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安禄山造反之时手中有多少兵?安禄山凭什么敢进军长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你们知道安禄山凭什么敢进军长安吗?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755年,大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统率十五万大军火速南下。这中间,安禄山先是以诛灭杨国忠为由直趋中原。而在攻占洛阳之后,安禄山则选择以称帝建正朔的方式,同唐王朝分庭抗礼,而“安史之乱”也由此达到了顶峰。以至于,这场爆发于盛唐时期的武装变乱,最终迁延了七年半的时间才得以解决,而往日的盛世唐朝以随着变乱的结束一去不返。

  当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便可以发现,这中间实际上夹杂着许多令人觉得诡异的细节,尤其是安史势力与唐朝之间的体量之比,更是令人匪夷所思。以历史的宏观视角来看,安禄山所依仗的力量,不过是范阳、平卢、河东三镇的兵马,而其对手唐王朝,则坐拥整个天下。试想一下,以三镇之兵对抗整个天下,这在中国古代史中并不多见,而安禄山所辖的安史叛军却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这一打便是将近八年的时间。那么,历史上的安禄山为何仅凭三镇之兵,便敢于挑战整个唐王朝?

  首先,通过史料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是,安禄山所统辖的范阳、平卢、河东三镇,实际上属于唐朝的边防体系中的一环,即“天宝十节度使”的范畴之中。这样看的话,就可以发现,安禄山实际上与唐朝具有一战之力。这是因为,唐玄宗天宝年间因帝国边防压力陡然增加,而衍生出的边镇节度使职位,间接使安禄山控制了唐帝国的精锐部队。根据史料的记载,身兼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所掌握的军力达到了将近二十万人左右,而这中间的正规唐军则有十五万人之多。

  以数量来看的话,安禄山手中握有的十五万人,实际上构不成对唐朝的威胁,但关键则也在这十五万人身上。因为,唐朝自府兵制瓦解募兵制登场之后,边军则多来自于民间募兵,这些长期戍守于边镇的唐军,便属于民间募兵。而这些常年戍守边镇的军士,在长期镇守边疆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相比之下,当时唐朝的禁军,则常年不修战事,所以唐朝军队即便数量上占据优势,但其却很难同安史叛军正面交锋,这也是为何潼关之战,唐军惨败的重要原因。

  当时,唐朝主要同安史叛军作战的力量为三支,先是唐朝的禁军,再者便是中原地区组建的新军,而最后则是唐朝从西北边镇抽调的援军。所以,当时唐朝能够与安史叛军相抗衡的只有西北地区的援军。可见,安禄山所以能够在短期时间内,以三镇兵力撬动整个天下,主要便在于当时唐朝军队鲜有能够同安史叛军抗衡的存在。以至于,直到以朔方军为首的西北军力投入主战场后,唐朝才开始逐渐逆转不利的局势。

  此外,安禄山所以可以只凭借三镇之兵挑战整个唐帝国,还在于当时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根据史料的记载,“安史之乱”前的河北地区,唐朝的一半贡赋都来自于河北地区,这就为安禄山挑战唐帝国的权威提供了另一个层面的保障。并且,河北地区自古便属于耕战之地物产丰饶,这使得安史叛军可以长期扎根河北对抗整个唐朝。而后来中晚唐时期河朔藩镇长期割据的问题,实际上也同河北地区商业、农业等发展程度有最为直接的关系。

  历史就是这样,安禄山能够以三镇之兵挑战整个唐王朝,其根本便在于手中的两张底牌,一张底牌为唐帝国的精锐力量,而另一底牌则为河北地区的物质基础。试想一下,如果安禄山坐拥的是西北边镇的话,恐怕安禄山也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进军长安。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