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为什么刘邦和吕雉能让张良善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飞鸟尽,良弓藏。

  功已成,主开刀。

  所以,基本上功臣很难有一个好的下场。但偏偏这个人除外,他功高,但善终,并赢得流传千古的流芳美誉。

  他是张良!

  张良的聪明之处在哪?为何刘邦会让他安然度过一生,就连狠毒的吕雉也不例外,使其善终?

  吕雉不用说了,狠毒之人,刘邦几个儿子里,她杀一个,逼死两个,绝一个的后。从人彘戚夫人来看,心肠狠毒,手段颇辣。张良从这样的一个人手里逃脱,可见本事。

  这样的智慧,足够我们学习。深究起来,归结为一个字——忍。《史记》的留侯世家,整篇贯穿的,都是这个字。

  所就大者,必有所忍。授“忍”字的老师是黄石公。

  韩国被灭,张良冲冠一怒,积极谋划刺秦大计。不幸!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然后,他狼狈逃往下邳,隐藏避难。在这里,他遇到了黄石公。这就是著名的“圯上受书”。

  开始很莫名其妙,一个老头走到张良身旁,伸手随意将自己的鞋子扔在桥下,对张良说:“小伙子,下去帮我捡鞋子。”张良惊愕,顿时想动手殴人,但“强忍”。忍的原因是“为其老”,因为他是年老的人。

  所以,只好吃个闷亏,下桥捡鞋。取了鞋子,还不讨好,老人非得让张良亲自给他穿上,张良一一照做。之后,两人定下五天之约。

  第一次,张良如约而至,被骂;第二次,提早来,又是被骂。第三次,张良仍然赴约,这才被授《太公兵法》。

  忍的背后,是审时度势。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以柔克刚,以弱胜强。

  这种忍,张良将它赋予了刘邦。韩信破齐后请赏,要齐王。刘邦听了,大怒。张良劝说刘邦忍,认清形势,准许韩信所求。

  最终,刘邦得天下。公元前202年,刘邦定陶称帝。在论及自己的成功时,他丝毫不吝啬地夸耀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整个汉朝的建立,张良功劳最大。于是,赋予他特殊权力,“自择齐地三万户”。

  但,张良委婉拒绝了。韩国破,张家亡。张良沦为布衣。幸得以辅佐刘邦,为帝师。功成名就,封万户,位列侯。平生夙愿,满足了。

  推辞了,张良又另辟蹊径,请求把“留”这个地方封给他。当年,两人就是在留县相遇的。所以,张良为留侯。

  渐渐地,从帝师到帝宾,张良功臣身退,他功高,但不盖主。

  后来,刘邦因刘盈“不类他”,过于的仁弱,便打算废太子,改立刘如意。张良迫不得已卷入其中,被迫站队吕雉。但也只是出意见,他始终远离斗争,超然物外。

  刘邦死后,吕雉“德留侯”,感激张良,便竭力劝说他,人生于天地间,白驹过隙,何必自苦呢。不要不食人间烟火,一味修道黄老之学,学习“辟谷”,米食不进。

  张良听从意见。之后八年,平平淡淡离去,羽化而登仙。

  比较起韩信的年少忍而后不能忍来说,张良则是年少不能忍而后能忍。真正做到了“兼济天下”,又能“独善其身”。最后,青史留名。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