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揭秘:历史上真实的荆轲是个什么样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历史屋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荆轲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在《史记·刺客列传》中,司马迁记述了五个刺客的故事,其中关于荆轲的故事所占篇幅最多。

  但是与其他四个刺客相比,荆轲却是最不成器,最失败的一个。

  曹沫挟持齐桓公,全身而退,尽归三战所失之地;

  专诸刺杀吴王僚,身死功成,但荫及子孙;

  聂政刺杀侠累,毁容自屠,死守秘密;

  最不济的豫让,还对着赵襄子的衣服刺了几下,然后悲壮地自杀;

  而荆轲刺秦王,除了像妇人掐架那样扯断了秦王的袖子外,不但毫发未伤及秦王,还把自己的性命搭了进去。

  荆轲虽然蒙司马迁的垂青在历史上得以显名,但就其本人的表现来说,并无可圈可点之处。

  荆轲本来是卫国人,年青时喜欢读书、击剑,曾经凭着剑术游说卫元君,可是卫元君没有任用他。

  荆轲四处漫游,经过榆次,与盖聂谈论剑术,盖聂对他怒目而视,荆轲就逃走了。

  路过邯郸,与鲁句践下棋发生争执,鲁句践呵斥他,他又无声无息地逃走了。

  后来荆轲漫游到燕国,与一个杀狗的屠夫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成为死党,整天在集市上喝酒唱歌。

  荆轲实际上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太子丹把刺杀秦王这样的大事托付给他,无异于缘木求鱼,不但不能达到目的,反而引火烧身。

  说他成事不足,至少表现在四个方面。

  其一,武艺不精

  荆轲的剑术其实很一般,鲁勾践在他死后对他的剑术评价就不高。

  他从一开始就不愿意接受太子丹交给他的任务。他说:“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

  这不仅是谦虚,实际也是有点自知之明。

  后来经不住再三请求,才勉强答应下来。荆轲被太子丹奉为上卿,住进了豪华舍馆,太子丹每天都来拜望他,供给他好吃好喝,车马美女尽其享用。

  荆轲大概是被这种锦衣玉食的幸福生活陶醉了,忘了自己的使命,以至于太子丹不得不催促他动身。

  后来行刺的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荆轲还是迟迟不走,说是在等一个朋友。

  看来,荆轲对刺杀秦王这件事,自己心里也没底。

  其二,意气用事

  荆轲由于底气不足,想依赖朋友的帮助,可是这位朋友却迟迟不来。太子丹沉不住气,不断催促他动身。

  荆轲爱面子,认为太子丹伤了他的自尊,于是一赌气带着秦舞阳先走了。

  荆轲在条件还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仓促行事,大大降低了成功的几率。

  其三,用人不当

  荆轲跨国行刺,总得有个帮手。太子丹于是派秦舞阳给他做助手。

  秦舞阳是个什么样的人,在燕国人眼里,秦舞阳可是个勇士,他十三岁杀人,别人都不敢正视他。

  可是就是这么个勇士,一见秦王,居然吓得“色变振恐”,更不要说跟在荆轲后面动手了。

  秦舞阳不但没有起到助手的作用,反而引起敌人的怀疑,让敌人早有了思想准备。

  其四,目的不定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荆轲。

  太子丹一开始给荆轲交代的任务是像曹沫挟持齐桓公那样挟持秦王,逼他归还占领的土地,实在不行就杀死他。

  正是这个馊主意,才直接导致了荆轲行动上的失败。

  当年曹沫挟持齐桓公,是在双方都约定不带武器的情况下实施的,而且地点在齐鲁边境,双方势均力敌。

  现在荆轲深入虎穴,想在虎口拔牙,无异于自取灭亡。

  退一步说,即使荆轲凭一时之勇制服了秦王,也只是纸上的约定,秦王一反悔,燕国的土地还会得而复失。

  如果荆轲一开始就抱定刺死秦王的目的,凭他手中的毒剑,或许可以一刺成功。

  说他败事有余,不仅因为他在被太子丹供养其间浪费了大量财物,更因为他擅作主张,自毁长城。

  荆轲为了取信于秦王,劝太子丹把大将军樊於期杀了,然后把他的头颅献给秦王。

  可是太子丹不忍心这样做。荆轲于是自己找到樊於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痛痛快快地自杀了。

  荆轲把樊於期的头颅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让樊於期白白死了一场,从而削弱了燕国与秦国抗衡的力量,加速了燕国的灭亡。

  荆轲死后,秦王勃然大怒,立即发兵攻打燕国。燕王为了讨好秦王,把太子丹杀了。

  但是五年以后,燕国还是被秦国灭了。这期间,荆轲拱手献给秦王的地图,肯定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吧。

  “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循着一定的内在规律进行的,像行刺这样偶然的突发事件也许会暂时影响历史进程的轨迹,但总的趋势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某次独立行动而改变。

  鲁迅先生对此有精到评价: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