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鲁智深的菜园子有多大?为什么能养二三十个泼皮?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对鲁智深的菜园子,居然能养二三十个泼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屋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水浒传》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讲,刚到大相国寺的花和尚鲁智深被寺院派去看菜园子,却被一群泼皮盯上了,设计要把鲁智深扔到粪坑里。结果鲁智深三下五除二就制服了这二三十个泼皮,泼皮们跪在鲁智深面前求饶时说道:

  这二三十个泼皮没有像样的收入来源,平时赌钱、讨钱,而吃饭、穿衣主要靠的就是鲁智深看管的这片菜地。后面的段落中,这群泼皮又连请了鲁智深数日,好酒好菜,还杀了猪。

  可见,依靠大相国寺里的这片菜地,这二三十个泼皮活的还不错。

  《水浒传》中提到卖菜行业的笔墨着实不少,武松杀潘金莲当天下午,去菜市场上很容易就买到了“猪头、鸡、鸭、酒、果品”这些东西,比起90年代的俄国,甚至某些经济发生问题的现代国家,都要繁荣很多。而一百零八将中,坐第一百零二把交椅的地刑星张青,外号就是“菜园子”,因为他曾经在孟州道光明寺专职种菜。

  靠偷寺院的菜卖就能养活二三十个无赖,其实这在今天市场经济如此繁荣的情况下,也是很难做到的。毕竟种菜容易,却未必卖得出去。

  因此,破皮们的美好生活不仅证明大相国寺的菜园子底子后,更表明当时的市场经济活跃,有菜不愁卖。武松、张青等人所在的宋朝各地的菜市都很发达,则证明北宋的繁荣是全面的。

  留存至今的各类北宋年间的材料,也完全能够印证《水浒传》中对市井繁荣的描述。

  《东京梦华录》中说:

  这个相国寺就是鲁智深出家的大相国寺,每个月开放五次“万姓交易大会”,很像现在的庙会。史书记载,东京富人排队都排不进去。可想而知,这些泼皮本身就在大相国寺附近,想要卖菜还是很容易的。

  北宋时期,政府还专门设立规定:商业区与住宅区分离,住宅区不可以搞夜市----其繁华可见一斑。

  如此繁茂的社会景象,老百姓们是不是靠着种菜就能够过上幸福生活呢?

  两宋三百年,农民起义数百次,创造历史之最

  《宋代农民起义列表》中,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到南宋结束,两宋三百多年,居然发生了数百次农民起义,堪称中国历史的奇迹!

  《水浒传》中我们看到,除了宋江、方腊的起义之外,小规模的土匪几乎也遍地都是,许多梁山好汉在上山之前曾经在其他山头干到大王。

  历史上真正的宋江、方腊起义,影响也是很大的。宋江的弟兄们最初只有三十六人,在各地募兵起义,依靠河道转战山东、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官兵难以捉拿。最后宋江等人中了爱国将领张叔夜的圈套,被迫投降。

  方腊的起义规模就更大了:义军巅峰时占领了包括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县,这些地方是北宋的重要财政来源,整个王朝岌岌可危。且方腊义军的抵抗决心坚定,被包围后7万大军全部战死,方腊本人、妻子、儿子以及宰相数十人死战不降,最终被杀。而方腊虽死,他的义军却仍然在全国进行反抗活动。可见方腊的军队,与宋庭是有深仇大恨的。

  自古以来,农民选择落草为寇,起兵造反,无一例外的日子过不下去了。可宋朝作为最富裕的古代王朝,为何造反却是最多的?

  百姓宁可落在梁山,也不肯在家好好卖菜?

  回顾鲁智深在《水浒》中的历程,从打死镇关西到五台山出家,从大闹桃花村到火烧瓦罐寺,以及随后的经历,我们能够看到的是,勤恳的普通百姓们的生活其实远远比不上泼皮。

  有人会问,那么繁荣的市场,像金翠莲父女这样的人为什么不种点菜谋生呢?

  事实上,北宋的市场经济确实很繁荣,但这并不意味着老百姓可以从繁荣中获益。繁荣确实带来了好处,却没有到农民手里。

  历史上真正的宋江起义,起源于北宋政府为了搜刮财务,突然宣布八百里水泊为公有,百姓凡入湖捕鱼、采藕、割蒲,都要依船只大小课以重税,若有违规犯禁者,则以盗贼论处。

  方腊起义则是因为宋徽宗从南方运送花石纲导致的,方腊本人家里有个漆园,做着买卖。但是地方官吏却压榨方腊家,让他心生怨恨,趁机煽动因为运输花石纲而不堪重负的百姓造反。

  道理就很明显了,北宋的蔬菜确实很好卖,却不是人人都能从中获益的。

  大相国寺里的二三十个泼皮,获取蔬菜的途径靠偷,不用本钱,他们没有固定的居住场所,也不用缴纳人头税。所以破皮们自然逍遥自在,而普通百姓们想做点买卖,则难得多。

  除了繁重的苛捐杂税之外,宋朝中期随着土地兼并加剧,大多数农民并没有自己的土地,而封建社会的寺院本身就是土地兼并者的身份,是地主一样的存在,寺院有地方种菜,不代表农民有地方种菜。

  所以大多数人不能够从繁荣的宋朝市场上获得好处。

  社会繁荣,百姓却困苦,财富去了哪?

  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北宋统治者看在眼里,又岂能不知社会矛盾加深?

  但是北宋发展到中期,表面上看起来是《清明上河图》中的繁荣景象,宋朝政府却非常贫穷,眼睁睁看着社会矛盾激化,也无法停止对民间的盘剥。《资治通鉴》描述宋神宗时的财政:

  北宋从澶渊之盟后,形成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安心发展生产,并在历史上罕见的鼓励内外贸易,是古代中国文化对外传播最繁荣的时候。而宋神宗正处于这100年中的好时候,怎么会出现国库亏空的情况呢?总结起来,宋代朝廷的主要支出有三块:

  1、对西夏二十几万岁币,对辽三十万岁币(宋仁宗时改为五十万);

  2、军费,主要用在镇压农民起义上,一部分用于对北方和西方的战事;

  3、统治阶层的寄生消耗

  尽管北宋的军费以及岁币消耗巨大,但相比较颠峰时期7000余万两的财政收入,区区几百万根本无法对宋朝造成实质损耗。

  宋徽宗所喜欢的花岗石,以南方物力、人力也是足以满足。

  但北宋的寄生者并非徽宗一人,也不是赵氏一族。

  宋太祖立下规矩,后世帝王在太庙起誓言,绝不因为意见不合而致人死地。这本是一种进步的表现,但读书人地位的提升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到了宋神宗的时候,大批官员得到了封妻荫子的待遇,形成了属于北宋的独特“恩荫制度”。

  《宋朝典章制度》中提到,神宗时每年有500人以上因恩荫制度当官。

  《宋代荫补制度研究》中提到,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个八品的芝麻绿豆官,到了孙子的的时候还能够得到从九品的待遇,而且这种人往往又不是一两个孙子那么简单,国家每年要为他白白付出几十户农民家庭的产出。

  百年时间里,寄生阶层不断扩大,导致国家需要供养数十万寄生者。而北宋每年数千万的国家收入,大笔消耗于此。

  此外,地方官吏欲望并不因为国家的优待而有所收敛。

  比如直接刺激方腊起义的地方官吏 朱勔,本来依靠做生意、搜刮地方已经为富一方,却仍然贪墨了朝廷运输花石纲的全部拨款,导致民怨沸腾。令人惊叹的时,这个导致方腊起义的罪魁祸首不仅没被治罪,方腊死后朱勔又给徽宗送了一块十几米高的奇石,出动了上千纤夫拉到东京,并因此被徽宗升了官。

  北宋市场经济繁荣的本质

  其实除了庞大的苛捐杂税之外,北宋向全国敛财的方法还有很多,最为经典的当属纸币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唐朝,不过当时只是用来做大宗交易。到了公元1024年,经济活跃的北宋货币换手率极高,于是就出现了著名的“交子”,以作民间流通。

  这本是一项伟大的发明,是超越时代的产物。

  最初北宋政府会为纸币担保,后期不再担保,整个国家的财富迅速被朝廷用金融手段洗劫。金国后来在北方进行模仿,曾经印制了贬值率六千万分之一的纸币。(《中国大历史》)数以亿计的财富进了朝廷

  这样的情况,北宋的市场虽然很发达,而且可能卖菜的价格还不低,但踏踏实实种菜的农民们却根本过不上好日子。而北宋繁荣的本质也只是地主、官僚们的繁荣。随着享受恩荫者家族不断扩大,强加给民众的负担越来越大,生活越来越苦。这时候,做个泼皮,当个草寇,反而更能享受北宋贸易繁荣的红利,生活则会富足的多。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