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王韶最后的结局是什么?历史屋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有一回,宋神宗穿着黄金甲,兴冲冲地去见太后高滔滔,想炫炫自己的戎装英姿。

  给高太后兜玩头,一瓢冷水浇了下来:“你是皇帝,皇帝穿着盔甲,臣子们穿什么?快点脱下来,不吉利。”

  神宗讨了个老大的没趣。

  这正是年轻的神宗皇帝,雄心勃勃要做出一番大事业,却受到太后约束的真实写照。

  熙宁元年(1068),一个小文官给朝廷写了封奏章《平戎策》,对解决西北西夏、吐蕃问题提出卓越的见识。

  神宗和王安石正要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于是对这个建议高度重视。

  文官被破格提拔为秦凤路经略司机,相当于西北办公室主任,主抓开拓熙河事务。

  这个以一介书生出掌军事,担当方面之重的人,名叫王韶。

  后世评价:“韶以书生知兵,诚为不出之才。而谋必胜,攻必克,宋世文臣筹边,功未有过焉者也。”

  01

  书生大将

  王韶进士出生,江西人。

  在西北与西夏交界一带游历多年,采访民情风俗,了解山川地貌。

  经过调查研究,拿出的平戎策,有份量,是干货。

  指出击败西夏的关键,在于收复河、湟二州。

  这两州在西夏的西南部,掌握了这两州,就让西夏腹背受敌,大宋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目前二州在吐蕃、散羌各部手上,大家互相不从属,一盘散沙。

  吐蕃原来有个了不起的领袖叫唃厮啰,而现在吐蕃各部的首领基本都是他的子孙,但实力都不强大,又不团结,正是各个击破的好时机。

  拿下吐蕃,那些散羌就不在话下了。

  相反,如果西夏人先打下吐蕃重镇青唐,就必然南下牧马,骚扰秦、渭等州,威胁到陇、蜀各郡,后患无穷。

  所以要立即打击、招抚吐蕃、散羌各部,拿下河湟地区,进逼西夏,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

  王韶首先对青唐最大的吐蕃部俞龙珂展开攻心战,亲自率十几个警卫员,深入该区。直接找俞龙珂谈,俩人在帐中长谈竟日,当晚王韶就留宿在俞龙珂那儿。

  老王这个胆子还是够大的,俞龙珂只要起了坏心,这十几个宋兵,分分钟被团灭。

  后来,俞龙珂率着他手下的十几万军民,全部归顺大宋。

  神宗大喜,召见俞龙珂。

  这个蛮子很有意思,他说:听说大宋有个忠臣叫包拯,我们都钦佩他。我希望皇帝能赐我姓包。

  神宗当然如他所愿,还替他取名:就叫包顺。

  王韶这次成功的外交,让河湟地区的实力大大地偏向宋军。

  但该区鱼龙混杂,想归宋的一批,想依附西夏的一批,不甘心屈居人下的也有一批。

  战争迟早都要打响的。

  为收复河陇基地,宋军在古渭城建通远军,王韶为将军。

  02

  熙河拓边

  吐蕃、羌人不会乖乖等着挨打不还手。

  熙宁四年,吐蕃数部进攻狄道城。

  王韶率军抢占了抹邦山险要山地,直逼到吐蕃联军前布阵,下令:“退后的斩!”

  随后连战克捷,击溃吐蕃,把吐蕃营寨烧个精光。

  接着连继拿下武胜、镇铫等军事重地,收降吐蕃各部降兵二万多人。

  熙宁六年,归降的吐蕃再次叛变。

  王韶的反应非常快,前后五十四天,率领宋军爬山涉水一千八百多里,攻取诃诺木藏城,穿越露骨山,共攻取五州,斩首数千,缴获牛羊无数。

  大胜。

  宋军在他的率领下,百战百胜,斗志昂扬。

  战场上捷报频传,把神宗高兴得不得了。

  第二年入京朝见,授资政殿学士(这原来只是赏赐给当过宰相的人),房子、钱财就更不在话下了。

  不料,风云突变。

  留守的大将景思立轻敌,在踏白城被羌人、吐蕃联军打得大败。

  景思立战死,河州被围。

  王韶日夜兼程,赶赴熙州,召开军事会议。

  他分析:敌军乘胜,士气正高。他们一定想围城打援,若救河州,正中他们的圈套。

  于是王韶立排众议,不直接援救河州。清点二万精兵,决定直接攻击敌人的老巢。

  兵法上说: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避实攻虚,形势转换,河州之围自然解除。

  王韶挥师直向定羌城,切断敌军联络线,进逼宁河,分兵进入南山。

  致使吐蕃人后方危机,不得不撤了河州之围。

  宋军又出其不意,袭击得手,攻烧敌军八千多帐。

  吐蕃人穷途末路,头人瞎征率众投降。

  王韶押着吐蕃首领瞎征进京报捷。

  这是大宋多年来没有过的巨大胜利。

  熙河战役,收复熙、河等五州,拓边二千多里,对西夏形成包围之势。

  王韶达到了人生的巅峰,神宗大加赏赐,老王家兄弟子侄都封了官。

  王韶任枢密副使——国防部副部长。

  03

  三奇副使

  王安石对他大为赞赏,为王韶取得的胜利写诗大赞:

  熙河形势压西陲,不觉连营到汉骑。

  天子坐筹星两两,将军归佩印累累。

  王韶,号称“奇计、奇捷、奇赏”之三奇副使,成为大宋军的新王牌。

  孙子兵法上说:兵者,诡道也!

  古人云:慈不掌兵,上了战场,心狠,诡计多,才是生存的王道。

  老王就善于用计。

  一次,与敌军相持之际,抓住了敌人的密探,从其身上搜出了密信,上面写满了宋军的粮草布置、人员安排等等。

  将士们都说要把这探子剁成肉泥!

  可王韶却把这探子打了一顿板子,然后在背上刺“番贼决讫放归”六个大字,把他放了。

  要知道,此时西羌正打算入侵熙河,而且兵马粮草也很充足,这个探子就是前来窥探宋军虚实的。

  当探子回到西羌,知道王韶已做好战备,西羌也就取消了入侵计划。

  04

  政治上的失败

  熙、河几个州都是苦寒贫瘠之地,王韶虽然召募游民,开放交易,但几个州的财税还是入不敷出。

  要其他地方财政支持。

  当时的形势,王安石为首的改革派和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水火不容。

  王安石和神宗皇帝支持王韶开边拓地,也是为改革造势。

  司马光等人反对,说:吐蕃、羌人呆的破地方,派兵派粮驻守着,耗费兵粮,无有成果。不如放弃!

  再加上太后高滔滔喜欢保守党,神宗也渐渐顶不住压力。

  王安石在政敌攻击下终于罢相,王韶也感到在朝中的处处不讨喜。

  带兵有一套的老王,政治上不大行。

  于是他多次给朝廷上书,以体弱有病有由,要退休。

  不巧的是,还有人挖王韶的老账:

  老王当年带兵,手下一些悍将骄兵,偷偷地杀了羌人的老弱病残,来冒领军功。

  老王或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过去。

  于是,朝廷下令:把王韶一路贬到鄂州。

  王韶死的时候,年52岁。

  据说临终的那些日子里,精神有点不正常了,常常胡言乱语。长了个毒疮,都烂透了,能看到五脏六腑。

  怎么一个惨字了得哟!

  但后人没有忘记这个为大宋拓疆二千里的大功臣!

  大宋后来的皇帝不断地给王韶加名誉:谥号“襄敏”,赠太尉、司空、燕国公等等,死后哀荣之至。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