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嘉庆皇帝到底做了什么事情 为何会一步步走向衰败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8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嘉庆是怎么走向衰败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嘉庆在其二十多年的统治期间,虽然经常心灰意懒,但从来没有放松过权柄,一直到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孜孜不倦地处理政务。然而,他这种勤勉早已是动手不动脑,只要祖宗说过或做过的,他都依样画葫芦地执行贯彻。到了晚年,更是每天死按“实录”办事。

  嘉庆二十年(1815年),礼亲王因小事将其属下人禁押在王府之内,严刑拷打,手段非常残酷。嘉庆闻知,十分生气,判礼亲王革去王爵,圈禁两年。第二年六月,嘉庆早起恭阅康熙“实录”,看到平郡王打死无罪人又折二人手足一事,当时康熙的处理方案是革去王爵,免其监禁。礼亲王案远比平郡王案轻,于是他当日下旨,将礼亲王释放。

  

  嘉庆二十四年十月十九日,宫内文颖馆失火。火势不大,内宫太监鉴于天理教血染紫禁城的教训,怕引来坏人混入宫中,没有开宫门命护兵入内救火,而是由太监们扑灭。按理说这事处理得也不能算错,可是嘉庆在八天之后读乾隆“实录”时发现,乾隆规定,凡宫内园庭遇失火等意外之事,即行开门放外边人等进内扑灭。于是以违背乾隆指示为由,下旨处罚有关官员。

  正是在这种不论时间、地点,一律按“实录”办事原则的指导下,大清朝一天天走向了万劫不复的沉沦。

  嘉庆二十四年,孔子后人、第七十三代衍圣公进京面圣,回来后把嘉庆的谈话一丝不苟地记载下来,使我们得以直击嘉庆晚年的精神面貌。嘉庆一见面就说:“我想去曲阜,但洪水拦路去不成,该怎么办呢?圣庙都修好了,现在不去,等过几年再去都破旧了。怎么办?”

  

  过几天辞行,嘉庆又旧事重提:“我登基已24年,总不能去,是缺个大典。我从前虽然随着高宗(乾隆)去过两回,到底不算。我到你那里说起来容易,就是路上难,水路吧也难走,旱路吧也难走……你看河上水这么大,山东民情也不好,到底怎么好?弄得真没法,了不得!”

  “怎么好”“怎么办”“了不得”似乎已经成了他的口头语,焦头烂额之态毕显。帝王生涯至此,对他来说简直是一种刑罚。在撒手而去的时候,他的最后一丝意识也许不是留恋,而是轻松。

  在全面盘点嘉庆的统治时,史书给出的词汇是“嘉庆中衰”。正是在他的统治下,大清王朝迈出了走向万劫不复的关键几步:全国腐败成风,国困民贫交织在一起,大清帝国已被掏空了精华,所以在他之后,昔日不可一世的大清帝国才那么容易沦为任人宰割的对象。他这个辛苦了一辈子的皇帝,最后却作为一个彻底的失败者进入了历史。

  

  失败的原因,是一直标榜“法祖”的他,在最核心的地方背离了祖先的传统。清朝历代雄才大略的帝王一以贯之的特点,一是现实精神,二是超凡勇气。而从高喊守成的嘉庆开始,清朝皇帝丢掉了祖先的精神内核,所以,失败也就在所难免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