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此人违抗圣旨救下一个小婴孩,谁知多年后成了皇帝的老丈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2分类:历史

  此人违抗圣旨救下一个小婴孩,谁知多年后成了皇帝的老丈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01

  《汉书·宣帝纪》有这么一句:曾孙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

  意思是曾孙还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被关进了郡邸狱。

  西汉时期的王侯、郡守以及各郡国,喜欢在京城的邸舍临时设置羁狱,这就是所谓的“郡邸狱”。

  这里所谓的“曾孙”,指的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刘询。

  刘询原名刘病已,提到这个名字,人们便会想起“史上唯一在监狱中长大的皇帝”这个标签,这个皇帝,便是堪称一代明君的汉宣帝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发生,年老昏聩的汉武帝受酷吏江充蒙蔽,逼反了太子刘据,结果刘据造反失败,导致全家被杀,长子刘进和妻子王翁须也不例外。

  刘进的儿子刘病已,也就是汉武帝刘彻的这个曾孙,当时才几个月大,尚在襁褓中,侥幸“逃”过屠杀,但被关进了郡邸狱。

  这么小的孩子被关进监狱那种条件恶劣的地方,又没父母照顾,连奶都没得吃,能不能活下去,上帝也不敢保证。

  但他遇到了一个好狱吏,不但活了下来,还活得好好的。

  这个狱吏,名叫丙吉。

  丙吉是今山东人,小时候就对法律很感兴趣,刻苦钻研律令,长大后凭这个特长,在鲁国当了个狱吏。

  被征召到京城的时候,丙吉已经不是普通的狱吏了,已因功升为廷尉右监。

  “巫蛊之祸”后,由于被株连的人太多,办案需要大量人手,现有官员实在忙不过来,汉武帝便把丙吉抽调到京城,令他负责审理与“巫蛊之祸”案件有关的囚犯。

  丙吉为人宽厚,对刘询很是同情,何况才几个月大的刘询,本来就是无辜的,抛开其身份不说,即使是普通囚犯,这么小的娃娃,也应该得到好的照顾。

  据《汉书·卷七十四·魏相丙吉传第四十四》,丙吉在监狱中挑选了两名谨慎、厚道的女囚,一个叫胡组一个叫郭征卿,命她们好好照顾刘询,特别吩咐她们,要把娃娃放在宽敞、干燥的地方。

  02

  四年后,因“巫蛊之祸”大病一场的汉武帝,病情更加严重。

  有所谓的风水师对他说,经常看到长安的监狱中,像炊烟那样冒出“天子气”,汉武帝便下旨派人去监狱,将狱中关押的囚犯,无论罪行轻重,统统杀掉。

  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监狱中“诞生”一个皇帝。

  奉旨到监狱杀人的是内侍郭穰,他是晚上来到关押刘询的郡邸狱的。

  作为汉武帝身边的人,其他人见了郭穰,莫不恭敬有加,甚至像耗子见了猫,因为他们明白,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绝对没好果子吃。

  丙吉却紧闭监狱门,拒不开门,对郭穰说:“这地方你不能进!”

  郭穰蒙了,请他给个理由,丙吉说,这里住着皇上的曾孙,他是无辜的,其他无辜之人都不能随便杀死,何况是皇上的亲曾孙!

  一个非要执行皇帝的命令,一个拒不开门,双方就这样僵持着,一直到天亮。

  好话歹话说尽,口水说干了几次,郭穰也未能踏进监狱一步,气急败坏地回去了,回去后把情况报告给汉武帝,同时对丙吉进行弹劾:这家伙抗旨不遵,应该杀头!

  这时候的汉武帝,才如醍醐灌顶,幡然醒悟,对郭穰说:“杀你马拉戈壁,这是上天让他这么做的啊!”

  汉武帝的意思是,这是上天派丙吉去救我的曾孙啊!

  醒悟过来后,汉武帝立即宣布大赦天下,被关在郡邸狱中的囚犯,“独赖丙吉而生”。

  《汉书》在讲完这个故事后,还发了一句感慨,说丙吉一个小小的关门动作,简直恩及四海,功德无量。

  冒着违抗皇帝命令被杀头风险,救了那么多无辜者的性命,他配得上这个评语。

  03

  然而,由于生下来没多久就没了爹娘,又长期生活在监狱那种恶劣的地方,刘询的身体很差,经常生病,几次差点病死,这也是他为何之前被起名“刘病已”的原因。

  无论名字是谁起的,起名字的人,都希望这个娃娃的病,一下子消失。

  汉武帝大赦天下后,被关在郡邸狱的囚犯,都得以走出监狱,重获自由。

  那时的刘询虽然才四岁多一点,但也不该再呆在监狱里了,丙吉便给京兆尹发了一份公文,要他安置。

  与公文一同送去的,既有刘询,还有在监狱中照顾他的女囚胡组。

  在京兆尹看来,汉武帝的曾孙“大驾光临”,不但不是好事,反而是一个巨大的烫手山芋,他不敢接受,又把他送回,“物归原主”。

  那时候,丙吉给刘询找的“保姆”胡组,也刑满该回家了,刘询对她已经有了感情,舍不得她离开,丙吉便与其商量,征得对方同意后,便拿出自己的钱雇佣胡组,请她继续照顾刘询。

  刘询的身体很差,伙食需要开好一点,针对这个问题,丙吉专门找到掌管掖庭宫府藏的官吏,后者明白丙吉的意思,为难地说,想给刘询吃上等伙食,要有皇上的诏令才行,没有诏令,是没法解决的。

  所谓的上等伙食,也不过是要么能吃到一点米和肉而已,丙吉也懒得向上面汇报了,更不等什么诏令,每月将自己的薪水拿一部分出来,解决刘询的衣食。

  生活问题解决了,但老是在外“漂泊”,不是长久之计,丙吉便把刘询送到其祖母史良娣家,交给史良娣的兄长史恭,嘱咐他好好抚养。

  04

  后来,丙吉当上了车骑将军市令,又升为大将军长史,成为大将军霍光(霍去病之弟,汉武帝托孤大臣)的部下,深受霍光信任和看重,连后来汉昭帝驾崩,迎接昌邑王刘贺继位这么重要的事情,霍光也是派丙吉去办的。

  汉昭帝是公元前74年驾崩的,那时候的丙吉,已经官至光禄大夫、给事中。

  谁知刘贺很不争气,继位后违法乱纪,霍光一气之下把他废了。

  废掉刘贺之后,让谁来填补这个空出来的位子,霍光与车骑将军张安世等大臣,商议了很久也定不下来。

  那时候的老刘家,后代都是纨绔子弟,基本没啥能争气的。

  丙吉便给霍光汇报了刘询的情况,说这个孩子现在十八九岁了,由他祖母的兄长亲自抚养和教育,精通经术,既有文化又有才能,办事也很稳重,为人也很有礼节。

  总而言之,根据丙吉的描述,这个刘家后裔,具备当天子的资质。

  当然了,丙吉并未断言刘询天生就是当天子的料,而是建议霍光先考察一下他的能力,如果觉得他还行,就先让他入宫侍奉太后,让天下人先知道有这么个人,然后再决定是否让他继位。

  对于丙吉,霍光那是相当地信任,既然他说那小子不错,那就错不了,霍光便派宗正(掌管皇帝亲族或外戚勋贵等有关事务的官员)刘德和丙吉一起,去把刘询接到宫里来。

  公元前74年七月,刘询即位,是为汉宣帝,丙吉被赐爵关内侯。

  把刘询推上龙椅后,或许是为了避嫌,丙吉对之前对宣帝的救命之恩和关照绝口不提,所以朝廷上下,都不知道他的功劳。

  当然了,丙吉之所以对此守口如瓶,也是他为人厚道的本性使然——“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吉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

  而宣帝自己,丙吉所做的这一切,从未有人向他透露,他自然不知道。

  05

  直到公元前67年刘询亲政,掖庭宫一个名叫则的婢女,让其丈夫上书说,她曾经护养过刘询,汉宣帝这才知道,他的命,竟然是丙吉救下来的!

  婢女则让其夫上书陈述自己的功劳,当然是想得到相应的好处,但她的话,汉宣帝不能随便相信,自然要令掖庭令去查问。

  那个婢女对负责查问的人说,你们若不信,可以带我去问御史大夫丙吉,当时的情况,他比谁都清楚。

  丙吉确实比谁都清楚,但事实却与则的说法,稍有出入。

  丙吉记得,则的确也照顾过刘询,但他更记得,则的照顾很不用心,她还因此而挨过板子。

  所以在丙吉看来,出了力的人不一定就有功,要说有功,只有渭城的胡组和淮阳的郭征卿有功,她们照顾陛下的时候,才真正把陛下当亲人对待,悉心照料。

  既然提到了这两位,丙吉觉得,是时候给她们表功了,便把她们当初如何辛苦地照料宣帝,写成材料汇报上去。

  汉宣帝立即诏令丙吉把她们找来,但她们都已不在人世,宣帝厚赏了她们的子孙。

  而对于在丙吉看来没有功劳的则,汉宣帝同样给予了厚赏,除下诏免除她的奴婢身份,还赏钱十万。

  奖赏了这几位“保姆”,汉宣帝意识到,这个丙吉,怎么对这些情况了解得这么清楚呢?他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

  他把丙吉召来,亲自询问,丙吉先是不肯说,再三追问之下,才透露了一点。

  宣帝非常感动,给丞相下诏说,朕落难的时候,御史大夫丙吉对朕恩重如山,说明他有很美的德行,《诗经》说得好,凡是恩德都该报答,丙吉应封为博阳侯,食邑一千三百户。

  不料,正要给丙吉封侯时他病了,而且病得很重,刘询很着急,想抢在丙吉离开人世之前,完成加绶封地的程序。

  见皇上担心丙吉再也不能起来,太子太傅夏侯胜安慰他说,陛下别担心,臣听说有阴德的人,一定会享受到他的快乐,并影响到子孙,如今丙吉虽然病重,但他还未享受到得到报答带来的快乐,所以他不会死的。

  原本是一句安慰话,谁知这话说过没几天,丙吉的病竟然痊愈!

  病好后,丙吉做的第一件事,是上书谢绝封侯,而且态度非常坚决。

  在他看来,这是凭空名受赏,历来为他所不齿,所以他不接受封赏。

  公元前59年三月,丞相魏相去世,丙吉接替丞相职务,又活了四年,于公元前55年正月去世,谥号定侯。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