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8分类:历史
唐朝大历年间,有一位行走在诗坛上的赵州人,《全唐诗》收录他的诗258首,编为3卷。他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入选唐诗三百首。因是宴席中的即兴发挥,诗人得到了升平公主之驸马郭暧的厚赏,如愿得到了驸马府里一位姿色绝代且弹得一手好筝的美人“镜儿”。成就了一段风流才子配佳人的千古佳话。这位春风得意的诗人便是“大历十才子”李端。
(一)“大历十才子”是些什么人?
大历十才子,是指唐代宗大历年间(766-779)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他们的经历和诗风很相似,人们就把他们归为一个群体。从姚合的《极玄集》和《新唐书》上我们知道,位列大历十才子的有这样10个人,他们是: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
十才子大多出身低微,官都做得不大,仕途都不太畅达,但文化素养很高,诗写得很好,堪称“才子”。尤其是李端、卢纶、韩翃、钱起、司空曙,更算得上是中唐初期比较杰出的诗人,也都有一些佳作传世。
《唐才子传·李端》开篇就点明了李端是我们赵州人,中唐诗人李嘉祐的侄子。“李端,赵州人,嘉祐之侄也。”《全唐诗》收录他的诗258首,编为3卷。他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入选唐诗三百首。因是宴席中的即兴发挥,诗人得到了升平公主之驸马郭暧的厚赏,如愿得到了驸马府里一位姿色绝代且弹得一手好筝的美人“镜儿”。成就了一段风流才子配佳人的千古佳话。
(二)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里的李端
李端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李端(生卒年约为743~782年)。字正己,从存世不多的资料里,我们已经无从得知李端究竟在赵州生活过多长时间,又是在哪年从这里出走的了,作为喜欢他的家乡人,便觉得是件很遗憾的事情。令人欣喜的是,我们从元代辛文房所著的《唐才子传》中发现了李端的踪影。
辛老前辈说,李端少年时曾居嵩山访道,成年之后居庐山,曾拜诗僧皎然为师。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中进士,官拜秘书省校书郎。德宗时任杭州司马。他厌恶官场生涯,辞官到苏州虎丘山下隐居田园,晚年又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这个时期李端与卢纶、吉中孚、钱起、司空曙、苗发等人常在一起唱和,号称“大历十才子”。在他们这批诗人成名之际,“安史之乱”刚刚过去,社会凋敝,满目疮痍。
盛唐时期的高才俊士如王维、李白、杜甫等相继去世。时代的盛衰变化,使他们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心灵深处异常痛苦。一方面,盛唐时代养成的士大夫积极入世的思想,使他们仍然关注着社会,试图在拯救社会中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另一方面,他们开始寄情江湖僧寺,佛道两教的影响便日益在诗人心中加深。李端的经历应该是当时这部分人的缩影。他们的诗歌多借自然山水表现个人内心感受。如司空曙的《酬李端校书见赠》:“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诗的意境与盛唐诗明朗高扬而广阔气象已大不相同了。
(三)李端工于诗歌,喜作律体,尤其擅长七言诗
李端工于诗歌。喜作律体,亦擅长七言诗行,于大历才子中罕见。《旧唐书·李虞仲传》记述了他的一段趣闻,说汾阳王郭子仪的幼子郭暧,是唐代宗女儿升平公主的驸马。他喜欢盛集文士,即席赋诗,升平公主也喜欢诗词,每次宴客赋诗,公主都“帷而观之”,谁的诗好,她就赏绢百匹。李端等“大历十才子”多依附在郭暧的门下,并随从出游。
一天,郭暧升了官,府中大宴宾客,令十子作诗助兴,曰:“诗先成者赏。”升平公主依旧坐在帷幕后面当评委。酒至微醺,李端诗成。他写道:“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玉鞭骑马出长楸。薰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这个郭暧,二十封侯,俨然官二代,背靠的是老子的大树,李端说他功成封侯,不过是酒席间给他戴个高帽罢了。驸马公主焉有不知?但听罢仍是喜上眉梢,当即以绢百匹赏之。
这下,李端的朋友钱起不服气了:“李校书诚有才,此篇宿构也。愿赋一韵正之,请以起姓为韵。”李端笑了笑,略加思忖,立献一章:“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钱起这才服气了。因受时代的局限,李端的诗篇里,经常流露出消极遁世思想。诗作多为送别酬唱之句。但也有一些思想和艺术上较好的作品,如《巫山高》:“巫山十二峰,皆在碧虚中。回合云藏日,霏微雨带风。猿声寒过水,树色暮连空。愁向高唐望,清秋见楚宫。”此诗工于写景,深得白居易赞赏,认为是题咏巫山最好的四首诗之一。
(四)《听筝》这首诗中女子可以让周郎回头是哪一个典故
李端入选《唐诗三百首》的名篇《听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诗的前两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所绘出的画面是绝妙的,读者从中瞥见了闪光的琴柱、白嫩的巧手、素雅的琴房,但却没有听到琴声。也许是精湛的工艺、绰约的风姿、高洁的环境使诗人过于全神贯注了。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出人意料的是,后两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此诗显然受到了这个故事的启发。“时时”说明这并非偶尔失手,也并非技艺低下,因为这失误明显地属于有意为之。后两句则写出女子为了引起周郎的注意,故意拨出错的音,使得周郎转头看她,周郎看她时女子并没有惊慌,眼中充满爱意,这首诗的精彩之处就是诗句内容转变不生硬,很自然的过渡,全诗内容生动有趣,写出了女子的可爱也突出了周郎对琴的喜爱。
此处的“周郎”喻指听者,“欲得”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听者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期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原来是误非真误。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其意趣韵味无穷。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李辅国作为唐朝一介宦官,权势地位如何超越前辈高力士?
- 11-30 李纯这位唐朝皇帝,真是因怕外戚干政而选择不立皇后吗?
- 11-30 在唐朝时期,入仕为官除了需要考试外还要什么推荐?
- 11-30 神童在每个朝代都有,唐朝如何创立了科举的童子科?
- 11-30 与周代不同的是,唐朝的鹿鸣宴具备了儒家哪些功能?
- 11-30 有汉朝宦官干政的教训在前,唐朝为何还这么宠信宦官?
- 11-29 在唐朝时期,哪八位诗人被时人称之为“酒中八仙”?
- 11-29 骈体文在唐朝时十分古板,因此韩愈发起了怎样的改革运动?
- 11-29 对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在唐朝以后逐渐暴露出哪些弊端?
- 11-29 按照唐朝政府的官方规定,最紧急通讯要求日行多少里?
- 11-29 在唐朝统一全国的过程中,骑兵起到了怎样的重要作用?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