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最狂傲的一首词,最后3个字争议千年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2022-09-08浏览:35分类:历史
世间文人多懦弱,正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也有例外,在我国最弱的宋朝就有一位“文能提笔安天下 武能上马定乾坤”的人物,他就是辛弃疾。
这个被后世誉为“词中之龙”的文坛巨匠,一生都是传奇。20岁时,他支身连追敌军三天,抢回大印;更曾只带着50骑兵,深入敌营活捉叛徒,一夜千里将他押回临安。这些似乎只会出现在说书先生嘴里的传奇,却生生地发生在这个大宋将领身上。正是因为这些经历,他的词才那么豪情万丈,每次读来都令人热血沸腾。无论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还是“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亦或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都是流传千古的经典。
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辛弃疾的这首词,是他最狂傲的一首,霸气十足无人能及,最后3个字更是被争议千年,就是这首《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问何物、能令公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
一尊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江左沉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回首叫、云飞风起。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知我者,二三子。
作这首词时辛弃疾已有58岁,近暮年的他被罢官,闲居在江西。虽心中满腔愤懑,却丝毫不改豪放本色。词的大意是:我已年老,朋友不多,飘落四方。如今已生华发,对万事一笑而过。这世间诸事,没有什么能让我真正的快乐了。只觉得眼前那青山潇洒多姿,想必它看我也一样。毕竟我和它论才情和样貌,却相似。我在窗前独饮,想到陶渊明写《停云》时,也应和我一样。江南那些沽名钓誉之人,怎能体会到这其中的真谛?我回头长啸,风云乍起。我从不恨自己见不到古人,只恨他们见识不到我的狂傲。这世间最了解我的,不过是那二三人而已。
为什么说这首词是有着无人能及的狂傲,只看这三句话便可知一二。第一句“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这是面对自然的傲气,一般文人以青山入句,都满心敬畏,唯有辛弃疾以一生的高风亮节,与青山比肩。后一句,“情与貌,略相似”,更似能与青山交流,他相信自己的才情青山必然也是知道的,这样的豪放,难得一见。
第二句是“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陶渊明在当时是怎样神一般的存在,他是洁身自好的第一隐士,他的《停云》更被当世人誉为经典,辛弃疾将自己此情此景与靖节先生相提并论,可见他内心的仰慕,也可见他的清高。
第三句则是“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这里的“古人”指的就是陶渊明这样的名士,这世间能理解他的人不多,他希望自己这片冰心能被真正的雅士看见。最后那句“二三子”是谁,后世一直有争议,到底辛弃疾的知已是哪几位?有人认为是他在世间的几位朋友,但放在此处,明显不合适,这并非一守怀友诗;更多人认为大概是古代圣贤,除了陶渊明,或者还有辛弃疾一直欣赏的屈原,孔子等人。不过这个,或许只有辛弃疾自己知道了。
这首辛弃疾暮年所作的词,与他壮年时相比,狂傲不减半分,反而更加直抒胸臆,令人震撼。
猜你还喜欢
- 11-30 相对于北宋来说,南宋的经济与军事实力是强还是弱?
- 11-30 金国的力量已然超过南宋,为何却始终无法灭掉南宋?
- 11-29 福州漆器始于南宋时期,它大致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 11-29 既然南宋有着重铠甲步兵,是否也有“拐子马”一样的部队?
- 11-29 徽派古园林始于南宋,它自己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 11-29 在面对积贫积弱的南宋时,蒙古铁骑遭受到了怎样的损失?
- 11-29 岳飞对南宋的卓越贡献,大致可以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 11-29 南宋迁都是经过多少次反复论争后,才将临安确定为都城?
- 11-29 粟就是今天的小米,南宋时期士兵们为何“遗弃粟米山积”?
- 11-29 端平入洛被认为是南宋毁约在先,那事实真的是如此吗?
- 11-29 蒙军比起宋军没有多少优势,那么南宋端平入洛为何会失败?
- 11-28 如果南宋权相韩侂胄没那么心急,他力主的北伐能成功吗?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