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是怎么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的?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范蠡功成身退,他是如何知道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春秋时期是一个大变动的时代,尤其是在后期,各诸侯纷争激烈。范蠡就是出生在那样的一个年代,没有背景,家境贫穷,经常为生计所愁,可是他从小机敏好学,后来文种看重其才能邀他入越。在他的辅佐下,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二十载,最终三千越甲终吞吴,勾践成功复国之后,范蠡则不贪图功名,选择功成身退,浪迹江湖。
与他一起辅佐勾践,贡献巨大的还有一人,那就是文种。可以说,没有文种和范蠡二人的尽心辅佐谋划,越王复国的希望机会为零。因此,足以说明文种、范蠡的功劳有多大,按理说,用功之臣重赏之,更何况他们有着如此的复国之功呢!可是范蠡却早早地抽身离开,也多次劝说文种离开朝堂,他认为勾践“只可共患难,不能共享乐”,因此越早离开越好,否则晚了就来不及了。那么范蠡是如何看出勾践是这样的一个人呢?
在吴越的较量中,勾践在逆境中奋斗,忍辱负重数十年,终于找到机会逆袭成功,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可以说他是英雄。他身上有太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学习,谦逊、百折不挠、坚强、不懈努力等,正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如此的一个勾践能取得成功自然也是理所应当。但是他还有一个性格上的特征,就是得意的时候目空一切,而所谓的谦逊只发生在他落魄的时候。
当阖闾攻打越国的时候,不幸中箭身亡。而此时的勾践完全得意忘形,似乎自己已经天下无敌一般,竟发兵想一举端掉吴国。不管范蠡在一旁怎么劝说,勾践完全不管有什么建议,直接忽视。似乎变了一个人似的,哪里还有什么谦卑之心。试想一下如此一人,在他功成得意之后,还怎敢奢望他与人“共享乐”呢?
而且在后来吴越角逐的过程中,勾践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完全不择手段。比如将煮熟的稻种送给吴国,以至于害惨了吴国的百姓,让原本遭受天灾的百姓陷入更大的灾难当中。要说不想出借完全可以直接拒绝,这样吴国还可以再想其他办法来度过危机。可是勾践却做这种表面良善,背地却使损招的行为,实在是让人有点可怕。试问,他怎会轻易与人“共享乐”?
这就是为什么范蠡多次告诫文种早点抽身离开的原因,他在信中写道:“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可惜的是文种没有看透勾践的为人,他认为自己居功至伟,应该好好地享受一下富贵荣华。按理说,这是完全理所应当的,作为勾践复国最大的功臣,理应受到最高的奖赏。可是勾践是一个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文种虽然之前帮助了他很多,但是勾践丝毫不懂感恩,在他眼里只有江山社稷,只有他的雄图霸业。为达成目的,他可以谦虚,可以忍辱,可以利用任何有用之人。可一旦成功之后便原形毕露,过河拆桥,毫不留情的除掉有功之臣。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开始尝试穿怎样的衣服来度过夏天?
- 11-29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间公子为质子的生活是怎样的?
- 11-29 关羽当时正处于三国乱世,《春秋》对他有很大的实用性吗?
- 11-29 春秋时期各国之间互相竞争,这一时期的货币有多少种?
- 11-29 早在春秋时期就出现宰相一职,它与丞相究竟有何区别?
- 11-29 东胡在春秋战国时期强盛一时,那么它又是怎么消失的?
- 11-29 春秋战国是一个特殊时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哪“四大改革家”?
- 11-29 古代的宝剑真的能做到“削铁如泥”吗?真相是什么?
- 11-29 春秋时期除了是一个大分裂时期,为何还是一个大混乱时期?
- 11-29 周天子没有存在感后,春秋五位霸主的结局有何各不相同?
- 11-29 芮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诸侯国,为何却是被晋国占领了?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