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在宋代,八品官也未必吃得起羊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0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宋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历来国家之法大都是决定国家性质的治国之法。赵宋一代却有悖这一常理,将载于“祖宗家法”而又似乎无关紧要的一些东西揉进了根本法律。

  《续资治通鉴长编》载:“至于虚己纳谏,不好畋猎,不尚玩好,不用玉器,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

  这是宰相吕大防对宋哲宗赵煦说的话。这句话是调整皇族成员的行为规范,其中“虚己纳谏”、限制“畋猎”、禁止“玩好”,各朝多少都有提及,而“饮食不贵异味,御厨止用羊肉”,则让人匪夷所思了。

  宋皇室禁止将熊掌、鹿茸、娃娃鱼之类的稀罕之物带到皇家食堂,而代之以较为常见的羊肉。宋代皇室喜食羊肉是出了名的。《后山谈丛》载“御厨不登彘肉”,饭食只用羊肉,这是宋代皇宫内的规矩。

  加之,又上升到“祖宗家法”这一层面,赵宋皇室喜爱羊肉甚至泛滥起来。宋仁宗赵祯时,宫中一日宰羊80只,一年需用100000余只。仁宗去世时,为了给他办丧事,竟然将京师的存羊都捕尽了。仁宗之后,他的堂孙神宗也继承了对羊肉的独特偏好。据载,御膳房每年消耗“羊肉四十三万四千四百六十三斤四两,常支羊羔儿一十九口”。这个数字可谓惊人。

  宋朝皇室为什么喜欢吃羊肉呢?

  这要从羊肉本身说起。古人向来认为羊肉味美。《说文解字》将“美”的解释就和“羊”联系起来。“美,甘也。从羊从大。”古人吃羊肉也是对美味的一种追求。此外,在古代常见的家畜中,牛是生产工具,国家禁止食杀;猪和狗肉的量有比较少,难以规模养殖。所以,食用羊肉本来就是古代肉食大宗。

  羊肉在宋代,被赋予特殊的药用价值。宋代官修《政和本草》将羊肉与人参并列,认为羊肉具有补中益气、壮阳益肾的功效。

  为什么宋朝皇室特意提出,并列入祖宗家法呢?早在宋太祖赵匡胤时,就与羊肉有着扯不清关系。据说,他落难时发明了羊肉泡馍,后来对羊肉一直念念不忘。也有说法,赵匡胤是属猪的,特别爱护猪,不吃猪,故而吃羊。这当然没有什么根据。不过,据史料记载,北宋建立伊始,吴越国王钱弘俶去朝拜,太祖以礼相待,让御厨烹制南方菜肴。御厨准备不及,仓促之下,便“取肥羊肉为醢”,通过腌制等工序,制作完成了一道叫做“旋鲊”的菜肴,深受太祖和钱弘俶的喜爱。自此以后,皇室日常肉食消费,“首荐是(羊)味”,后世一直沿袭。”(《铁围山丛谈》)

  既是皇室传统,便是祖宗家法。而在封建社会,帝王的“家法”在一定程度上即是“国法”。宋室喜爱羊肉,造成了羊肉的紧缺。有多紧?有人说差点吃掉灭绝,这纯属笑谈,因为宋代宋代疆域不小,但产羊的地方却不多。宋代北到白沟河,南方更不要说了,产羊的地方屈指可数。当时,规模产羊的地区要么在西夏,要么在辽国。而这两个国家对宋是亦敌亦友的关系,心情好时,搞点国际贸易,出口点羊肉,可见宋代的羊肉多紧缺。史载,自神宗起,朝廷每年四十万贯从契丹买羊,部分自用,部分流向市场,高价卖出。

  羊肉成为皇家专属,对于普通人只能是望而却步的美食。由于供应不及,价格自然上涨,一般人家将羊肉当作珍品食用,中产阶级每月也要忍痛才能吃上羊肉。

  南宋旅游著《老学庵笔记》记载了一首歌谣“苏文熟,吃羊肉;苏文生,吃菜羹。”意思是,你只有把苏轼的文章搞懂了,才能当官吃羊肉。可见,羊肉的难得。

  当然,当了官未必就能吃得起羊肉。《古今谭概·换羊书》中曾经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苏轼的好朋友韩宗儒比较贪吃,每每得到苏轼的墨迹就到殿帅姚麟那里换数斤羊肉。苏轼当时在翰林院供职,又赶上皇帝生日,事情又多,韩宗儒又派人送来书简,苏轼笑曰:“传语本官今日断屠。”韩宗儒是大理寺丞(正八品),属于寄禄官,没实务,但工资不会太低。他吃羊肉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寻常百姓家了。

  苏轼虽然是一代文豪,墨迹难求,但他被贬时也是吃不起羊肉。据说,“东坡肉”之所以用猪肉就是因为买不起羊肉的原因。

  北宋尚且如如此,宋室南迁后,离产羊地更远,羊肉就更为紧俏了。粗略统计,北宋初年一只羊大约500钱,熙宁年间价格5贯有余,而到了南宋,则涨到了13贯之多。

  有传言,北宋皇室吃羊太多,导致性格绵软,以致被虎狼一般的金军给灭了。这纯属人们的调侃之词。有宋一代,上层社会喜食羊肉,羊肉极为紧俏倒是不争的事实。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