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一句蠢话送了命,宋襄公这智商是怎么当上国君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宋襄公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宋襄公的心目中,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真君子”,因为他说过这样一句流传千古的蠢话——“君子不重(读chóng)伤,不禽(通“擒”)二毛,不以阻隘,不鼓不成列。”
这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宋襄公认为两军交战时,不应当再伤害那些已经受过伤的敌人,也不应当俘虏那些年纪很大的人。此外,他指出古代作战不凭借险隘的地形去阻击敌人,自己作为商朝国君的后裔,不会让自己的军队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军。
概而言之,在宋襄公的头脑中,即使是面对自己的敌人,也要将仁义道德的做法贯彻到底。
可以说,宋襄公是春秋时期最滑稽的“霸主”,他继承霸主之位的过程也比较可笑。
公元前643年(宋襄公八年),没有顺利继承君位的齐桓公太子昭,逃亡到宋国寻求帮助。
由于齐桓公和管仲立姜昭为太子时,为时已晚,怕继位时出问题,就托付给宋襄公到时予以帮助。
宋襄公果然努力完成了齐桓公的嘱托,第二年就以武力驱逐了跟太子争位的五个公子,使太子姜昭成为齐孝公。
可是,大概就因为有过齐桓公的这种重要嘱托,宋襄公就自以为在其他方面也能填补齐桓公留下的空缺,并因此而做起了霸主之梦。他让目夷做了左师,总揽朝政。
其实,宋襄公的霸业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任何有实力的诸侯国的支持,这就使得他的霸主梦多少有些滑稽。
目夷倒是一个颇有见识的人,他从一开始就反对宋襄公以小国君主的地位谋求霸主,认为这迟早会引火烧身。可惜宋襄公对目夷的劝告根本听不进去。
公元前639年,宋襄公就曾因为召集楚国会盟,被楚成王拘押,险些送了命,但这还不足以使他猛醒。
由于只是片面接受了目夷的仁义思想,夸夸其谈的“仁义”就成了宋襄公称霸天下的主要武器。这种主张,听起来很不错,但在面对现实的时候,就未免有些天真了。
公元前638年,因为郑国与楚国亲近,宋襄公讨伐郑国。楚国当然不会袖手旁观,马上发兵救郑。宋国的大司马劝宋襄公不要与楚军正面抗衡,襄公不听。
双方终于在泓水两岸摆开了决战之态。宋军先到,在一边的河岸布好了阵势。楚军后到,决定渡水与宋军开战。
在楚军渡河之际,大司马依据兵法中“敌半渡可击之”的训诫,认为这是不容错过的战机,应该乘机攻击。
可是宋襄公呢?却坚持“不鼓不成列”的做法,认为在对方还没有摆了阵势的时候就发起进攻不是“仁义之举”,没有同意大司马的请求。
楚军渡水后正在布阵的时候,大司马又一次请求发起攻击,宋襄公仍固执己见,还是不同意攻击楚军。
一直等到楚军严阵以待之时,宋襄公才命令宋军进攻。
结果可想而知,楚军根本没跟宋襄公讲客气,一番猛冲猛打,使得宋国惨败而归,宋襄公本人也在战场上负了伤,并因此在第二年病死。
可笑的宋襄公“发扬君子谦让的风格”葬送了他自己以及他的军队,跟敌人讲仁义道德的那句蠢话则使得宋楚泓水之战广为流传。
在今天,已很难判断他到底是不是精神上出了问题,只能说他是“古代乌托邦”的创造人,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而且他还是一个有勇气去实现“理想”的国王。他的理想即使在二十一世纪也不可能实现,对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讲仁义道德,亏他想得出来。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 11-29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公子为质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 11-29 关羽当时正处于三国乱世,《春秋》对他有很大的实用性吗?
- 11-29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竞争,这一时期的货币有多少种?
- 11-29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宰相一职,它与丞相究竟有何区别?
- 11-29 东胡在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那么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 11-29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 11-29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 11-29 春秋时期除了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为何还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 11-29 周天子没有存在感后,春秋五位霸主的结局有何各不相同?
- 11-29 芮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为何却是被晋国占领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