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被后世称赞,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高力士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历朝历代都有宦官,而且宦官对于各朝代都存在一定程度或大或小的影响,有的祸国殃民,有的擅权乱政,有的聚财比国,还有的宦官地位堪比太上皇。总之,提起宦官,几乎难有好的印象。可是在古代史上却出了一位宦官,他也曾权倾一时,也曾聚敛财富,但作为皇帝身边的大红人,后人对他的评价却更倾向于褒扬,此人就是大唐时期的高力士。
高力士是潘洲人,原名冯元一,出身还不错,曾祖冯盎、祖父冯智玳、父为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乍这么一看,高力士出身在一个想当不错的家庭里面,按说犯不着去做宦官的。因为在史上,大部分的宦官和太监都是因为家中贫寒没有好出路,才被迫无奈去当太监的,以此来为家中贴补家用,但是高力士却不一样,那么高力士为何出身官僚之家,家庭富足,为何却做了太监?原因还得从他老爸说起。
高力士的父亲是冯君衡,曾经担任潘州刺史。后来有人报告岭南流人谋反,武则天就派遣酷吏代表人物万国俊去广州调查此事。结果事情原本没有多严重,可是万国俊为了邀功,就残忍地冤杀上千人。作为潘州刺史的冯君衡也没逃脱万国俊的魔掌,其中原因大概是没有给万国俊送银子或送足银子。冯君衡被冤杀,家产被抄没。当时还年幼的高力士,无依无靠,就成为岭南讨击使李千里的政治“礼品”。
当时,恰逢武则天为了巩固权力进行大洗牌,尤其对李唐皇室的人毫不留情,李千里作为李恪的大儿子,身为李唐皇室子孙,他为了自保,给武则天献了好几次“符瑞诸异物”。后来,李千里知武则天笃信佛事,又见冯元一机敏聪明,就为其改名“力士”,与另一个唤作“金刚”的阉童,一块进献武则天。高力士,这个名字就这样从此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高力士勤奋好学,刻苦努力,当然最重要的是特有眼色,聪慧还乖巧。对于太监来说有眼 色真的太重要了,也许正因为这个原因,武则天才会夸他“黠惠”。也正是因此,高力士才有机会去“习艺馆”学习骑术和文化。而且让高力士侍奉在武则天的左右,作为太监阶层,这算是万分荣幸的事情了,要知道有的太监一辈子都没有靠近武则天的机会呢。更重要的是皇帝身边的太监看似无官品,或官品不高,但却比朝中许多大臣有面多了。但是,如此良机,却让高力士给丢掉了。原因是什么?
其中原因说来也很可笑,有一日正好轮到高力士值晚班,结果因为武则天晚上睡觉蹬被子,高力士没有及时的去把被子盖好,第二天武则天感冒,结果高力士被一顿暴打逐出宫去。那么高力士的人生就这么完蛋了吗?不,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呢!一个贵人的出现把高力士从人生的低谷给提了起来。
此贵人便是宦官高延福,高延福不仅收留了高力士,还收高力士做了他的义子。高力士的命运,从高延福这里再次改变。太监都没有传宗接代的能力,所以,收养子作为一种间接解决香火延续的办法,在太监中是比较流行的。因此,高延福既然收高力士为义子,那么其中的想法是不言而喻的,于是,被李千里改名为“力士”的冯元一,到高延福这里最终连姓也改了,跟了高延福的“高”姓。
可以说,高力士的姓名经历了两个转折,原姓名为冯元一;被李千里改名力士后,为冯力士;最后被高延福改姓后,为高力士。
高力士在高延福那里,经过一年的调教和成长,变化非常大,外形越来越英俊,办事越来越有眼力价,整个人自然是越来越机灵。武则天听说后,立即又把高力士召回身边,封为“宫帷丞”。
不过改变高力士命运的,应该说还是他自己。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看你怎么做了。在目睹了神龙政变那样的宫廷争斗后,高力士也越来越成熟,办事也越来越老道。尤其是李显继位后,高力士看着这个被老婆女儿控制的皇帝,就知道这皇帝是做不长的,因此,高力士后来才会把目光投向临淄王李隆基。
且说李显登基最高兴的莫过于皇后,皇后是武则天的忠实粉丝,一直坚信女人治理天下也是有一手的,所以韦家的事业越做越大,在一旁的高力士实在是束手无策,一边看着毫无作用的李显,另一边是韦家政权,想好好看看李家的后人,但剩下的多是歪瓜裂枣不中用的,唯有李隆基有帝王之才干,从这一点来,高力士还是很有眼光的。
但是想帮助李隆基上位,也是需要把握时机的,毕竟宫廷争斗胜负都是瞬息万变的。710年李显暴毙,韦皇后因为非常崇拜武则天,所以她也想效仿一下武则天,想把偌大的唐朝资产划归到自己名下,让李唐变成韦唐,可是想更换江山的董事长,哪有那么容易?何况韦皇后的智商比武则天差远了。
就在这时,李隆基和姑妈太平公主联手,在高力士的帮助之下,他们发动政变,带兵入宫杀死了韦皇后。帝位经过李旦短暂的过渡之后,顺利来到了李隆基的手中。李隆基做皇帝,高力士的显贵人生也跟着开始崛起。
当然,高力士也似乎铁了心要跟李隆基。所以,李隆基登基后,他还积极帮助李隆基对付其政敌,比如太平公主。正因此,李隆基对高力士的信任也随着这些大小事的经历而变得更加深厚。以至于到了后来,朝中的奏折,李隆基也都让高力士看,甚至让高力士给出处理意见。按说这是一个独揽大权的机会,但高力士没有,他只是就事论事,妥善处理,让李隆基万分满意。故此李隆基对高力士的行为进行了一个评价说:“力士应承于前,我歇息则安稳。”
后来高力士因李隆基之恩宠,找他办事的人很多,送钱的人也很多,高力士这人很有意思,谁送钱他都收。看来高力士也是很爱钱的,但是他敛财有道。拿钱归拿钱,你的事如果合理,不伤国体,不伤皇帝,那么好办,但如果拿钱求办伤害国家和皇帝的事,一切都面谈,但钱也不会退还给你。
当然高力士的敛财手段还很多,比如在公元748年,高力士建造宝寿佛寺,其寺中的大钟铸成之日,高力士搞了一个庆祝活动,朝中大小官员基本全到,敲一下要支付很高的价钱,有的官员为了巴结和讨好高力士,故意敲好几十下,等于变相给高力士送钱。
但高力士的辉煌也是有时间的,在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李隆基逃到蜀中,太子李亨登基称帝,李隆基就成了没权的太上皇。后有李辅国发迹,陷害高力士,无人能保,被流放黔中道。走到巫州,高力士写了一首诗:“两京作斤卖,五溪无人采。夷夏虽不同,气味终不改。”
这首诗看不出什么文采,意思也很简单。荠是一种野菜,很多南方人喜欢用它包馄饨吃,现如今的很多人都不认得这种黑黑的小东西。在开元盛世,吃野菜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穷人,一种是富人,穷人吃它为了果腹,富人吃它为了换口味。
所以,在富者云集的长安城,荠菜论斤卖,而在人少地广的农村遍地都有,需者自掘。高力士在诗中自喻为荠,相当贴切:他在长安很高贵,而在流放地巫州却无人理睬,即便如此,他的忠心依如荠菜那样“气味终不改”,他的心时时向着玄宗。
所以,他的死也相当壮烈:“高力士遇赦还,至郎州,闻上皇崩,号恸,呕血而卒。”民间传说更加绘声绘色,说高力士听到玄宗死亡的消息后,恸哭不已,绝食七天,最后呕血而亡。民间如此传说,无非是想进一步拔高高力士的忠诚之心。但在古代,作为一个太监,高力士的忠诚和品格,确实是值得称赞的。
结语:作为皇帝的贴身内侍,高力士的本职工作是很出色的,把玄宗的生活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深得玄宗宠幸,玄宗专门在自己的寝殿旁的帷幕后置一小床,让高力士睡在那里,以便随时差遣,并感慨地说:“力士当上,我寝乃安”。
在工作上,高力士无疑是个优秀的太监。他的聪明不但表现在工作上,还表现在能揣摩皇帝的心思,并且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很强的判断力。上面也说过这句话,但是这里又一次提及也正是因为高力士对于工作的尽职尽责。历史上的高力士是一个懂政治、有能力、有原则的人,把宦官做到如此境界实属罕见。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