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武则天上位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初唐政治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武则天上位的背后,是初唐政治集团之间的权力斗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大唐王朝的长安大明宫西北隅,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名为凌烟阁。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为了纪念和他一起打天下治天下的功臣,修建了一个陈列功臣们画像的阁楼,即为凌烟阁。

  功臣们的画像由大明宫的设计师阎立本所画,被称为《二十四功臣图》,比例为真人大小,面北而立,以示尊皇。凌烟阁修建好之后,唐太宗李世民时常前往怀旧。

  排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位的就是长孙无忌。长孙无忌从隋末李渊起兵入关中起就追随李世民,并且策动“玄武门之变”,可谓是为李世民登上皇位立下汗马功劳。

  不仅如此,李世民的文德皇后长孙氏,更是长孙无忌的亲妹妹。因此,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可谓权倾朝野。

  在人生大红大紫之时长孙无忌或许忘了,政治永远是最残酷的,当你到达权力巅峰的那一刻,同时也意味着你开始走下坡路了,如果控制不好下落的速度,必定会因为摔跟头受伤,甚至摔得粉身碎骨。

  实事也证明了这一点,即使长孙无忌有天大的功劳和背景,最后也是落下个自缢身亡的凄惨下场。长孙无忌的从权力巅峰的跌落的同时,也揭示了初唐政治势力的斗争走向。

  一、关陇集团

  “关陇集团”这一概念,最早是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提出的。

  与隋朝的杨氏皇族一样,李唐皇族也有关陇集团的背景。李渊的母亲是北周关陇集团代表人物独孤信的女儿,与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是亲姐妹,李渊的太穆皇后是北周宇文泰的外孙女。李唐之所以能够代隋,隋朝末年的关陇集团对其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

  关陇集团的崛起,得益于府兵制的军事制度。早期的府兵制的核心是兵农分离,士兵专心于打仗练兵,农民专心于耕地种田。但是,自隋朝文帝杨坚开皇之治,天下局势稳定,无仗可打使得供养大量的府兵不仅成为朝廷的财政负担,还可能成为新的动乱根源。

  于是,隋文帝杨坚不得不对府兵制进行调整,“农兵分离”改为“农兵合一”。府兵平时种地务农,战时接受国家征调,自备武器、马匹、衣物等随军出征。土地政策上,府兵享受均田制等配套优待,所以,很多人愿意当府兵。

  “天下已定,兵农合一,承平日久,兵不堪用”。和平的年代里,府兵制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尽管隋末天下大乱,让李唐的府兵有了锻炼的机会,但李世民平定四方后,府兵制在贞观年间不可避免的走向废弛。腐化的府兵越来越难以满足军事需求,而凭借府兵力量掌权的关陇集团,也随着府兵制的日渐衰落失去了政治上的强势。

  关陇集团虽然自唐朝开始走向没落,但是,在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关陇集团在政治上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像开国功臣长孙无忌、卫国公李靖、许国公高士廉、霍国公柴绍都有关陇集团背景。

  二、山东集团

  大唐之所以能结束隋末乱局而统一天下,单靠关陇集团的力量是办不到的,李世民还吸收了另外一股势力,就是山东集团。

  山东集团中的“山东”,并不是现在的山东。战国时期,以崤山作为分界,崤山以东的齐、楚、燕、赵、魏、韩六国被称为山东六国,而崤山以西只有秦国。山东六国虽然文化各不相同,但相对于变法后的虎狼之秦,他们身上的延续的周文化又有很大的共性。

  六国与秦国形成东西两大阵营,东西的文化矛盾在秦汉的大统一后也没有消除。南北朝后,又加入了个胡汉矛盾,山东士族随着司马氏衣冠南渡后,又形成了关中(北周)、山东(北齐)、江左三个地域文化。

  北周灭掉北齐后,宇文泰吸收了山东士族,但依旧执行“关中本位”政策。隋朝和唐朝因为都是关陇出身,建国时都依旧延续“关中本位政策”。

  唐太宗李世民,以开明的用人政策著称,不管你是关陇、山东、还是胡人,只要有真才实干,他就敢任用。所以,李世民大胆地启用了房玄龄、李勣等山东豪杰。

  随着山东士族在社会上的声望越来越高,满朝官员十分羡慕山东士族,纷纷与山东士族通过婚姻结亲,山东士族的势力,几乎要和皇族分庭抗礼了。长此以往,山东士族继东汉后,再次将成为门阀的主体,成为王朝背后的影子操控者。这当然是李世民不能容忍的。

  为了打压山东士族,李世民禁止皇子选择山东士族之女为妃,公主不得嫁给山东士族之子。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朝廷下令禁止崔、卢、郑、王、李等山东士族大姓之间相互通婚。高宗还下诏:

  “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辅、卢浑、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仍定天下嫁女受才之数,毋得受陪门财。”——出自《新唐书·高俭传》

  打压归打压,为了江山社稷,山东的人才还是要用的,像房玄龄、魏征、李勣这样没有山东地方士族阶级背景的山东人,李世民还是大胆地委以重任。

  唐高宗“废王立武”的背后,是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的角斗场

  唐太宗不拘一格的均势用人方针,初步动摇了关陇集团垄断资源的格局。但在其执政末期,不同势力的功臣因王朝接班人问题而走向分裂。其中,代表关陇集团的长孙无忌与褚遂良拥立晋王李治。最后,李世民废除太子李承乾,指定李治为接班人。

  唐高宗即位后不久,作为摄政大臣的长孙无忌就对政敌发动了大清洗。高宗叔父李元景、兄长吴王李恪、妹妹高阳公主等人被赐死。而曾经为唐太宗东征西讨的江夏郡王李道宗被流放象州,病逝途中。房玄龄、杜如晦的儿子也受到牵连,家道中落。名将李勣被迫辞去尚书左仆射(相当于宰相)一职。这使得李唐宗室与山东士族集团都受到了沉重打击。至此,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把持朝政。

  长孙无忌登上权力的巅峰时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古以来位极人臣者,在雄主眼前站的越高摔得越惨。当然,也有可能长孙无忌在自鸣得意的时候,认为唐高宗李治是个软柿子,可惜他看走眼了。

  李治也是一位雄主,意识关陇集团在政治上的专权,不利于大唐王朝的长期稳固统治。唐高宗李治在掌权后,想尽办法要肢解把持朝政关陇集团,尤其是对付长孙无忌。

  李治干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废王立武”。

  唐高宗废掉王皇后,改立武则天为皇后,表面上是皇帝的家事,但熟悉古代政治权力的朋友应该 知道,皇帝后宫的秩序背后,也是朝堂上的政治博弈。“废王立武”实际上是关陇集团与山东集团的一场命运的角斗。

  王皇后的身后是关陇集团的势力,而武则天既不属于关陇集团,又不属于山东士族,她代表的是山东寒族(寒族并不是穷的意思,而是社会地位远不如“士族”门阀)。

  当唐高宗试图立武则天为后时,长孙无忌、诸遂良、于志宁等关陇权贵当即表示强烈反对。这不仅仅是出于礼法考虑(武则天是太宗时的才人,相当于高宗的一个小妈),更是因为她不是关陇集团出身。

  而老将李勣作为山东集团的代表,却表示赞成。这不仅是因为山东士族对关陇集团单纯的派系斗争,李勣更是出于武则天虽是寒族,但同属山东阵营的的考虑。一个山东人作皇后,总比关陇集团的王皇后对山东士族有利。

  最终,李治终于颁下诏书:以“阴谋下毒”的罪名,将王皇后和萧淑妃废为庶人,囚于别院 ;她们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岭南。七天以后,李治再次下诏,将武则天立为皇后;与此同时,又将反对最力的宰相褚遂良外贬。

  显庆四年(659年),许敬宗指使人向高宗呈奏密章,称监察御史李巢勾结长孙无忌,图谋造反。唐高宗也不与长孙无忌对质,便下诏削去他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并让沿途州府发兵护送。同年七月,唐高宗又让李勣、许敬宗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许敬宗命中书舍人袁公瑜到黔州审讯无忌谋反罪状,袁公瑜一到黔州,便逼令长孙无忌自缢。

  最终,身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的长孙无忌,落得惨死的下场。

  武则天的当权,意味着唐朝进入了山东寒族主政阶段。

  武则天通过联手李勣等山东士族击败权臣长孙无忌上台,自然把关陇集团视为敌对阵营。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她取法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取士制度,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抬升了“寒族”的地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庶族地主集团崛起,士族门阀地位下降。这使得东汉末年至初唐的门阀家族逐渐趋于解体,终结了延续数百年的贵族社会。

  后来武则天改制称帝,寒族出身的女皇,一方面破坏关陇集团,另一方面又打压山东士族,同时积极抬升山东寒族的地位。此后她又通过迁都,把东都洛阳变成了实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彻底颠覆了北周以来的“关中本位政策”,关陇集团因此零星瓦解,山东豪杰也渐渐不再作为集团出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