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相的成功之道是什么?适用于我们当今社会!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西汉名相——魏相,他的成功之道更适用于我们当今社会!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魏相是济阴定陶人,有权谋韬略,为人刚正不阿,曾任茂陵令、扬州刺史、河南太守、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公元前66年,被汉宣帝任命为丞相。
魏相先后执掌西汉朝政九年,与丙吉一起同心协力,共同辅佐汉宣帝,不仅大力整顿吏治,抑治豪强,选贤任能,平昭冤狱,铲除了以霍光为代表的把持西汉朝政大权二十余年的霍氏集团,为汉宣帝亲政铺平道路;还要求各级官吏节省用度、宽免赋税,奖励农耕,积粮解困,使西汉走出了汉武帝时期穷兵黩武、挥霍无度留下的隐患,国力逐渐得到恢复,开创了“孝宣中兴”的时代。
因此,魏相被称为西汉名相。那么,魏相的成功之道是什么呢?
1、匡扶正义、深得民心
魏相任茂陵令时,桑弘羊有个门客,冒充御史,住进茂陵驿站,趾高气昂、嚣张跋扈,茂陵县丞前去拜见晚了一步,便被捆绑起来侮辱。而魏相却怀疑桑弘羊的门客有诈,将其收捕立案,查实确系冒充。
桑弘羊当时任御史大夫,位高权重,是西汉王朝举足轻重的头面人物。如今桑弘羊的门客有罪,怎么处理?
俗话说,打狗还得看主人。但魏相不管不顾,仍然下令立刻把桑弘羊的门客按律处以死刑。消息传出,茂陵全县为之震动,治安终于大定。
此后,魏相被提升为河南太守。他一上任,便以铁腕手段整治吏治,禁止奸邪,令豪强闻风丧胆、畏惧不敢犯案,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纷纷拍手称快。
其时,丞相田千秋的儿子任洛阳武库令,魏相是他的顶头上司。田千秋死后,田千秋的儿子自认为自己失去靠山,“恐久获罪,乃自免去”,逃回长安,魏相派人去追也不肯回来。
对于田千秋儿子逃回长安之事,霍光以为,主要原因是魏相不识大体、为政太过严苛。因此,霍光对魏相也十分不满。
霍光对魏相的态度,马上就有有心人上书控告魏相任太守时残杀无辜。于是,魏相被逮捕了。
我们前面已提到,魏相任河南太守,深得民心。所以,魏相被逮捕时,河南卒戍中都官者二三千人,“自言愿复留作一年以赎太守罪”;更有老弱百姓万余人,自发组织起来,“欲入关上书”,替魏相向霍光求情,希望霍光能宽恕魏相之过。但霍光置之不理,仍然下令把魏相关进廷尉狱。
2、韬光养晦、能屈能伸
魏相身受牢狱之灾,关了很久,正巧赶上大赦,这才得以出狱。魏相出狱之后,再次出任茂陵县令,后迁为杨州刺史。
在此期间,魏相仍然未改其锋芒毕露、急于求成的性格。所以,他的好友丙吉写信劝戒说:“朝廷已深知弱翁(笔者注:魏相字弱翁)治行,方且大用矣。愿少慎事自重,臧器于身。”
魏相见到这封信,“心善其言,为霁威严”,把自己所谓的“威严”收敛起来,开始了韬光养晦。果然,魏相在任扬州刺史两年后,便被朝廷征召为谏议大夫,复为河南太守。
大家可以现象,如果这个时候魏相不懂得韬光养晦,与让自己下狱的权臣霍光对着干,他还能有出头之日吗?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正因为魏相懂得韬光养晦,所以他才得以重新进入西汉的政治舞台,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数年之后,汉宣帝即位,征魏相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从此,魏相正式迈入了西汉的政治中心。
公元前68年,把持西汉朝政二十年的霍光去世,魏相的机会终于来了。他先是暗中给汉宣帝上书,建议让张安世接替霍光去世留下的位置,以此拉拢张安世,分化霍氏集团;接着,魏相又联合汉宣帝的老丈人许广汉,上书汉宣帝,建议削弱霍氏集团的权力,取消奏章副本,以防止霍氏集团阻塞言路、蒙蔽皇上。
魏相拳拳命中霍氏集团的要害,令霍氏集团惶惶不可终日,对魏相更是恨之入骨,逼得霍氏集团只好决定铤而走险,准备矫太后诏,斩杀魏相、废掉汉宣帝。
霍氏集团的阴谋最终未能得逞,事发觉而伏诛。而在此过程中,魏相运筹帷幄,居功至伟,被汉宣帝任命为丞相,走上了个人权力的巅峰。他总领朝政,与丙吉等大臣悉心辅佐汉宣帝,开创了“孝宣中兴”的时代。
3、坚持原则,不惧胁迫
魏相担任丞相期间,赵广汉任京兆尹。赵广汉此人很有能力,廉洁明察,打击豪强,关心民生,深得民心。但同时,赵广汉又有一个不足之处,就是喜欢任用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为府吏,且十分护犊。正因为如此,所以赵广汉手底下的那些年轻人十分胆大妄为。
公元前65年,赵广汉有个门客私自在街上卖酒,被人举报。赵广汉怀疑这事是魏相的手下荣畜指使人干的,便借故将荣畜处死了。于是,有人上书朝廷告发此事,汉宣帝命丞相魏相、御史共同负责审理此案。
赵广汉为了胁迫魏相停止审理此案,命人乔装打扮,进入丞相府暗中收集丞相违法的罪证。恰巧,魏相家中有一婢女自杀而死。赵广汉获此信息,怀疑是魏相的夫人逼死了婢女,大喜过望,马上派人去与魏相谈判。但魏相不为所动,反而加紧了对赵广汉的审查。
于是,赵广汉亲自率领官吏、兵卒进入魏相的丞相府,召魏相的夫人前来,跪在院中接受盘问,并抓走了相府奴婢十余人。
魏相上书汉宣帝为自己辩白,汉宣帝命廷尉负责处理。经调查证明,是丞相自己因一名婢女犯有过失,加以责打,送到外宅后才死去,并非像赵广汉说的那样。汉宣帝因此更加厌恶赵广汉的行为,下令逮捕赵广汉,将其腰斩。
赵广汉为京兆尹,深得民心不假,但他利用职权、公报私仇也不假。魏相能够不惧胁迫,坚持原则,对赵广汉深入调查,使之受到应有的惩罚,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当时的官场风气。
4、承认不足,善于学习
汉宣帝的儿子刘奭被确立为太子时,年纪还小。许广汉“疼爱”自己的外孙,便向汉宣帝建议,让自己的弟弟许舜监护太子家。
汉宣帝询问太子太傅疏广对此事的看法,疏广说:“太子是国家的储君,其师、友必须由天下的优秀人才来充任,不应只与其外祖父许氏一家亲密。况且太子自有太傅、少傅,官属已经齐备,而今再让许舜监护太子家,将使人感到浅陋狭隘,不是向天下传扬太子品德的好办法。”
汉宣帝便将疏广的话转告给丞相魏相,询问魏相的看法。魏相闻言,马上摘下帽子,谢罪说:“这种高超的见识,是我等所不及的。”疏广也因此而更受汉宣帝的器重。
赵充国统兵征伐羌人叛乱时,主张对羌人恩威并重案,采取分化缓攻的策略,并在边疆屯兵。他每次向朝廷上书,汉宣帝都会将上书交给公卿大臣讨论研究。
开始,认为赵充国意见正确的人,为十分之三,后增加到十分之五,最后更增至十分之八。汉宣帝于是诘问开始时不同意赵充国意见的人,为什么现在改变了立场观点?
这些人都叩首承认自己原来的意见不对。丞相魏相也承认说:“我对军事上的利害关系不了解,后将军赵充国多次筹划军事方略,意见都很正确,我担保他的计划一定行得通。”
另外,据史料记载,魏相当上丞相之后,十分喜欢阅读有关汉朝旧事的记载和前人提出改良建议的奏章,多次列举汉朝建国以来推行的于国有益的措施以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奏请汉宣帝批准实行。
丞相府的官员因公事到郡国及休假从家回到相府,魏相也会命他们将各地发生的奇闻异事报告给他。如果有的地区出现逆贼,或自然灾害,郡府不向朝廷报告,魏相则会根据自己掌握的相关信息,奏闻朝廷。
总之,魏相能匡扶正义,因而深得民心;能韬光养晦,因而得以飞黄腾达;能坚持原则、善于学习、爱岗敬业、尽心尽力辅佐汉宣帝,因而成就了一代名相的美名。这,就是魏相的成功之道。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9 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与这个国家本身的政策有何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