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吴三桂投降清朝后来又反清,他没被载入《贰臣传》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吴三桂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在我国历史上,人物传记名目繁多,如“列女传”“奸臣传”“宦官传”等等,可谓琳琅满目,种类齐全。但从来没有一个朝代以官方的名义,编撰过《贰臣传》。这种特别的做法始于乾隆,是清朝的一个创举。

  那么,乾隆皇帝为何要命人编撰《贰臣传》呢?在他的心目中,哪些人才是 “贰臣”呢?

  所谓“贰臣”,是指曾在前朝为官,后又背叛前朝,入仕新朝的官员。也就是指在朝代更替之际,兼仕两朝的大臣。

  按照乾隆的说法,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从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之人。因此他决定“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乾隆编撰《贰臣传》,与当时清王朝所处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清王朝传至乾隆朝,经过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其统治已经非常牢固。特别是经历“康乾盛世”的鼎盛时期后,清王朝的经济已空前繁荣,国库充盈。在平定了一系列叛乱后,清朝的疆域,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辽阔,形成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

  不过,在清王朝极盛的表面下,依然暗潮涌动,蕴藏着许多危机。特别是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始终提醒着这个曾经僻处辽东长城之外的少数民族,其统治并非坚如磐石,民族矛盾和民族意识依然长期存在。尤其是在乾隆39年爆发的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是自明末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抗清朝统治的斗争,给了乾隆极大的震动。

  乾隆为了进一步巩固其统治,调和民族矛盾,同时也宣扬其统治的正统,因此下令编撰《贰臣传》。

  同时,乾隆也借此警醒世人,即便是当年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在乾隆眼里,也不过就是一个“贰臣”。无论当朝的平民百姓抑或王公大臣,就别再惦记着反清复明自立为王的事儿了,忠君爱国才是正道。

  《贰臣传》里共有收录了123人,其中有文臣65人,武将58人。这些人又被分成了甲、乙两类。甲类贰臣是为清朝的建立和巩固立下赫赫功勋的人,他们“虽不克终于胜国,实能效忠于本朝”,诸如洪承畴、孔有德等人。乙等贰臣虽归降了清朝,但毫无建树,混吃混喝,如孙得功、钱谦益等人。

  说起来,最应该被列入这个名录的是吴三桂。吴三桂作为明朝重臣,后来又投降了清朝,接着又反清。可以说,他这实实在在是个“贰臣”。但是乾隆竟然没有把他收入其中。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是因为吴三桂在乾隆眼里,属于“或先经从贼,复降本朝,或已经归顺,复行叛逆,此等形同狗彘,靦颜无耻之人,并不得谓之贰臣”。因此,吴三桂被编入了《逆臣传》,而且名列榜首。

  《逆臣传》是《贰臣传》的升级版,收录的都是像吴三桂、耿精忠这样降而复反的人,还包括当初投降大顺军,又归顺大清朝的人。在乾隆的眼里,投降一次就已经算“贰臣”了,何况降而复反,那必定是大奸大恶之人。

  众所周知,吴三桂生活在腐败透顶的明末年间,是崇祯朝时期的武科举人。靠着父亲吴襄的荫蔽,很快成为都督指挥,27岁时就升为宁远团练总兵。崇祯时期,吴三桂很受器重,担任辽东总兵,封平西伯,奉命镇守山海关。

  1644年初,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吴三桂曾一度萌生投降李自成的想法,其后因“冲冠一怒为红颜”,降了清军,并在山海关大战中打败李自成,被封为平西王。

  1649年开始,吴三桂镇守云南,成了当地的土皇帝。1662年,他把南明永历皇帝勒死在昆明,并由此晋升为平西亲王,和尚可喜、耿精忠并称“三藩”。

  1673年,因不满康熙撤藩,发动叛乱,出兵贵州、两湖,并联合耿精忠和尚可喜,发动了“三藩之乱”。

  1678年3月,在和清朝周旋了几年后,吴三桂已是日暮穷途,遂在湖南衡阳称帝。但仅仅做了5个月的皇帝后,66岁的吴三桂就一命归天了。

  在乾隆眼里,吴三桂之流纯属首鼠两端之人,对于这样的人,连“贰臣”都谈不上。因此,乾隆下谕旨说:“至于叛逆诸臣,如吴三桂等,也应明正罪状,另立一门,以昭斧钺之严。”

  最终,吴三桂就这样被编入《逆臣传》里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