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刘邦为什么没有杀张良?原因是什么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19分类:历史

  刘邦一连杀了7个王,屠尽功臣,唯独对此人不敢杀,还很听他的话,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以前,许多帝王都有着一颗爱猜忌的心。我们今天要讲的就是刘邦,他在晚年的时候,就特别喜欢猜忌他手下的将领,特别是那些异姓王,韩信,彭越等都先后因为被怀疑而被杀害。不仅如此,就连原来对他很好的萧何,都被刘邦猜疑,还好萧何故意弄坏自己名声,才躲过一劫。

  本来他还想把称职的樊哙杀了,后来受到陈平的保护,樊哙才没有事。

  大家可能知道张良,虽然他的功绩比不上我们经常所看到的萧何韩信,不过他其实是初汉三杰之首,因为刘邦在提到他的名字的时候,都是用他的敬称,这么大的荣誉,可是别人都没有的,所以这让人感到很惊讶。

  后来我们知道,也只有张良一直得到刘邦的信任,不仅如此,刘邦的妻子吕后也非常的尊敬他,虽然刘邦的疑心很重,但是,他始终没有把张良作为一个需要重点看待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

  这里就有几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张良这个人他本身就比较有才能,而且他不贪图权利,虽然他的计谋都很厉害,但是他对权力看得不是很重,刘邦也觉得自己在谋略方面是比不上他,可见他是一个比较神奇的人物,后来他没有做官,可以说是刘邦借来的军师了。

  第二就是因为张良在帮助刘邦的时候,不是为了施展自己的大略,而是为了想要报仇,推翻所谓的秦王朝,他的父亲本来是韩国的一个宰相,后来秦朝灭了韩国,而张良就一心想恢复韩国。

  有学者认为,张良是因为父亲死了,他没法接着当相国,而他的出身是“五世相韩”,当这个身份落空后,加上当时刺杀已经成为一种政治风尚,所以张良想刺杀秦始皇是在情理之中的。

  当时不止张良,六国贵族都对秦始皇恨得咬牙切齿,他们中不乏有想复仇的,但更多的却是——利益。

  而张良作为如此聪明的一个人,在六国贵族中属于翘楚,他的格局不可能这么低,也就是说复仇只是一种政治借口,他真正的政治诉求是——恢复韩国。

  既然他的政治诉求是恢复韩国,跟刘邦的政治诉求完全不同,所以他不可能威胁到刘邦的地位。

  第三,韩信是刘邦的救命恩人,刘邦想杀他,也得摸着良心想一想,这样做妥不妥。

  当然良心这个问题刘邦是不用担心,反正他也没有,但对张良不一样,张良聪明,又缺乏称帝的野心,又是救命恩人,应该是三方面的作用,让刘邦觉得留下张良比较好,于公于私都有好处。

  第四就是他比较会懂得观察别人,汉朝刚刚建立,刘邦进行论功封官,封上了很多个功臣,其中一个就是张良,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被封上的,底下议论纷纷,很多人都表示很抱怨,这时候张良马上站出来劝议。

  他说:既然成功建国,就应该对有功者进行挨个奖赏,如今受封赏的是您喜欢的人,您不喜欢的人都杀了,这样肯定会有人对你表示怨恨,群臣必定会动乱,您能睡安稳吗?

  听了他的建议以后,刘邦马上封赏那些平时怨恨的大臣,无形之中化解了一场危机。

  第五就是他帮助了吕后的儿子,刘邦后期想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想要废掉吕后的儿子,听说这件事后,吕后非常害怕,所以张良就帮助了他,请了当时最有名望的四公来镇场,让刘邦以为民心向背,不可违逆,就无奈地放弃了立戚夫人的儿子为太子的想法,刘盈也成功地当上了太子,所以吕后对他非常感激。

  说起来在废立太子上,刘邦还是听了张良的话,说明张良其人心机深不可测。在“三杰”中只有萧何、张良躲过一劫,萧何自毁前程,而张良则是心机太深。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就可以看到,张良不仅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而且对权位不贪迷恋,还懂得见机行事,他不去参与权谋的斗争,知道待人处事的原则,所以他能够独善其身,再后来还被授予谥号文成侯,说明他是个很厉害的人。

  后来张良还在黄袍山那里隐居下来,修建了书院,教孩子们读书,后人为了纪念他,还帮他修建了石墓。以此表达对他的敬仰。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