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五万魏武卒能打败五十万秦军,却打不过白起十万秦军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历史屋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白起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古代战争史上,如果非要排出前十的特种兵部队的话,吴起手中的魏武卒绝对可以名列其中。我们翻开它的履历会发现,吴起带领的魏武卒战绩相当华丽: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不分胜负)。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1、阴晋之战:秦惠公表示我能反杀,结果……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魏武卒与秦国在河西之地交战时,魏国派吴起领兵伐秦,夺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让秦国失去了向东边发展的机会,只能坐以待毙。

  失去河西之地后,秦国一直想要夺回来,秦惠公多年来一直失利,后来干脆集兵50万,攻其利于一役。事情的结果出乎所有的人意外,以五十万秦军对战五万魏武卒,他们被吴起率领的五万大军给败了,并且被魏国逼近了关中腹地。

  《吴子·励士》:于是武侯从之,兼车五百乘,骑三千匹,而破秦五十万众。

  阴晋之战,是秦国在战国时代最不利的那种开局,当时河西之地对于秦国来说如同咽喉一般,吴起的做法,就好像让秦国这个昔日强国成为了魏国崛起的踏脚石——还是以五十万秦军的惨败,成就魏武卒五万不可敌的威名。

  诸侯对于秦国的态度,也大为转变,都愈发“卑秦”。

  这是与魏武卒有关的第一个“我能反杀,反被杀”的案例,咱们接下来聊聊第二个——魏武卒的耻辱柱(覆灭篇)。

  2、伊阙之战:魏武卒联军24万人pk白起十万人

  如果说阴晋之战是秦国的耻辱,那伊阙之战便是魏武卒的坟墓,并且双方兵力对比是24万比10万,还是当世最强特种兵之一的魏武卒带头。

  伊阙之战韩、魏、东周联军以魏国名将公孙喜领头,韩军主将暴鸢为副将,东周嘛……打酱油的,秦国这边是人气杀神白起。

  《战国策·卷三十三·中山策·昭王既息民缮兵》:伊阙之战,韩孤顾魏,不欲先用其众。魏恃韩之锐,欲推以为锋。二军争便之利不同,是臣得设疑兵,以待韩阵,专军并锐,触魏之不意。魏军既败,韩军自溃,乘胜逐北,以是之故能立功。

  关于伊阙之战的史料记载中,提及魏武卒失败的原因很简单,我综合了一下总结出了五点:

  一、韩魏联军主将各有小心思,都想对方做炮灰,最终被白起各个击破;

  二、韩魏联军对战争局势估计不足,产生了轻敌的想法,都认为24万打10万稳操胜券;

  三、韩魏联军没有秦国士兵死战的锐气,他们的军功封赏不如秦国军功爵制更能激发士兵战斗积极性;

  四、经过长年累月的战争,秦国国力已经超过魏国许多,魏武卒实力大不如以前;

  五、魏国主将公孙喜没想到秦国会采取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的套路。

  这一战,既成就了白起赫赫威名,也让魏武卒彻底沦为了过去式……

  《史记·卷十五·六国年表》:(秦昭王)十八年,客卿错击魏,至轵,取城大小六十一。

  经历了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除了失去了伊阙的门户,还损失了有生力量,再无阻挡秦国东进的可能性。

  魏武卒的进场和退场一样的令人惊叹,只是秦魏两国的处境却换了一下,这一次以为自己能反杀的那一方是——魏国。

  所以,反杀什么的,都要有一个前提:稳住发育,别浪,我们能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