一举打败魏国,收复河西之地,秦国也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

  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商鞅的命运也发生了反转。

  公子虔等人告发商鞅谋反,商鞅走投无路回到封地,并攻打郑县,最终商鞅兵败,受车裂而死。

  商鞅受车裂而死

  商鞅是秦国走向霸业的关键人物,为何下场却如此悲惨呢?商鞅的死因到底是什么呢?

  商鞅的变法伤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

  商鞅的第一次变法中有这几条重要举措。

  分别是:

  明令军法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建立二十等爵制。

  商鞅变法使秦国老百姓也有建功立业的机会,上流社会不再只属于王子皇孙。

  可以说,商君此举无论是对于秦国人才的选拔,还是秦军战斗力的提升,都是极其有利的。

  但这却极大的伤害了秦国贵族的利益,他们的地位虽然没有被完全剥夺,却不能享受以往的特权了,而且秦国肯定会涌现出非常多的新贵族,这势必会压缩他们的利益和空间。

  因此,秦国贵族普遍对商鞅产生不满和怨恨。

  秦孝公死后,商鞅没了靠山,秦国贵族集体爆发,秦惠文王赢驷为了缓和矛盾,只能拿商鞅开刀,即使他觉得商鞅的变法“很香”,继续让其延续下去。

  与太子集团的私仇

  商鞅在打击贵族的同时还狠狠得罪了太子集团。

  秦惠文王赢驷还是太子的时候,曾犯秦法,为了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为了平民愤,商鞅坚持要处罚太子。

  赢驷是储君,肯定是不能受罚的,于是太子赢驷的两个老师公子虔和公孙贾就遭殃了。

  公子虔受劓刑

  秦法十分严苛,最终,公子虔受以劓刑被挖去鼻梁,公孙贾受以黥刑,脸上被刻字。

  赢驷是公认的秦国下一任君主,公子虔则是秦孝公的弟弟,赢驷的叔父,商鞅一下就得罪了秦国的两个重要人物。

  赢驷自不必说,作为秦国的储君,虽然他身体上没有受刑,但罪名是扣在他头上的,赢驷自然怨恨商鞅,况且,他早已视势大的商鞅为威胁。

  因此,赢驷继位后,商鞅肯定是没好果子吃的。

  而公子虔受此奇耻大辱,竟八年不出大门,待在家里也只能戴着面具生活,可谓对商鞅恨之入骨。

  秦孝公死后,公子虔找准时机告发商鞅谋反,并列举其“十大罪”,秦惠文王顺水推舟下令捉拿并处死商鞅,商鞅成于法也死于法。

  可以说,正是秦惠文王和公子虔直接导致了商鞅悲惨的结局。

  秦孝公的授意

  什么?秦孝公也是杀死商鞅的凶手之一?

  秦孝公

  表面上来看,秦孝公和商鞅,一个是从谏如流的君王,一个精明能干的臣子,这妥妥的古代君臣的典范啊。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秦孝公临死之前的一番话,显示了帝王无情的一面。

  明知道自己死后商鞅会成为众矢之的,但秦孝公临死前不仅没有任何保护商鞅的举措,还说出惊人之语。

  《战国策》载:“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

  秦孝公是真的想传位于商鞅吗?

  显然不是,秦孝公的理想就是重现先祖秦穆公的霸业,又怎么会让位于外人呢?

  而且,从秦孝公生前的种种举措来看,他是希望儿子赢驷继位的。

  因此,秦孝公此举明显是在逼死商鞅。

  为什么这么说呢?

  商鞅知道自己还没有称王的实力,他肯定是会拒绝的。

  但商鞅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他以为秦孝公想传位于自己是为了博得美名,殊不知,秦孝公心思狠毒。

  秦惠文王赢驷

  太子赢驷知道父亲的遗命后,肯定更加视商鞅为眼中钉,肉中刺,还能留着商鞅吗?

  这就是秦孝公的老道之处,他知道儿子秦惠文王难以驾驭商鞅,于是刻意激化二人的矛盾,让秦惠文王下定决心除掉商鞅。

  功高盖主,不修私德

  第二次变法后,商鞅升任秦国大良造,掌管秦国军政大权,商鞅还被秦孝公封于商洛,尊为商君,此时的商鞅在秦国一呼百应,威望极高。

  商鞅立木取信

  但商鞅却没意识到自己的危机,他继续打击秦国贵族,行事依旧我行我素,毫不顾忌,也会借机排挤和自己意见不合的人。

  历史上因功高盖主而死的将相不在少数,当位及人臣的时候,商鞅就应该想到这一点。

  秦人赵良就敏锐的察觉到秦国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都对商鞅有所不满。他以五羖大夫百里奚的例子劝说商鞅重私德,不能再积累贵族和百姓的怨恨,应该把封地交还给秦国,隐居山林,遵从有德之士,否则将面临消亡的风险。

  但商鞅没听劝告,反而认为赵良是在讥讽他不如百里奚,结果,秦孝公一死,赵良的话一一应验。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