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宣宗是怎么死的?唐宣宗最满意李滋为何传位给李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唐宣宗最满意李滋为何传位给李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859年,大中十三年九月,此时的长安依然壮丽、繁华,坊市中依然熙熙攘攘,热热闹闹。外面喧嚣的声音越不过皇宫高大的宫墙。皇宫中是安静的,安静中又似乎透着几分冷清、凄惶。在这安静之下,宣宗的大限即将到来,这一点宣宗本人是清楚的。
唐宣宗原名李怡,后改为李忱,时年虚岁五十。做了十二年皇帝之后,宣宗走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皇帝即将驾崩,太子之位却没有明确,这是在场的人们所最为着急的。
宣宗也知道这个时候必须立即确定太子之位。他在还清醒的时候,召来了枢密使王归长、马公儒和宣微南院使王居方几人,草拟遗诏。宣宗平日对三子李滋最为中意,此时要他们拥立三子继承帝位。眼看大事已毕,宣宗带着些许壮志末酬,未能完全恢复大唐风采的遗憾而终了。
宣宗由于长期服食仙丹,于公元859年生了重病,宰相和大臣们一个多月都见不到他,整个朝廷都惴惴不安。宣宗自知来日无多,必须迅速把立太子的事情定下来,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他派人密召枢密使王归长、马公懦和宣微南院使王居方入宫,口头嘱咐三人在自己晏驾后拥立三子李滋为帝。
宣宗既薨,三子当继位。但事情的发展出人意料,李滋并末当上皇帝,而是长子李凗继承了帝位。
李凗原名李温,是宣宗长子,原封为郓王。宣宗在位时并不太喜欢这个长子,觉得他难承大业,而对三子夔王李滋寄予厚望,一直希望能把皇位传给三子。但如果废长立幼,又担心会招致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引发动荡。宣宗不甘心就这样把大位传给自己所不喜欢的儿子,所以终其一朝,都没有明确太子之位。这一点在后来被历史证明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李凗最后能够成功继位,还是费了一点周折的。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历史会在偶然中走向必然,必然中又会发生偶然。唐朝的灭亡并不是在哪一刻突然结束的,但一定是在某一刻缓慢开始的。
这一刻也许就是宣宗在驾崩前没有指定太子;也许就是在他驾崩的时候,本应在场的人不在场,而不应在场的人却偶然出现。李凗能够继位多少就有一些偶然的中必然,必然中的偶然。
宣宗平日很信任王归长、马公懦和王居方以及右军中尉王茂玄四个人,所以在这重要时刻首先召见这几个人,交代后事。按理说,宣宗考虑得很周到了,在场的有宰相,有掌握部分御林军的将领,有重臣传旨,有御林军保驾,传位之事应当是万无一失。但事情往往出人意料。因为虽然右军中尉与几位宰相的关系好,也得宣宗的信任,但不要忘记宫中还有左军。
唐朝朝廷枢纽在长安城正北的宫城和东北角的大明宫。历代皇帝为保证皇宫安全,特地设置了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左右神策军等,这些军种设立的时间并不统一,有先有后,一般都笼统地称之为左军、右军。民间演义习惯统称这些军队为御林军。
左右的区分是以皇帝面南背北的方向来区分的,从地理方向来讲,左军位于东面,右军位于西面。左右军各设中尉一名。那个时代的中尉可不是今天军队里一道杠两颗星那个连级中尉,而是权力很大的高级军官,负责统领左军或右军,直接担负着保卫皇帝和皇宫安全的重任。谁要想在皇宫里搞点什么事,非得做通左军或右军中尉的工作不可。
左军驻扎在大明宫东侧的左银台门附近,右军驻扎于西侧的右银台门,距离稍远。左右两军的统领们经常合不来,除了个人原因外,皇帝也不希望他们太合得来。这种平衡之道古人掌握得非常科学。
左军中尉王宗实与这几个人关系并不好。所以王归长、马公儒和王居方在接受了宣宗的旨意后,当场就商量先把王宗实弄出长安,控制住他的左军,然后再拥立李滋为帝,以为这样万无一失。其实这几个人的计划倒是没错,只不过步骤不对。他们应当先立三子李滋为帝,然后再动王宗实,控制住左军。这样的话,新皇既立,已成事实,任何人再想立别人,就属于谋朝篡位,后果就会严重得多。但当时太子之位不明,新皇末立,那些接近皇帝且手中有兵、有权者都可以借机立自己选中的人。
这三人以宣宗的名义发了一道圣旨,让王宗实到淮南去任监军。监军在唐朝是一个很高的职位,代表皇帝对外藩军队和将领进行监控。王宗实有一个多月没有见过宣宗,一听有圣旨,就急急忙忙地赶到宣化门外接受旨意。圣旨中讲得很明白,令王宗实前住淮南任监军,马上赴任。王宗实接旨后,一开始并没有意识到这道突然而下的圣旨暗藏何意,便准备离开皇宫。然而转折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不该出现的人出现了,不该多嘴的多嘴了。
身为左军中尉的王宗实接旨后,便准备从离自己左军近的左银台门出宫了。当王宗实从左银台门就要离去的时候,其副手亓元实拉住他悄悄地说:“皇上病重已经一个多月了。您这么久都没有见过皇上,今天突然下令让您去外地做监军,这道圣旨还不知是真是假。何不先见过皇上,然后再赴外地,也为时不晚!”
亓元实的这番话一下点醒了王宗实,在关键时刻不能贸然离开长安,应以辞行为名先入见宣宗,验证一下这道圣旨到底是不是皇帝真实的意思。
亓元实立即带领左军武士护着王宗实径直来到宣宗寝殿。当他们到达时,宣宗已经驾崩,王归长等人正痛哭不已。王宗实一看这个局面,心中便明白了几分。此时,虽然外界还不知道谁将即位,但宣宗一向喜欢三子李滋,大家都看得出来。
然而,由于宣宗一直没有明确李滋的太子之位,这就给王宗实制造了机会。他认为朝廷的规矩一向是立嫡以长,况且这是非常时刻,一定要先下手为强,控制住局面。由于他的误打误撞,左军的武士们正好在身边。于是,王宗实立刻大声斥责王归长等人假传圣旨,意欲何为?他带来的武士们也都怒目相向,扣刃欲发。
在这种局面下,王归长等人一筹莫展,只好低头请命。控制住几个重要人物后,王宗实立刻派遣大臣赶快迎长子郓王李温入宫。随即命人草诏立李温为皇太子,全权处理一切军国政事,并且为避讳的方便把李温的名字改为凗。
就这样,李凗继承了帝位,是为懿宗,后来的史实证明懿宗并不是一个能力挽危局的好皇帝。宣宗一朝的德政结束了,此后一直到唐朝灭亡,再也没有出现过像他这样的皇帝。以至于唐末数十年间,人们还不时想念起宣宗,称他有“太宗李世民之风”。
唐朝由这一刻起,其灭亡便由偶然走向了必然,原来积累下来的一系列的导火索慢慢都变成了炸药,终于将唐朝炸飞。懿宗之后是僖宗,由于僖宗年少,朝政继续由宦官把持,国家的形势日益不妙。自懿宗时起,宫中奢侈日甚,各地用兵不息,征收的赋税也日渐沉重。到僖宗时,各地又连年洪涝灾害不断,各州报喜不报忧,救灾不力,大批百姓流离失所,导致变乱四起。
也就是在僖宗即位的当年——公元874年,山东人王仙芝聚众起义。到了第二年,公元875年,一个曾经的走私贩、屡试不第的半知识分子——黄巢加入了王仙芝的队伍,登上了历史舞台。唐朝走向灭亡的大幕正式拉开!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