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卫所制度是什么?朱元璋为什么以他为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为何以“卫所制度”为荣,什么是卫所制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朱元璋靠着自己的能力,从一个乞丐成为皇帝,他结束了元末的乱世,建立了新的明王朝,那么朱元璋他在历史上也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天才,他从军队底层一点点打出来,而他在建国之后,也在军事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卫所制度的创立,这是明朝军事制度的一个特点。

  朱元璋为何以“卫所制度”为荣?

  卫所制度与隋唐的府兵制是有着很相似的地方,他们最大的特点都是军民合一,朱元璋虽然对待官员是非常严厉,可他对待百姓还是非常宽松的。

  朱元璋时常称:“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卫所里面的士兵平时是自力更生,之前唐朝府兵制终结之后,玄宗等人制定的募兵制,一直延续到后来的元朝,募兵制度让军队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手下的这些将领也有足够大的权力,但皇帝对于募兵还是有些忌惮,毕竟这些武将在朝中权力太大,在宋代募兵就已经发挥不出什么威力,况且实行募兵的政权,国家的财政负担也是非常大的,像宋朝养了这么多军队,他们每年的军费开支就非常大,国家财政一直吃紧。

  明朝刚建立,国内局势不稳,国家的财力也不够,朱元璋要想稳定政权,还需要有强大的军队,可他还要让国内经济平稳恢复,这就不能用大笔开支去养军队,因此朱元璋借鉴之前的府兵制,开始使用卫所制。

  什么是卫所制度?

  卫所的官兵被称为军户,军户是世代沿袭下来,意思就是祖上要是士兵的话,代代都是卫所里面的官兵,元朝之前就设置了一些军户,这些军户也被明朝给接受,随后朱元璋又下令用黄册正式确定国内军户。

  他还专门设置五军都督府来管理各地的卫所,那么在地方的军户主要是有两个责任,其中一个是屯田,另外一个责任是守备,卫所士兵需要自给自足,卫所在各个地方都有,全国上下有众多的卫所,这些卫所就负责防御国内的各个地区。

  这些军户是有自己的土地,每月也有固定的月粮,负责屯田的军户,要每月按时上交军粮提供给守备军以及地方的官吏。利用这个法子,明朝在地方上也维持了强大的军力,并且还顺利开垦不少的荒地。

  朱元璋采用这个制度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分散民间的抵抗力量,元末时期,各个宗教引发的武装起义非常频繁,还有一点,元朝在地方上还有不少的残余势力,因此政府要想安定国内,还面临着不少的挑战,朱元璋采用的方法,就是大量的移民,把那些民众换到其他的地方,他们就失去了闹事的资本,他再用卫所来进一步分散民间的力量,元朝的不少军户,还有一些元朝以及其他势力的降兵,都被他给分配到其他的地区,很多卫所的官兵他们所在的地方,离卫所非常遥远。

  但根据制度,他们必须要放弃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到卫所去生活,这途中不少人都选择逃走,早期的卫所制度出现了不少的逃兵,在卫所内部当兵的人就是正军,一般正军到自己服役的当地,都是带着自己的家眷一起过来的,之后他们也就在这些地方扎根下来。

  卫所制度的优缺点?明朝的卫所制度为何最终走向了失败?

  朱元璋所创立的这个制度,对于维护国家的稳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首先国内军队可以自给自足,不会给政府带来很大的负担,此外,全国上下众多的卫所,当地的军队实力都还非常强,这就保障地方的守备力量,外部的敌人也很难威胁到明朝。

  卫所制度最大的问题就是这些军人的负担实在太大,很多南方人要到北方去当兵,或者北方人去南方,古代是最讲究乡土情结的,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而且一去就很难回来了。卫所内部有着严格的法令约束这些军人,他们不仅很难离开自己驻扎的卫所,在卫所里面的生活也不是非常好。

  卫所内部的军户们常常受到长官的欺压,这些军户家里人要多了起来,他们就很难利用这点固定的土地去养家。因此明朝的很多卫所官兵,常常会出现逃役的情况,在边境的很多士兵,常常会偷偷到关外去和一些外族人去交易物品来补贴家用。

  在洪武年间,国内卫所就已经开始出现大量的逃兵,到洪武三年十一月,逃兵数量已经达到了47986人。朝廷也想要采用一些法令约束逃兵,可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卫所官兵的战斗力下滑也非常快,在朱元璋去世之后,朱棣靠着几百人起兵,而朱允炆拥有百万官兵,却依旧输给了朱棣的军队。

  朱棣夺取皇位之后,也看到卫所官兵的实力下滑太快,于是他特意在京城设置三大营,利用这个加强京城地区的军事力量,不过他没有对卫所制度进行什么改变,而到了明英宗时期,卫所制度已经处在崩溃的阶段。

  土木堡一战明朝的军事力量受到严重的削弱,朝廷也开始放弃原有的卫所制度,开始采用募兵来召集新的军队。原本卫所军队表面名额还在,可实际上大部分的官兵都已经潜逃很久,一直都没有回来服役。

  在《西园闻见录》中记载:正德十四年吏部尚书王琼上疏:“天下都司卫所每岁差去勾军官旗不下一万六七千名,计所勾之军,百无一二到卫。有自洪武、永乐年间差出,到今三十余年,在外娶妻生子,住成家业,通同军户,窝藏不回。”

  等到嘉靖年间,卫所制度彻底瓦解,嘉靖朝国内卫所的逃兵已经达到全国卫所总兵力的7成,各地卫所实际的军队人数已经没有多少,后来倭寇入侵,几十个人居然横扫东南三省没有遇到阻拦,地方的卫所官兵遇到倭寇就逃,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

  北部的边军实力算是非常强的,可边军逃役同样严重,到后来地方的边防军已经不足一半。这就让朝廷不得不彻底放弃卫所,开始全面采用募兵,像后来的戚家军,俞家军,以及明末的关宁军队,这些都是地方募集的私家军。

  但这种制度也使得武将的势力开始抬头,卫所制度的一个好处就是兵将分离,将领手下没有足够的军力,也就没有办法威胁到皇帝,可私家军将领手中权力太大,文臣势力又不愿意武将压过自己,于是也不断去打击新兴的武将势力,像戚继光,毛文龙这些将领都由于文臣的打击,最终没有得到善终。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