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一生清廉为人公正,为什么60岁才得了个儿子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历史屋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包拯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多人了解到的包拯基本就是上述所说的包拯,历史上的包拯确实是北宋名臣,不过他可不是专门断案的官员,公元1027年,二十九岁的包拯登进士第,被授为大理评事,其实在这段任职期间,他做的是确实是法官的事情。公元1043年,一直在各地任官的包拯善于体察民情,兴利除弊,因而颇有政绩,后入京任殿中丞,后又被推荐做了监察御史,这样的官职很适合直言不讳、英明决断的包拯,他敢于弹劾犯了过错的官吏,即便是高官贵族,也丝毫不畏惧,这给当时的官员造成了不小的压力。公元1055年,包拯因为担保推荐官员失误而获罪,被贬到了地方上。
公元1056年,包拯复职刑部郎中、知江宁府,后又被权知开封府,迁升右司郎中。,两年后,包拯被升为右谏议大夫、权任御史中丞,此时的包拯已经六十岁了,在官场沉浮了大半辈子,最终被复职升任,也终于迎来了他的儿子,这是他当时唯一的一个儿子。包拯并非是大半辈子无子,他的原配李氏没有为他生下儿子,后来的继室董氏为他生下长子包繶,不过也就这一个名正言顺的儿子了,当然,包拯是这么认为的。
十九岁的包繶娶了淮阳崔氏为妻,这崔氏是曾经当过三朝宰相的吕蒙正外孙女,如此包家和崔家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包繶和崔氏两人的婚姻是强强联合,包繶因为父亲包拯的原因,他自幼受到特殊的荫补,年纪很小的时候就获得宋仁宗赵祯赐封为太常寺太祝,只等他日后上任为官,可惜包繶上任的第二年就病故,只留下了妻子崔氏和两人唯一的儿子。可儿子包文辅年仅五岁便早夭了,这不仅让崔氏悲痛欲绝,身为孩子爷爷的包拯也无法接受,唯一的长子病逝,唯一的长孙也夭折了,想必包家这是要绝后了。
经历了大悲大痛的包氏夫妇冷静下来后,看着还年轻的儿媳崔氏,实在不忍心她在包家守寡,于是便劝她改嫁,但崔氏也是个贞洁烈妇,她不想背叛自己的丈夫,同样也不忍心让二老孤苦地相依为伴,于是她决定留下来,还说:“公公您是天下都仰慕的人,我会代替夫君孝敬您的,这也是我的心愿。”
此后崔氏就留在了包家,一直待了二十年,这份情谊让宋哲宗都为之动容,下旨加封她为永嘉郡君,就连这嘉奖诏书也是当时的大文豪为她书写的,包家不止出了包公这样受人敬仰的清官,还出了一个孝顺的儿媳,在当时被传为一段佳话。
那么包家真的没有后人了吗?显然没有,因为六十岁的包拯迎来了一个他毫不知情的儿子,包绶,幼名包诞,出生在媵妾家中,媵妾是指陪嫁的女子,或指姬妾或陪嫁丫头,包拯虽然只有一位正室夫人,但并不意味着他身边没有侍妾,这个孩子的生母孙氏正是董夫人的丫鬟,当初她怀孕后,不知情的包大人将她打发回了娘家。后来崔氏知道了孙氏怀孕的事情,于是等着孙氏生下孩子后,便将孩子偷偷养在自己的房里,等到包拯过六十大寿的时候,孩子也长大了,便将这孩子送到了包拯面前,让父子俩相认。
这对于包拯来说,确实是个大惊喜,毕竟是以为自己没有子孙了,结果没想到又冒出来一个儿子,后来包绶也受到了朝廷的荫补,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不得不说,包家还真是人丁稀薄,或许这与包拯的品性作风是有密切的联系,包拯不爱财,也不爱色,只是一股脑地要报效朝廷,他的长子包繶也受其影响,他和崔氏两人相敬如宾,夫妻和睦,只可惜二十一岁的包繶英年早逝。
公元1062年,包拯在枢密院视事时,突然得病,久治不愈,最终病逝,享年六十四岁,宋仁宗感念朝中的大清官就这样去世,特为他辍朝一日。后世在发现包拯墓后,发现包家子孙的墓中只有一方普通砚台,没有多余的金银珠宝,这也说明包拯确实是个清正廉明的清官。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11-30 根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朝对饮食有怎样的精致程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