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马关条约》签订时发生了什么?《马关条约》是如何签订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马关条约》签订时发生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1895年甲午一战,李鸿章苦心经营20年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对于李鸿章而言,甲午战败是他的耻辱,签订《马关条约》更是他一生最大的耻辱。

  1895年2月22日,李鸿章奉旨进京。此时,日本人再次向清政府表示,他们不仅要清政府赔款和承认朝鲜独立,而且要求割地。不管是慈禧、光绪,还是满朝文武,谁都不愿意背上这个遗臭万年的罪名,李鸿章自然也不愿意。经办外交多年,李鸿章早尝够了“卖国贼”的滋味,所以,他一定要得到清政府的全权授权,才肯出使日本,进京次日,光绪帝在乾清宫召见了李鸿章。

  受命与日本谈判前,李鸿章奔走于各国使馆,希望能得到列强的支持。只可惜此时各国要么与日本沆瀣一气,要么暗中打着自己的“小九九”,准备议和开始后坐收渔翁之利。李鸿章的求助行动无果而终。

  3月4日,光绪帝正式发出了全权诏书,宣布李鸿章为头等全权大臣,予以署名画押之全权。13日,李鸿章等人乘坐德轮“礼裕”、“公义”号,悬挂“中国头等议和大臣”旗帜,启程直奔日本马关后李鸿章一行登上马关议和之地春帆楼。

  3月21日,在与李鸿章的首次谈判中,伊藤博文向李鸿章提出的停战条件是:日军占领山海关一线所有城池和堡垒,铁路也要由日本军官管理,停战期间日本军队的一切驻扎费用开支要由清政府负担等等。中日两国唇枪舌剑,谈判僵持不下。恰在此时,一桩突发事件改变了谈判的进程。

  中日第三次谈判结束后,满怀心事的李鸿章步出春帆楼,乘轿返回驿馆。谁知,就在李鸿章的轿子快到达驿馆时,人群中突然蹿出一名日本男子,在左右还没来得及反应之时,对着李鸿章就是一枪。李鸿章左中弹,血染官服,当场昏厥过去。

  眼见主人遇刺,李鸿章的随员们赶快将其抬回驿馆,由随行的医生马上进行急救。幸好子弹没有击中要害,过后不久,李鸿章就苏醒过来。李鸿章毕竟见过大风大浪,面对此景表现得异常镇定,还不忘嘱咐随员将换下来的血衣保存下来,不要洗掉血迹。面对斑斑血迹,73岁的李鸿章不禁长叹:“此血可以报国矣。”

  李鸿章的伤口在左眼下一寸的位置。所幸的是子弹虽然留在了体内,但并没有伤到眼睛。行刺事件发生后,马关警方很快抓到了凶手。经审讯,此人名叫小山六之助,21岁,是日本右翼团体“神刀馆”的成员。

  他不希望中日停战,更不愿意看到中日议和,一心希望将战争进行下去,所以决定借刺杀李鸿章,挑起中日之间的进一步矛盾,将战争进行到底。小山六之助的想法与日本政府此时的意图大相径庭。

  日本政府本来的谈判方略是借战争逼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然后见好就收。此时的伊藤博文最担心的就是有什么把柄落在列强手中,让一直虎视眈眈的西洋各国从中干涉,坐收渔翁之利。

  李鸿章遇刺的第二天,清政府给李鸿章来电,除慰问伤势之外,还指示应趁“彼正理曲之时,李鸿章据理与争,或不至终秘不与。”当时,如果李鸿章就势回国,也许《马关条约》的内容就不会是后来那个样子。可是被列强与日本欺负得没脾气的清政府压根儿没有想过可以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只是担心如果不及早结束谈判,在华日军将会继续制造事端,危及京师安全。

  伊藤博文来到李鸿章的驿所,告之日本天皇已下令停战时,李鸿章不禁喜出望外,他没有想到,几天来在谈判桌上口干舌燥没能取得的战果,竟然会因为自己的遇刺而峰回路转。30日,中日停战条约签字1895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代表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