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谁的地位高?慈安的暴毙和慈禧有关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7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慈安的暴毙和慈禧有关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咸丰二年(1852年),在一次宫廷选秀中,三等承恩公、广西右江道穆扬阿之女钮钴禄氏,秀外慧中,妍秀温润,力压群芳,成为咸丰帝的贞嫔。咸丰对贞嫔也非常喜爱,情投意合,当年五月晋升皇贵妃,十月即册封为皇后,晋升速度之快,在清朝历史上十分罕见。这个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钮钴禄氏,就是日后的慈安太后。

  与慈安相比,慈禧的发迹之路就要艰难得多。慈禧也是在咸丰二年入宫,但并未获得咸丰帝专宠。迟至咸丰四年,慈禧才得了个懿嫔的称号,地位与慈安相比天差地远。直到咸丰六年,慈禧生下了皇子同治,地位才有所提升,被封为懿妃,但六宫之主仍然是慈安。

  咸丰十一年七月,年轻的咸丰帝驾崩,同治帝登基。25岁的慈安太后晋升为“母后皇太后”,即东太后,同治生母慈禧则晋升为“圣母皇太后”,又称西太后。慈安作为先帝咸丰的正妻,声望、资历、影响力都高于慈禧。

  慈安太后性格低调,平常对朝政很少插手,但到了紧关节要之时,慈安就会显露出大清朝女主人的真实身份,杀伐决断,绝不手软。慈禧倚仗自己的皇帝生母身份,宠信纵容宦官安德海胡作非为,干预朝政,慈安立即命令山东巡抚丁宝桢把安德海就地正法,慈禧打落牙齿肚里吞,一声都不敢吭。

  如果大清朝有慈安这样的人坐镇,估计清朝很可能是另一个完全不同的结局。然而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光绪七年三月初十,年仅45岁的慈安太后突然离奇暴死,从发病到死去甚至不足二十四小时,一时让朝野民间惊疑不定,议论纷纷,都对慈安太后的死因表示怀疑。

  慈安太后才年过四旬,正当春秋鼎盛之时,素来养尊处优,保养得当,身体健壮,没有什么老病根,更没有嗜酒之类的不良习惯,无论从哪个角度说,慈安都不应该以这样一种方式告别人世。因此有关慈安太后的死,被很多人与宫斗挂上了钩。

  确实,从宏观角度考虑,慈禧确实有暗杀慈安的动机。慈安的地位和影响力都高于慈禧,对于野心勃勃的慈禧而言,只要慈安在世一天,就永远是横亘在慈禧与皇权之间的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有慈安在,慈禧就只能耐着性子,亦步亦趋跟在慈安身后随声附和,任何逾越制度、干涉皇权之举,都会受到慈安的阻挠。

  而慈安一死,慈禧头上如同少了一座大山,尽可肆无忌惮染指皇权,没人敢再说个不字。因此慈禧确实有害死慈安的嫌疑。但话又说回来,仅凭推测不能服人,人命关天,必须要有拿得出手的真凭实据,才能服众。

  《清稗类钞》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一个太医说了一句话,揭开了此事真相。慈安太后病故的头天晚上,确实“稍感风寒”,感到身体不适。第二天清晨,慈安召太医薛福辰进宫请脉诊断。薛福辰诊断后,也认为慈安太后是偶感风寒,病情轻微,甚至都不需要服药,静心调养即可。

  但在侍女的一再要求下,薛福辰还是给慈安开了一剂药,“略用清热发表之品”,以疏散风寒清退内热。当天晚间,薛福辰在太医院值班,忽然听宦官传言:“宫中传东后上宾,已传吉祥板矣”,吉祥板就是棺木的隐语。

  薛福辰开始还不太相信,跟他们争辩说:“今晨尚请脉,不过小感风寒,肺气略不舒畅耳,何至是?或外间讹传”,认为慈安太后不过是皮毛小病,根本不会致命,应该是讹传。谁知道一会儿内务府的大队人马进宫,才知道慈安太后确实死了。

  薛福辰惊骇不已,“福辰乃大戚”,当场大哭,哭着说了一句话:“天地间岂有此事!”薛福辰的言外之意,实际上是说,天地之间怎么可能有这样的怪事,必定是有人从中上下其手,才会导致慈安的悲剧结局。薛福辰曾经亲自给慈安诊脉,从他的话可以看出,慈安根本不至于病死,完全就是被人暗害而死的。而如同上文分析,害死慈安最大的受益人是慈禧,因此慈禧必定是凶手。金碧辉煌的皇宫中隐藏着你死我活的搏杀,令人叹息无语。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