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李显夺位的五位大臣,最后结局如何了?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显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中国古代社会,大臣帮助皇帝夺取皇位以后,他一般都是会受到皇帝猜忌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大臣所立下的是“拥立之功”。
古人认为,皇位不是通过人力可以获得的,而是上天赐予的。你有当皇帝的命,因此才能获得皇位。如果是通过杀伐谋略获得皇位,那是不正当的。而且大臣所立的功劳,都是皇帝赐予的,不可能反过来由大臣给予皇帝恩惠。
不过古代的大臣往往认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觉得皇帝的皇位都是在自己的帮助下获得的,因此自己对皇帝是有莫大功劳的。于是常常就不怎么听皇帝的招呼,这也就是所谓的“居功自傲”。这样的话,皇帝当然就很猜忌大臣。
另外,就算大臣“谨守臣节”,不“居功自傲”。但是皇帝依然会猜忌大臣。为什么呢?因为皇帝每次一想到他这皇位是大臣立的,他心里就会慌张。他会想,这个大臣会不会废了他,扶持别人当皇帝呢?或者干脆自己当皇帝呢?也就是说,即便大臣很规规矩矩,皇帝心里依然忐忑不安。
既然皇帝心里忐忑不安,等他坐稳江山以后,打击大臣乃至杀掉大臣,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比如历史上最著名的“夺门事变”之后,石亨、徐有贞、曹吉祥对朱祁镇有“拥立之功”,因此他们最终都受到了朱祁镇的打击,结局很惨。
不过,历史上有一个特殊的情况,唐中宗李显被张柬之等五个大臣拥立起来后,他并没有打击这五个大臣,反而都把他们立为王,历史上称为“五王”,但是这“五王”的命运却照样非常惨,这是怎么回事呢?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他们都是被武三思打压下去的。
武三思之所以能把“五王”打压下去,是因为他掌控了朝廷的权力。而武三思之所以掌控朝廷的权力,是因为当时李显不作为。李显当了皇帝以后,由于长期被她的老妈武则天打压,形成了一种唯唯诺诺的性格。当了皇帝以后,他还是一切都听韦后的,而韦后趁机把武三思推荐给李显,这样,权力就交到了武三思手里。
但问题就在于,“五王”对李显具有拥立之功,为什么朝廷的权力,他们没掌握,反而被武三思掌握了呢?
其一,首领张柬之太老不管事。
张柬之无疑是“五王”中的首领,但他当时已经80多岁了。神龙事变发生后,他和其他四个大臣都被提拔为高官,高居宰相之位。不过,作为领头的张柬之,实在是年纪太大了,对政事无法亲力亲为。
张柬之不能把控朝廷,而其他四个人也没有足够的权力,因此,权力就被武三思有机可乘,掌控在手里。武三思用明升暗降的方式,把这五个大臣“特进”为王,于是就把他们的权力给下了。
其二,“五王”没有乘胜追击削夺武氏权力。
张柬之等人把武则天赶下台,让李显上台当皇帝,但是他们仅仅到此为止,并没有对武氏一脉进行乘胜追击。事实上,武氏一脉对这“五王”是最痛恨的。一方面,武则天如果还在台上,武氏肯定会受到特别的照顾,说不定,还有可能获得皇位。另一方面,“五王”帮助李显夺位成功,因此,他们在朝廷中就具有相当的话语权。武氏当然不希望这种情况出现,因此,武三思打击张柬之等“五王”,就是一定的。
其实,“五王”还是有机会避免被打击的。一是当初韦后把武三思引进朝廷来的时候,“五王”就应该联合起来,极力阻止此事。二是当武三思把张柬之等人特进为“五王”的时候,他们应该拒绝,不该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人。
但是两次机会都失去了,也就只有任人摆布了。
其三,重视韦后这支力量。
张柬之等人要想把韦后拿下来,在李显对韦后百依百顺的情况下,显然是办不到的。不过,他们还可以有其他选择,就是不与韦后对抗。
事实上,就是因为“五王”与韦后对抗,因此给武三思抓到把柄,向李显告状说,“五王”对韦后不敬,李显一怒之下,才罢免了他们的相位。
如果“五王”选择拉拢韦后,先把武三思拿下来,再反过来对付韦后,他们其实还是有机会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