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秦始皇的千年大计是什么?为什么在刘邦眼里就变成了暴政?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秦始皇的千年大计是什么?为什么在刘邦眼里就变成了暴政?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很难简单抽象的说秦始皇到底好不好,只能说她做的许多事情,都是让一个国家走向统一,长治久安的千年大计,但是这个过程中的成本,却都要在他所处的时代的老百姓承担。所以,从后来者的角度看,他对中国的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居功至伟,但是从当时的老百姓的角度看,就是实施了许多暴政。

  百代都行秦政法。这是后人的总结,去有一定道理的,但是现在可能有个倾向,就是过高的估计了秦始皇个人的贡献,或者是秦国对推进中国从封建割据走向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的贡献,乃至有些是过分的拔高了,反而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变成了个人英雄主义史观,搞的好多人以为,没有秦国,没有秦始皇,就不会有大一统的中国了,这就过了。

  就比如说走向统一,这个过程其实一直在缓慢的推进,从春秋时期的几百个小国变成几个大国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逐步走向局部统一,也就是在为接下来更大范围的统一准备条件。也就是说,无论是不是出现秦始皇,无论是不是由秦国完成统一这个历史任务,最终都必然会走向这个结果,只是看谁来完成这个任务而已。这是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之间的对立统一。

  从效果来说,从封建制到郡县制,这个过程的最终完成实际上是在汉武帝时期,而开始是在战国初期,这是一个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历史过程。到秦始皇统一的时候,其实其他各国除了个别国家之外,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已经完成了内部的郡县制改造,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把分裂的各国统一到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里来。

  秦始皇选择了用比较激进的方式开强行推进这个自然而缓慢的过程,但是其实并未完成他就死了,整个秦朝也崩溃了,到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各国基本上又都复国了。一直到汉朝初期,也仍然是封建诸侯的局面,只不过是诸侯变成了刘姓诸侯,原来的六国贵族基本上都被消灭了而已。

  一直到汉景帝时期,通过平定七国之乱,才完全确立了中央集权对其他诸侯国的绝对优势,中央对各诸侯国内政的控制力也才逐步加强了。到汉武帝时期,再通过推恩令,进一步削弱了各地的诸侯国,让他们彻底失去了对抗中央的能力,只能处于完全被中央监控的状态下存在,封地也基本上都只剩下一个县了。

  完成这个过程的关键就在于中央自身的管理能力以及力量投送能力是否跟得上。这也就是为什么秦始皇统一之后马上要进行大规模的修建驰道的原因,因为这是一个国家进行管理和控制的基础设施,也是力量投送的关键所在。但是秦始皇并没有完成这个任务,所以楚地发生叛乱以后,秦军的反应是比较迟钝的,无法第一时间做出反应。

  同样的,这也是汉朝之所以要在关东地区大量封建诸侯得原因。汉初朝廷能够实际有效控制的地区实际上基本还是秦国原来的地盘,以及原来的韩国和魏国得一部分地区,而原来的楚国,赵国和齐国的地盘都是由刘邦分封的刘姓诸侯王进行代理统治的,在各自的封地内,基本上就是完全自主,有钱有粮有兵,中央不加干预。这就是因为中央队这些地区实际上鞭长莫及,只能如此。而汉朝之所以明白这一点,也是从秦朝的失败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当然,秦始皇还有一些其它的功在千秋的贡献,比如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车同轨,书同文,这都是有利于推进统一的文化和经济共同体的形成的。但比如调大量发老百姓去修骊山陵,这就是加大了老百姓的负担,最后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刘邦,就都是调发劳役时失期当斩,白不得不铤而走险造反的。这就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此远距离的大规模调发劳役,实际上既超出了国家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业超出了老百姓能够负担的能力。这对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就成了暴政。

  所以说,任何以千年大计为尺度的大工程,既要考虑自己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什么历史性的贡献,更要考虑短期内的统治稳定的问题。也就是说,要在远期目标和短期目标之间搞好平衡。如果因为是千年大计,就不顾眼下老百姓的死活,要求眼下老百姓完全牺牲短期利益,那就回成为自掘坟墓的暴政。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