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清惠被俘北上去了哪里?王清惠是个怎么样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王清惠是个怎么样的人?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自古以来,男人们总是以儒家学说规范约束女人,什么《女诫》《女则》,讲究让女人三从四德,端庄识礼,谨守妇道,奠定了封建社会蔑视女性的理论基础。
孟子曰:“天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女人成了男人的附属品。强调什么“夫有再娶之义,妇无二适之文”。再看古代的七出之条,条条都是约束女人,女人在男性的世界里似乎永远都是配角。
当时逢战乱,王朝倾覆时,作为后宫女子的选择才能让“弱女子”不弱,才让我们感觉到在那个封建朝代里女子并不是附属品,而是有自己执着的选择和追求。
王清惠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一、小荷才露尖尖角
南宋度宗赵禥还是储君的时候,发现宫中有个叫秋儿的小宫女(这叫秋儿的小宫女就是王清惠),小模样玲珑可爱,聪慧灵秀,而且多才多艺,过目不忘,博学多识,娴静文雅,自然与其她的宫女不同,让赵禥这个太子喜欢的不得了,等赵禥当了皇帝,更是看重其才华,让她掌管内廷文书,封为会宁郡夫人,成一时之美谈佳话。
有人赋诗赞曰:“紫阁深严邃殿西,书林飞白揭宸奎。黄封缴进升平奏,直笔夫人看内批。”
宋度宗皇帝对她日渐宠爱和喜欢,又晋封王清惠为昭仪。然而,这么神话般的故事没有持续的太久,就如白居易《长恨歌》中所说:“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忽然一声鼙鼓惊天动地,元兵汹涌而来,直捣临安,住在深宫里的高贵妃子,猛然发觉,一朝繁华已烟消云散,南宋朝廷已经土崩瓦解,君臣流散,大势已去。
二、国破山河在,人已在他乡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王朝的覆灭,总会有许多无辜的生命为牺牲品。
南宋恭宗德祐二年(公元1276年),蒙古铁骑南下,风雨飘摇的南宋已经无力抵抗,于是,很快蒙古兵马三路会师于南宋京城临安以北的阜亭山。
主战的文天祥、张世杰等人上疏请帝室入海避兵锋,把持朝政的陈宜中不同意,经与太皇太后谢道清商量,认为已经不能再战了,派人携传国玉玺出城交与蒙古统帅伯颜议降。
于是,宋恭宗、太皇太后谢氏、全太后等被蒙古兵马押解北上,去蒙古大都。
无数南宋臣僚,无数宫中女官与宫女也在劫难逃随同北上,王清惠自然也在其中。
公元1276年三月王清惠随宋室皇族与宫中嫔妃、宫女作俘一路北上,途径北宋时的都城汴梁夷山驿站时,望着昔日的大宋河山,繁华落幕,此情此景勾起王清惠深切的亡国之痛,愤然在驿站墙壁上题了一阙词《满江红·太液芙蓉》: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突变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客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碾关山月。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皇家宫苑中的太液池种满了荷花,那是一个赏心悦目的好去处呀!王清惠把自己的身世与芙蓉对应在一起,自己有着荷花一样姣好的容颜,不想平地起波澜,繁华惊变成鼙鼓烟尘。
自宋以来,南北对峙硝烟不止,如今她成了俘虏,面对故国山色,午夜惊梦,故国遗事不堪回首。
王清惠这词婉约又暗喻着历史的沧桑感。每当王朝更替,都是道德危机最强烈的时候。忠于故国,或杀身成仁,或决绝不食周粟,或投一颗赤诚之心,走过历史的荆棘。当然曲志变节,投靠新主,贪图富贵,一生都遭到道义的谴责并且在历史上留下可耻的身影的大有人在。
王清惠的词中最后“问嫦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这“嫦娥”何指?与谁“同圆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说这“嫦娥”是指大元的后妃,那么,如果是指“大元”,王清惠分明发出了一个危险的信号,想要成为元朝皇帝的妃子,有一根媚骨和奴颜。
如果这“嫦娥”是指南宋的太皇太后谢氏,这又婉转低回地表达了坚守节操的决心,令人敬佩。或许这结句太婉转,无形中让人读来生出歧义。爱国的文天祥读了这首作品后,对这结句产生了强烈的误读。
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解去大都的过程中,早就做好了必死的准备,杀身成仁。所以他敏感地怀疑王清惠这位深得国君知遇的宫中女官有苟且之心,于是感慨地说:“惜也,夫人于此少商量矣!”为了替王清惠弥补过失,便愤然赋笔代她又写了一首《满江红》: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淋铃,声声歇。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风。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表达了不附和新兴王朝的志向,代王清惠表达了忠贞不二。
写了一首后,犹觉诗兴难消,似乎有许多要表达的,便又依王清惠原韵写了一首和作:
燕子楼中,又挨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满襟清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
文天祥这首表达了故国宫阙,人去楼空,黯然神伤。
随同被俘北上的有一个宫廷乐师叫汪元量的,一直倾慕王清惠才华,也更了解王清惠的为人,便也依韵酬和了一首: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阙。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汪元量的这首,分明就是为王清惠辩解,写出王清惠早年在宋宫的美好生活,不料黑风寒雨,身处他乡,断肠心事难以诉说,谁又能懂她呢?
辗转来到蒙古大都,女人的命运几乎由不得自己做主,元世祖忽必烈也早闻王清惠诗名,也有意把她纳入后宫,但王清惠决绝地拒绝,愿意出家为道士,以道士的身份照顾并教授年似六岁已经成了亡国之君的幼帝赵显。
随同南宋皇室臣僚一块儿来到北方的宫廷乐师汪元量(字大有,号水云)在一首诗中说:“昭仪(指王清惠)别馆香云暖,手把诗书授国公。”这国公就是指已经被削去帝号,封为瀛国公的赵显。后来赵显又被迁徙到天山一带,王清惠忠心事主随行,始终坚持自己作为南宋宫人的节操,以其高尚的品行证明自己的人格魅力与坚定的意志。
三、王清惠遁入空门,向世人表明自己绝不投敌辱国的决心
据说:元初,有一姓李的人因故来到元大都,夜静思乡,独自吟哦:“万里倦行役,秋来瘦几分。因看河北月,忽忆海东云。”
声音刚落,隐约听到邻家有一妇人倚楼而泣。
第二天,他便来拜访,询问昨夜哭泣之事。妇人告诉她自己叫金德淑,本是南宋宫人,流落北地多年。并问他可否是昨晚悲歌之人,李某告诉正是,但是他所吟诵之诗不是他写的,是在路途一位同行的杭州人吟诵过,他便记住了。
金德淑叹息地说:这是当年已故的宋宫人王清惠赠送给汪元量的诗句。当年她们共同为宋宫廷中人,两个人关系十分好,如今王清惠已亡,自己流落他乡,想起十几年人事无常,生死茫茫,又听到他所吟诵王清惠的诗句,不由感慨万千,悲自心中起。
金德淑还告诉他,王昭仪五月到的大都,宫廷乐师汪元量一直心仪王清惠未果。
王清惠去世后,汪元量多次请求元廷希望南归,终于得到允许,以道士身份南归。那些南归无望的宫女们他送行,每人拈韵任七言绝句一首,分别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为韵。第一首“劝”字韵便是金德淑所写:“朔风猎猎割人面,万里归人泪姐霰。江南江北路茫茫,粟酒千钟为君劝”。
还告诉他,王清惠去世后,汪元量写有《女道士王昭仪仙游词》表达哀悼:
吴国生如梦,幽州死未寒。
金闺诗卷在,玉案道书闲。
苦雾蒙丹旐,酸风射素棺。
人间无葬处,海上有仙山。
从中可以看出,王清惠出家为道士,遁入空门。
面对山河破碎,对于象王清惠这样的女子,很多事已经由不得她们自己做主,要不忍辱负重被逼嫁人,为妾为奴;要不像宫人陈氏、朱氏等四人那样,决定赴死报国留清白。
朱氏还赋诗曰:
既不辱国,幸免辱身。世食宋禄,羞为北臣。
妾辈之死,守于一贞。忠臣孝子,期以自新。
随后四个人沐浴更衣,焚香缢死。
而王清惠没有选择嫁人也没有选择自缢,而是选择了出家,选择了跟随小主子,这分明是一种大境界。
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对王清惠来说,一位“晕潮莲脸君王侧”的昭仪,一朝沦为敌俘。是忍辱求荣?还是保持节操?她仰望天空冰冷的月亮,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月里嫦娥呀,您容许我追随你,去过同圆缺,共患难的生活吗?
古人曾讲:“作诗,不可以无我”诗是诗人个性之写照,词亦如此。王清惠毕竟是一位昔日受宠的嫔妃,一个弱女子,此时捏在敌人的手掌心里,能做什么?委身求荣非其所愿,出世而去过清静寂寞的生活,也是一种无声反抗么,虽然软弱,但这种反抗更符合王清惠本人的性格,这样做实在是唯一可行的最好的办法。
往事如烟,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能看到许许多多的女子,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在历史的舞台上或浓墨重彩或如一股清流,让笔者敬佩着感叹着,一时间不愿停止探索这些奇女子的脚步。
黄昏以至,透过夕阳的余晖我仿佛看到那个骨骼轻奇的女子……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