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年羹尧被抄家时发现一句话,雍正知道后处死了他的幕僚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6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汪景祺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汪景祺,原名日祺,其父汪霖曾任礼部主事。汪景祺少年时已经是小有其名,但却是一个恃才傲物之人,所以在史书中称他是“豪迈不羁,谓悠悠斯世,无一可为友者”。虽然它小有才气,但仕途之路却极为坎坷,久困于名场,一直熬到了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才考中了一个举人。

  雍正二年初,汪曾祺试图通过故友胡期桓拉近自己与年羹尧的距离。此时的年羹尧因为平定罗卜藏丹津有功,极得雍正帝的恩宠,气焰日盛,是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汪景祺在写给年羹尧的书信中,大肆吹捧,说历代征西名将如郭子仪、韩琦、范仲淹等都不及他之万一。而且他还在信中表示,如果不能亲自瞻仰年大将军之尊容,今生就算是虚度了。

  汪景祺这番阿谀奉承之话,恰恰搔到了年羹尧奇痒之处,随即便召见了他!

  但是好景不长,雍正三年三月二十三日,雍正帝下旨将年羹尧革职查办,并发动朝野臣僚来检举告发年羹尧。同年四月将其贬为杭州将军;六月,剥夺其一等公之爵位;七月,罢黜为闲散京章;九月,下刑部狱;十二月,议政王大臣弹劾年羹尧犯罪九十二条。一代名将年羹尧,在经过短暂的光辉之后,马上又陨落了。

  当然了,年羹尧的命运如此悲情,其中既有雍正帝的原因,也有年羹尧本人的原因,当然了,还有时局的原因。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原因,可以肯定的是,雍正杀年羹尧并不是临时决定,而是早有预谋,只是隐而未发而已。

  而就在年羹尧案发后不久,浙江巡抚福敏和杭州将军鄂弥达奉旨抄没年羹尧的家产,随后在给雍正帝的奏折中写道:

  “细搜粗重家伙于乱纸中得抄写书二本,书面标题《读书堂西征随笔》,内有自序,系汪景祺姓名,臣等细观,其中所言,甚属悖逆,不胜惊骇。连日秘访其人,至十月十六日始知汪景祺即钱塘县举人汪日祺。”

  雍正帝看完奏折后,十分满意,他立即批阅道:“若非尔等细心搜查,几致逆犯漏网”。

  后来雍正帝在翻阅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的时候,十分生气,并在首页亲笔写下:“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弗使此种得漏网也。”

  不久之后,雍正帝下旨要将其斩首示众,将其子发配到黑龙江给披甲之人当奴隶,其兄弟子侄发配到宁古塔,五代以内的族人全部革职,一律不得出镜。

  就这样,年羹尧和其幕僚汪景祺都伏诛了。但是关于两人的死,在历史上存在着很多说法。我们这里暂且不说年羹尧之死,我们就看汪景祺的死因。

  有很多人说,汪景祺之死,是因为雍正派人在搜年羹尧的府邸时,搜出我们上文所说汪景祺的《读书堂西征随笔》一书,后来雍正帝在其里面看到七个字,即“皇帝挥毫不值钱”的言论才最终将其给枭首示众的;这句话出自书中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的内容是这样的:

  皇帝挥毫不值钱,献诗杜诏赐绫笺。千家诗句从头写,云淡风轻近午天。

  但是严格来说,雍正帝如果只是因为这句话,是不至于将其处死的。那么问题来了,雍正帝为何会如此仇恨一个无职无权的失意文人,督抚幕僚呢?

  原来这时的雍正帝已经对原来的肱骨功臣,如年羹尧、隆科多开始心存余虑,视其为祸根,并决心要将其逐步消除。而对于他们结党营私,培植私人势力则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因而对于一批趋附于年羹尧的官员,则被他视为“年党”。

  对于他们阿谀奉承、投靠请托。以致妄议朝政,肆意讥讪的行为,更是恨之入骨,于是雍正帝决定先将其幕僚汪景祺开刀。

  这在雍正四年的一道上谕中就可以看出来:

  “自唐宋以来,去古已远,习俗浇漓,人心诈伪,狂妄无忌惮之徒,往往腹诽朝政,语含讥讪,为尚甚笔之于书肆,其污谤如汪景祺,差嗣庭,今已败露。”

  此外,在雍正三年刑部衙门奉旨拟定年羹尧的大逆之罪中,就有“见汪景祺《西征随笔》而不行参奏”这一罪名。由此可见,雍正帝对于年羹尧朋党勾结视为第一大罪。这才是导致年羹尧被杀的重要原因!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