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比鲁肃和诸葛亮,更早地看到天下三分之势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为什么说他比鲁肃和诸葛亮,更早地看到天下三分之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国时代,英雄辈出,一直被后人堪称是最有魅力的“乱世”,当时涌现出的名人,不止是关羽、赵云、吕布等超一流名将,还有诸葛亮、贾诩、荀彧等高智商人才。然而,在这些人当中,郭嘉作为汉末三国时代的知名谋士,是被很多人尊奉为第一“智囊”的,即使是拥刘贬曹倾向严重的《三国演义》,作者都对这位英年早逝的天才军师,没有半点贬低,反而给他增加了更多的光环,所以曹操在赤壁大战失败后,痛哭哀叹,倘若郭奉孝在世,自己怎能由此一败?只能说郭嘉生不逢时,没有与被小说神话的第一主角诸葛亮正面交锋过,否则的话,如果真的有这种描写,估计郭嘉不会像司马懿一样,处处被卧龙先生压制一头。
当然,这些假设都是基于小说而言,如果真的考虑到诸位军师的智谋,历史上的诸葛亮,应该没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他在奇谋妙计方面,比郭嘉更出色。甚至可以说,在正史中,以治国理政见长的诸葛武侯,其眼光也未必是最优秀的。就以他著名的《隆中对》为例,在小说中被捧为对天下大势高瞻远瞩的超级“策划书”,但在历史上,提出鼎足而立这种谋划的战略家,远非诸葛亮一人,而且诸葛亮的想法也不是最早出现的。比如鲁肃,他在投奔孙权之后,就给孙权制定了取荆襄,夺西川,与曹操南北分治,而后伺机而动,赢取天下的战略方针,被很多学者称之为东吴版的“隆中对”。但提出的时间,要比隆中对更早,只能说是孔明先生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魅力和影响力实在太大了。
但鲁肃的这种战略眼光就是最早的吗?如果往前追溯的话,郭嘉更早地看到了这一点,虽然他没有向曹操提出什么三分天下的计划,但是在郭嘉眼中,最有可能成为曹操敌手的人,不过就是刘备和江东孙氏,至于其他人,不值一提。即使郭嘉没留下什么长篇大论,但也能看出这位天才军师独到的眼光,以及深邃的见解。那么,问题来了,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郭嘉这种想法呢?又凭什么说,郭嘉才是最早有这种思路的人呢?
首先,我们来解释第一个问题,郭嘉是怎么看出刘备和孙氏价值,又如何瞧不起其他军阀的呢?因为在刘备投靠曹操时,许多人都建议曹操杀掉刘备,以绝后患。唯有郭嘉反对,而他反对的理由,绝不是认为刘备实力不足,是个窝囊废,反而是认为,刘备作为天下枭雄,影响力巨大,如果当时就杀掉刘备的话,实在不利于曹操招揽更多的人才,因此刘备的价值得到了郭嘉最大的肯定。另外一点侧面证明就是,曹操在杀吕布这个天下公认的第一猛将时,郭嘉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如果郭奉孝真的认可吕布的话,他为什么不劝曹操,留下吕布,可以得到天下更多的勇士呢?因此,郭嘉对刘备的认可以及评价,明显比曹操手下其他谋士更加高明。
郭嘉当然也知道刘备的“危险”,所以他的主张是,留下刘备的性命,将之软禁就好。至于能否控制得住,就不是郭嘉的问题了,因为我们只是讨论郭嘉的见识和眼光,而非驭人之术。毕竟曹操放走刘备的时候,郭嘉想劝已经来不及了,说明他比谁都在意刘备的威胁性。至于他对江东孙氏的看法,更加明显,因为曹操准备和袁绍决一死战的时候,也担心孙策会趁自己后防空虚,偷袭自己,但郭嘉非常果决地认定,孙策必死。在这里,我们不讨论郭嘉说孙策必死的原因,因为各种分析都是一厢情愿的猜测,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郭嘉盼望孙策快死,只有孙策死了,曹操才会去除一块心腹大患,与此同时,郭嘉还给曹操极大的信心,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阐明了看似强大的袁绍,必败的理由。这也说明,刘备和孙策在郭嘉心中,远比袁绍更难对付。
因此,从这些角度上看,郭嘉早早就看出了未来能成为曹操劲敌的人是谁,自然也就是意味着,在郭嘉心中,三分天下的领袖分别是谁。那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什么郭嘉称得上是最早有这种想法的人呢?原因更简单,在郭嘉之前,找不到还有谁能对袁绍、刘备、孙策有如此全面的对比分析,而鲁肃提出的策略,那都是他见到孙权之后的事情了,孙权成为江东之主,当然是因为接替了去世的兄长孙策。由此可见,这个时间线应该很清晰了吧?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郭嘉这样的顶级谋士,真能预言孙策英年早逝的死法吗?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