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宋代的官方宴饮制度是怎样的?有什么礼仪讲究?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一、官方宴饮活动名目

  宴饮名目是宋代官方宴饮制度的核心部分,决定着官方宴饮制度的外在形式和发展方向。宋代官方宴饮名目较之前代更为繁多,就宴饮性质而言,可分为国家大宴、君臣共宴和君民共宴三个类别。

  国家大宴有君臣宴饮以沟通的春秋大宴、恭贺皇帝诞圣日的圣节大宴和接受神灵福祉的饮福大宴,是国家典制规定的每年定时定点举行的常有外国使节参加的大型官方宴饮活动,处于宴饮制度的重要位置。

  君臣共宴的宴饮名目,根据皇帝亲临与否分为两类:一是君臣同预的宴饮活动,如曲宴、节日赐宴;以臣僚为主的宴饮活动,如闻喜宴。此类宴饮活动的举办与皇帝个人喜好有着莫大的关系,宴饮气氛相对轻松、活跃,君臣交流较为融洽、和睦,处于宴饮制度一般宴饮行列。

  君民共宴的宴饮活动,对统治阶层而言实现较为困难,唯一的实现途径即是赐酺,皇帝、朝臣和父老代表共列一宴,以简单的方式表达与民共生息的统治理念,但赐酺制度的实行受空间和时间的束缚,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二、官方宴饮赐罢制度

  宋代官方宴饮活动的举行,非无故肆意而为,每项宴饮活动的置办都有着与时代景相符的社会原因和政治目的。如何在合适的时间举行合适的宴饮活动,以产生预期的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是宋代统治阶层构建宴饮制度时首要考虑的问题。宴饮赐罢制度随之产生。

  官方赐宴缘由,以宴饮类别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圣节大宴是为庆贺帝后诞圣日而朝野内外共为庆贺的宴饮活动,饮福大宴是祭祀礼毕皇帝欲与臣僚共享上天福泽的宴饮活动,曲宴是国朝无事时君臣或赏花、或垂钓、或观书、或观稼、或赏雪等而举行的高级休闲小宴,闻喜宴是为祝贺科举及第者而特意为之举办的社交宴,等等。

  官方罢宴缘由,常因国有变故而下诏不举,在自然灾害、天象异常、战争、丧葬、祭祀事宜等情况下,统治者会酌情罢宴以遵从天时、顺应民意。赐罢宴制度是官方宴饮制度正常运行的前提,制约着其他宴饮制度的正常发展。

  三、官方宴饮礼仪制度

  官方宴饮活动的举办具有公开性、公众性的特点,以360度无死角的公开方式展现着朝廷官员的素质与品行,在有外使参与的宴饮活动中,预宴官员的言行举止更是代表着国家形象和尊严,严格宴饮程序和宴饮礼仪能够有效保障宴饮秩序的有条不紊,将宴饮不雅而有损国体的不良影响降至最低。官方宴饮礼仪约束制度由此产生。

  宴饮礼仪在官方宴饮活动进行时,主要包括宴前陈设礼仪和宴饮礼仪,陈设礼仪包括宴殿的选择、座次排位、饮具摆设等基本准备,宴饮礼仪包括进殿礼仪、用餐礼仪和退殿礼仪。在不同宴饮活动中,预宴人员和座次排列也不相同,宴饮行酒盏次根据宴会的规模而酌情选择。宋代宴饮礼仪制度趋于详备。南宋礼部尚书赵雄等曾言:“自非礼仪详备,无以副中外欢悦之心。”

  礼仪的完备,不仅是宋廷的内部需要,更是中外、上下的集体需求。完善的礼仪制度,能够更为规范地约束预宴人员的行为与举止,对于提高政府官员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有着一定推动作用。

  四、官方宴饮监察制度

  完善的礼乐文化是保证社会有序进行的伦理道德约束,当其上升为国家礼制时便具有法律效力,为保证宋代官方宴饮活动中宴饮礼仪的贯彻实行,统治阶层创立了宴饮失仪弹劾制度。

  针对国朝官员“驱驰就席,品列之序,纠纷无别。及至尊举爵,群臣起立,先后不整,俯仰失节”等不雅行径,进行制度监督,凡是“有踰越班次、拜起失节、喧哗过度者,并令纠举”。以具体的宴饮失仪行为进行规范、制约,令御史台、閤门、宣徽院等负责监察检举。

  综合而言,宴饮失仪弹劾的内容包括无故或托辞请假、言笑喧哗、座次逾越、醉酒失态、礼容有失、赐花不簪、先行离宴以及擅行私礼等失仪行为。为保证閤门、宣徽使等检举官员发挥应有的监察弹劾作用,建立了官员互察制约制度,“仍令閤门、宣徽使互相察举,敢蔽匿者纠之。”“诏赴宴臣僚失礼,閤门、御史台失于弹劾者,委宣徽院纠察以闻。”从而有效杜绝官员以私情包庇失仪同僚的违法行为的发生。

  小结

  宋代官方宴饮制度是封建集权制度下的特殊政治文化产物,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其内容也处于不断的变化增改中。

  就整个宋代官方宴饮制度制度的发展历程和内容而言,较之唐代官方宴饮活动的基础性建设,宋王朝具有完善、改造之功,在某些宴饮制度方面还具有一定的独创性和开拓性。包括闻喜宴费用官给制度的确立,改变了自唐初士子遽钱自宴、唐后期政府赐钱援助的闻喜宴费用制度,彻底由官方赐钱全权负责闻喜宴所有事宜的筹办,这也是宋代“右文”政策和以仁治国理念的突出表现。

  此外,宋代官方宴饮簪花制度的确立,改变传统官方宴饮活动中君臣饮酒和诗、品评文章的相对传统拘束、略显单调乏味的交流方式,以赐花助兴、高潮气氛的新型娱乐方式活跃、轻松君臣的沟通,有效促进统治集团的和睦发展和统治阶层的安定团结。

  而宴饮簪花制度的盛行,顺应着“贵近之所好,下必效之”的感染定律,士大夫和平民阶层纷纷效仿簪花以戴。簪花现象在宋王朝的盛行,反映的是宋代庶族阶层的崛起而导致社会风尚的变化,改变唐朝贵族社会高雅尊贵的审美情趣,趋于“以俗为美”的审美倾向,使整个宋代社会呈现出上下一致、内外统一的精神风貌,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进统治阶层与被统治阶层的关系。

  宋代官方宴饮制度较之唐朝而言,具有宴饮内容更为丰富、宴饮礼仪相对完备、宴饮风格转为简约雅致等特点,这些更为完善之处的产生,反映的是统治阶层的态度和制度建设的进度。

  正因宋朝统治阶层对礼制建设的重视和对饮食文化的推崇,全力支持宴饮制度的构建和完备,遵循传统儒家礼乐文化的要求,使得宋代官方宴饮制度在继承唐代饮食文化的基础上,能够毫无阻力的进行大刀阔斧的尝试和探索,形成具有宋王朝时代特色的体系完备的新型宴饮制度。宴饮制度的诞生与发展,是统治阶层借助自身统治地位的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的积极弘扬和全力推广,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得以绵延不息、亘古流传的主要动因。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