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曹操:公认最奸的人,却是三国最真实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曹操:公认最奸的人,却是三国最真实的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误解,是开拓者的宿命;坚守,却是灵魂的真。

  公元220年的春天,洛阳城中弥漫着哀伤的气息。

  一位年近古稀的老人,在病榻之上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后事。

  在弥留之际,他没有表现出视死如归的豪迈,也没有表现出等闲视之的豁达,他只是缓缓地安排着家人们的生活琐事,直到他闭上双眼。

  这个临终的老人,正是有着“奸雄”之称的曹操。

  对于曹操临死前的儿女情长,苏东坡曾这样说:“平生奸伪,死见真性。”

  后世人眼中,只看到了曹操的奸诈虚伪,却忽略了他的真情真性。

  正如历史剧《军师联盟》中曹操的那一声叹息:“世人,皆错看我曹孟德!”

  01

  对朋友真:最好的交情,是成全。

  孟子有言:“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或许,对关羽而言,曹操还算不得知己。

  但于曹操而言,关羽却是自己想要交付真心、想要结为挚友的那个人。

  建安五年的正月,曹操亲征徐州。

  天气尚未转暖,但曹军的气势却丝毫未被折损。

  此一役颇为顺利,曹军势如破竹地攻占了下邳城,将刘备赶走,还生擒了关羽。

  关羽是曹军的俘虏,曹操却从未把他视为俘虏。

  他给予了关羽至高的礼遇,封他为偏将军,赏无数金帛,赐名驹赤兔,还慷慨地重用他。

  但曹操的心里也明白,他能留得住关羽一时,却留不住他一世。

  他们注定是要走向两条不同的道路。

  那一天很快就来了,当关羽得知刘备的下落后,他毅然离开曹操,回到故主身旁。

  曹操的部下忿忿不平,想拦截关羽,但被曹操制止了。

  他淡淡摇了摇头:“各为其主罢了,莫要再追。”

  曹操与关羽,是国士之交。

  在利益之上,有一份真情。

  曹操欣赏关羽,不计前嫌地给予了他很多,头衔爵位,钱财名马。

  这些都很宝贵,却还不是最难得的。

  最难得的,是曹操给予了关羽“成全”。

  何为成全?

  不是把我拥有的都给你,而是给你真正想拥有的。知道你心往何处,便由你去往何处。

  成全是最好的交情,也是最彻底的真诚。

  曹操的待人以真,也为自己赢得了一次生机。

  华容道上,同样重情重义的关羽,也用自己的方式,偿还了曹操当初那份欣赏与成全。

  懂得成全,懂得不强求,是一份豁达的襟怀,更是一种无上的真诚。

  02

  对敌人真:顶级的修养,是尊重。

  曾经,陈宫是曹操生命里的一道光。

  他是曹操最重要的谋臣之一,在他的帮助下,曹操收兖州,破黄巾。

  甚至,他还救过曹操的命。

  但后来,二人分道扬镳,陈宫便成了曹操生命中的一道罅隙。

  他不但鼓动陈留太守张邈等人反叛曹操,还与吕布相勾结,在曹操攻打下邳的紧要关头,向吕布献计,偷袭曹操的老巢,以图渔翁之利。

  可惜,吕布不是曹操。

  对于陈宫所出的诸多计谋,吕布并不乐意接受,最终命丧白门楼。

  而陈宫,也被绑到了曹操面前。

  是的,曹操再一次站在了昔日故人的眼前。只不过,物是人非,故人已成阶下囚。

  面对此情此景,曹操百感交集。

  半晌后,曹操开口道:“公台,别来无恙吧。”

  陈宫知道曹操想说什么,他抬头道:“你这个人心术不正,所以我才弃你而去。”

  “哦?我心术不正,那公台又为何去辅佐吕布呢?“

  “吕布虽然没什么谋略,却不像你那般诡诈奸险。”

  “公台自诩足智多谋,为何又会成了阶下囚?”

  “哼,我只恨吕布不听我言。要是他肯听,我又怎会被擒?不必多说,今日不过一死罢了。“

  “你死了,家中老母妻儿该当如何?”

  “我既已被擒,就痛痛快快杀了我吧,至于老母幼儿,那就取决于你了。”

  二人的对话就这么一来一往决然地进行着。

  曹操不忍心杀他,但陈宫却一心求死。

  曹操没办法,便吩咐手下:“立刻送陈宫老母与妻儿回许都养老,如有怠慢,定斩不饶。”说罢,眼泪已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陈宫听罢,不再开口,闭上眼睛,引颈赴死。

  “送回许都,厚葬吧。”最后,曹操落寞地说道。

  在情感层面上,陈宫曾是曹操的恩人。在利益层面上,陈宫却是他绝对的敌人。

  给予这位复杂的敌人以充分的尊重,是曹操的真。

  他尊重陈宫弃己另投的选择,也尊重陈宫在其位、谋其事的所作所为,更尊重他慨然求死的志气。

  士可杀之,不可辱之。人不受辱,亦不辱人。

  尊重,是在人格层面上,真正把对方视为平等,不吹捧,不蔑视。

  尊重朋友,也尊重对手,这才是最顶级的修养。

  03

  对妻子真:英雄的底色,是温柔。

  历史,是男性的历史。

  在24史中,女性或是集体失声,或是沦为附属品。

  妻子不过是丈夫的点缀,女儿也许只是用来交换的筹码,姐妹更是不配拥有姓名。

  三国也不例外。

  但在曹操身上,却难得地见到了男性对女性的爱护,见到了丈夫对妻子的温柔。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室,但膝下无子,曹操便把生母早逝的长子曹昂交由她抚养。丁夫人对曹昂极为疼爱,母子二人感情很深。

  然而,好景不长,一切的转变发生在建安二年。

  这一年,曹昂跟随曹操出征张绣,突遭偷袭,为了保护父亲,曹昂主动断后,意外阵亡。

  曹昂一死,丁夫人悲痛万分,并把丧子之痛归咎于曹操。她大胆地做出了一个决定:离婚,回娘家。

  起初,曹操以为她不过是一时想不开,想在娘家冷静一段时间。没想到,日子一天天过去,丁夫人却依旧没有回来。

  这下,曹操又着急又愧疚,便亲自去丁府,打算把丁夫人接回来。

  曹操来的时候,丁夫人正在织布。下人来通报,丁夫人并不理会。

  曹操走过来,轻轻抚摸着她的背说:“夫人,跟我一起坐车回去吧。”

  没想到,丁夫人头也不回,话也不答,只顾自己织布,仿佛曹操并不存在一样。

  曹操感受到了丁夫人的冷淡,心里一阵难过。他呆呆地站立了好一会儿,才返身走出了门。

  走到门口时,曹操又停了下来。对着屋里面那个沉默的背影,他不甘心似地再问了一次:“真的不回去了吗?”

  那个背影依旧沉默。

  “既然如此,那便随你吧。”

  他在心里向结发妻子做了最后的告别。

  回去后,曹操给丁夫人写了一封信,告诉她,从此一别两宽,你是自由的了。

  多年以后,曹操病入膏肓,已不久于人世。

  有一天,他忽然愧疚地说:“如若九泉之下我碰见曹昂,该如何向他交代他母亲的去处啊。”

  到最后,丁夫人还是成了曹操一生的缺口。

  对丁夫人的安抚忍让,是曹操的真情,也是曹操的温柔底色。

  我们总是习惯变得坚不可摧,习惯把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外人,却在不知不觉中,把最坏的一面留给了家人。

  其实,真正强大的人,懂得把坚硬留给世界,把柔软留给亲人。

  真正坚定的人,会无畏地对抗世界,更会温柔地对待所爱之人。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才是生活里的真英雄。

  04

  对家国真:灵魂的底线,是坚守。

  曹操,史称“魏武帝”。

  但这个封号,是由其子曹丕登基后所追谥,曹操终其一生,并未称帝。

  他不缺宏图野心,也不缺称帝的机会,却终究没有称帝。

  有人说,这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伎俩,还引用他在《述志令》中所言的“设使国家无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来佐证。

  但《述志令》中,紧随这句话的,便是:

  “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

  人人惧之诽之,怕他有篡位之心,但他却始终自比为兵力强大也依旧尊重周天子的齐桓公与晋文公。

  这恰恰是他对底线的坚守。

  他初心未改,他始终如一,他的格局,本就在更大处。

  跃马扬鞭,逐鹿中原,建功立业,是表;救黎民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是里。

  对于家国的坚守,更是曹操的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终究是做到了这一点。

  这样的人,用“奸”字以蔽之,未免太过冤枉。

  就像鲁迅所称赞的那样:“(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他是一个英雄。”

  “汉臣”,并非别人为他圈定的桎梏,而是他对自己所划定的底线。

  而是否坚守底线,正是一场对灵魂的终极检验。

  能坚守底线,灵魂便有了托底;

  能坚守底线,一个人就不会忘记来时的路;

  能坚守底线,理想才有了迈向远方的立足点。

  误解,是开拓者的宿命;坚守,却是灵魂的真。

  ▽

  什么是假?口不应心,虚与委蛇;行不践诺,言而无信。

  什么是真?坦荡自如,实事求是;一约既定,言出必行。

  归根结底,真,便是无愧于心。

  向往真性情,就是向往真实而纯粹的自我。

  拥有真性情,方可窥见人世间的千姿百态。

  活出真性情,才算活出了人生的精彩价值。

  曹操这一生,是真名士自风流,他做到了难得的真。

  至于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