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搏斗!三件事情预示了秦始皇的天命!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秦始皇的离奇死亡!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了秦始皇五次巡游的全过程。太史公之描写手法,遵从了固定的模式。他除了交代巡游地点之外,还将秦始皇东巡的叙事分成了两部分:石刻文字和故事。

  秦始皇死亡前的巡游,是一副“绘画”

  石刻录自碑铭,具有永久的纪念性;故事多来自口传,具有引人的民间色彩。正是石刻文字和故事交替,使得太史公的整个叙事生动有趣,又不失稳定性。石刻文字的稳定严谨,起到了“标明边界”的作用;故事的流动多边,推动着叙事层层深入,直至“秦始皇死亡”这一终点。

  司马迁剧照

  如果我们把“秦始皇东巡”看成是一副长卷的绘画,那么其中的许多历史故事,就可以构成一幅幅画像;而石刻文字就好像“边界栏”,起着分隔画卷的作用;随着故事的展开,石刻文字亦逐步向前推进。

  我们都知道,石刻文字来自于秦王朝宫廷礼仪专家之手,可以说这是秦王朝的“官方国家记忆”。太史公将金石文字转录于竹帛,历经千年的转写抄录,虽有个别文字经过考证存在一定的错误,但仍旧不失为秦王朝的真实文献。

  司马迁剧照

  石刻文字塑造了秦始皇“真君”的形象,用现在的话来说——在当时的统治阶层眼中,秦始皇就是“宇宙之王”。

  然而,秦始皇巡游所遭遇的“故事”,则大多来自于民间之人的口口相传,可以说这是东方被征服地区的民间“回忆”。

  太史公写“秦始皇巡游故事”

  大凡秦始皇巡游所到之处,太史公都曾一一亲历,而且他每到一地,都“观其行事,问其长老”。对于所采集的众多民间口传故事,太史公自有一套录用的标准。

  司马迁雕塑

  在对待时间久远的历史时,太史公使用的标准就是:民间口传服从文本文献,而文本文献又要“择其言尤雅者”。由此可见,太史公在录用之时,表现出了相当理性的态度。

  对于距离自己并不太遥远的“秦朝”历史,为何太史公更多地采用了民间传说?在笔者看来,也许是因为文献不足征。

  司马迁剧照

  如果当时存在许多不同的民间传说,那太史公的选择标准又是如何呢?笔者认为,他除了要强调“雅”的一面,收录的故事还要符合他所描写的人物性格形象,和他所要表现出的主题思想。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秦始皇巡游故事,亦有主题,那就是“战”——秦始皇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搏斗。

  风烛残年的秦始皇,受到“不详事件”刺激

  秦始皇上泰山立石,下山遇暴风雨,在树下休息后便“封其树为五大夫”,此时的他,俨然成了大自然的主人;更遑论他“赭其山”对大自然行使惩罚之权,以及“海上射杀巨鱼”、与自然搏斗取得胜利了。

  司马迁画像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前已是风烛残年,他受到了一连串不详事件的刺激。首先是“荧惑守心”,这是一种罕见的三星一线天文现象,在古代可算是极凶的天象了;其次是“坠星下东郡”,有人在陨石上写上“始皇帝死而地分”;最后一件事更离奇,使秦始皇惶惶不可终日。

  有人拿着一块玉,让使者转交给秦始皇,并且说:“今年祖龙死”。太史公这段文字写得虚虚实实,我们全然不知“使者”、“有人”究竟是何人,其事亦似有似无之间。

  秦始皇剧照

  最终,秦始皇“默然良久”。因此有学者将这三件事,和“秦始皇与天斗、与地斗、与大自然搏斗”的事情联系起来,他们认为:大自然不会永远沉默,它用三件离奇的天象“回馈”了秦始皇。虽然至今我们都无法解释秦始皇的死因,但这些现象却实实在在地预示了秦始皇的死亡即将到来。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