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安世明明没有什么功绩却可以位极人臣?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1分类:历史
张安世:资历够了,不需要政绩也可以位极人臣。下面历史屋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在古代,尤其是讲究门第出身的隋唐以前,官员的儿子大都能继续做官。这倒不难理解,毕竟做官是个技术活,官N代们继续做官,处理起政务来更容易上手,也更能让皇帝感到舒服。
而且,皇帝也喜欢用封赏功臣儿孙的方式笼络人心,生在了官宦之家,有时候不想当官都不行。
酷吏张汤的儿子张安世,就是这样一个不需要怎么自我奋斗就能位极人臣的太平官。
当然了,就像清官的儿子不一定是清官一样,酷吏的儿子也不一定是酷吏——至少张安世不是。
富贵之前,无论第一代文化水平如何,后代们往往都能接受较好的教育。张安世就因为读书多学问好,得以在武帝的秘书处做文书工作。这种职位,对于普通官员来说,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兢兢业业地去做,而对于靠父祖荫庇得授官职的人来说,实际上却可以当作一个虚衔,并不一定真的要去做的。
可是,这张安世却是个做事极认真的人,不仅每天按时上下班点卯干活,而且遇到手头的活儿多了,还会主动加班,以至于五天一次的“休沐”也很少休——别人回家洗澡,他继续在办公室里埋头干活。
对于官宦子弟来说,这一点非常的难得。
这世上最可怕就是,人家不仅出身好,起点高,还比你努力。更可怕的是,人家还非常的聪明。
张安世第一次以自己的才能获得武帝的赏识,是因为一次丢书事件。
一次,武帝行幸河东,路上丢了三箱书,因为书实在是太多了,只知道少了三箱,不知道少的到底是些什么书。
武帝让尚书上报丢失的书单,尚书一下子抓了瞎。
正在众人一筹莫展之际,张安世举手说:“我知道。”说完提起笔,刷刷刷,不一会儿一份书单就列了出来。
众人将信将疑地把书单呈递上去,武帝看了也是将信将疑。
过了几天,丢的书被找了回来,众人拿着张安世列出来的书单一一比对,发现竟然一本不差!
武帝大为惊奇,立刻升任张安世做了做了自己的办公厅主任——尚书令,不久又升迁其为光禄大夫,掌顾问应对。
武帝死后,昭帝继位,大将军霍光执掌了大权。
受燕王谋反事件的牵连,朝中大臣如左将军上官桀父子和御史大夫桑弘羊等人相继被诛杀,武帝旧臣老的老、杀的杀、退休的退休,其他的大都无法得到霍光信任。可是,新掌大权的霍光又不得不靠武帝旧臣撑门面,一来增加一下自己的合法性,二来拉拢一下天下人心,所以,选择一个威信高、老成持重又不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与自己做搭档,就成了当务之急。
找来找去,霍光看中了张安世。
张安世出身名门,做事低调,名声极好,德高望重,人畜无害,确是不二之选。于是,霍光将张安世由光禄大夫提升为光禄勋,进而晋封为富平侯,做了自己的陪衬。
第二年,昭帝驾崩,霍光又以自己和张安世的名义,一起迎立昌邑王刘贺为帝。这刘贺,就是墓葬刚刚被发掘出来的海昏侯。
刘贺做了二十多天皇帝,不合霍光的心意,于是霍光又与张安世一起废掉了刘贺,迎立皇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名义上是一起废立,实际上自然是霍光说了算。
张安世小心谨慎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他曾经举荐过某人,那人得到任命后到张府致谢,张安世竟然大为震怒,从此不与那人再有往来。有人找他请求举荐,他当面说的是:“你的功劳皇帝都知道,只要干好自己的活就行了,何必这么在乎职位高低呢?更何况,哪有这么自己要求升职的呢?”可是,过不几天,此人便获得了升迁。
这么做,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惟恐被人诟病,落手把柄,免得像自己的父亲张汤那样不得好死。
那么,张安世只是一个应声虫,霍光说啥就是啥的没主意的人吗?当然也不是——胸中有丘壑,这也是霍光之所以选择他作为自己的帮衬的原因所在。
具体表现就是,每次军国大事,他都会参与其中,意见常常被采纳,但是,一旦定下大计,他又立刻赶在政策出台之前称病在家。等到诏令出台,他又会派人去丞相府里询问打听,装作事先不知底细的样子。所以,朝臣大都不知道很多军国大事都有他的参与,还以为他只是个没什么主意的木偶呢。甚至有人当面批评他身居高位,不仅对皇帝无所裨益,在人才举荐上也无所建树,纯属尸位素餐。对此,他也只是一笑了之,并不辩解。
这种谨慎,与父亲张汤的影响不无关系。在重口供轻证据的当时,跟着父亲看惯了什么叫做祸从口出,看惯了什么叫做落人把柄人头不保,要想苟活性命与盛世,恐怕就不得不处处小心谨慎了。
与父亲明里与人为善暗里整人不断不同的是,张安世虽然明里不预政事不举人才,暗里却无论是在国家大事上还是人才举荐上都做了大量工作,而且,对于他人的过失,他也是能遮掩就遮掩,因此,在口碑上,他也比自己的父亲更好。
比如,有郞官酒后在大殿上尿尿,主事者将其抓捕后告到张安世这里,张安世说:“你怎么知道那是尿呢?你看到他尿了吗?你怎么知道那摊东西不是谁泼的水呢?再者说了,因为这么点小事给他定个罪,毁了他的一生,太残忍了吧?”
做人低调、隐人过失、奖掖人才、老成持重,不贪功、不图名,在官场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你以为张安世一生宦海沉浮始终屹立不倒靠的就只是这些吗?
当然不是。
如果只靠这些,早就死翘翘了。
上面这些优秀品质只是张安世一生官场平安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他最大的护身符不在他自己这里,而在他哥哥那里。
张安世的哥哥名叫张贺,曾经是汉武帝最宠爱的儿子太子刘据的宠臣。刘据被人诬陷谋反,后来被杀,张贺也受到了牵连。原本论律该斩,但考虑到是功臣张汤的后人,死罪被免,活罪没饶,施了宫刑。
宫刑后的张贺成了宦官,被任命为掖庭令,主管后宫女工等事。
当时,掖庭养着个孩子,是被杀的戾太子刘据的孙子,也就是武帝的曾孙,名叫刘询。由于是废太子之后,刘询很不受人待见,没人把他当回事儿,对待他的态度也很不好。
张贺是刘询爷爷的旧臣,而且始终认为刘据谋反是为人所迫,对刘询自然多了一分亲近,加之刘询当时还只是个几岁大的孩子,所以对刘询一直关爱有加。不仅管吃管穿,等刘询长大一点,还教他读书识字,等到刘谒到了娶妻的年纪,更是拿出自己的家财作为聘礼,帮刘询讨了个老婆。
因为这层关系,张贺在刘询眼里,那就是自己家人一般。
谁能想到,原本谁都不待见的废太子的孙子,有一天竟然当上了皇帝呢?
苦出身的刘询是个知道感恩的人,可是,等他当上皇帝的时候,张贺已经死了。而且,在被施宫刑之前,张贺也没来得及留下后代。
但恩是要报的,既然哥哥不在了,那就报到弟弟身上好了。况且,弟弟还是迎立自己的功臣。
就这样,终宣帝之世,张安世及其后人一直深受宠信,宣帝之后,张氏一门仍然“保国持宠”,连绵不绝,所谓汉兴以来“未有若富平侯者”也。
《红楼梦》正册关于巧姐的判词写的是: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巧姐他妈王熙凤偶然间接济了刘姥姥,结果,多年以后,贾家破败,巧姐被卖入娼门,刘姥姥知恩图报,倾家荡产将巧姐赎了出来。
张贺当初抚养刘询之时,肯定从未想过有一天刘询能够成为皇帝,能够给自家带来富贵——单纯地做个好人,自然会有好报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宦官在汉朝的权势如此之大?只因帝王为了遏制外戚势力
- 11-30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帝国,它是怎么走向灭亡的?
- 11-29 到了汉朝之后,为什么能调动的兵员反而比战国更少了?
- 11-29 在汉武帝刘彻即位之初,汉朝究竟富裕到了什么程度?
- 11-29 与唐朝相比,为何还是汉朝女子的幸福指数更高一些?
- 11-29 太上皇的称呼由汉朝开始,历代的太上皇又是如何度过余生?
- 11-29 秦朝不能像此后汉朝那样,一直延续着几百年的国祚?
- 11-29 汉朝能延续四百多年,与这个国家本身的政策有何关系?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