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嘉庆为何就没能中兴大清王朝呢 难道说他用错了人吗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嘉庆为何就没能中兴大清王朝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大清到了乾隆晚年时,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吏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各地起事不断等。不过话又说回来,问题是有可经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精心治理,局面倒也还不至于无法收拾,假如嘉庆帝励精图治,中兴大清王朝也不是没有可能。

  嘉庆帝在位二十五年,他所用的亲信大臣多能清廉自爱,以“贤相”著称于世。遗憾的是,这些人虽能自持端谨,但都不是济世之才,其中平庸无所作为的,竟占了一多半,这恐怕是嘉庆帝一生执政最失误的地方。

  嘉庆朝最得宠的大臣,除了他的师父朱珪以外,还有刘墉,王杰,他们可谓鼎足而立。嘉庆帝亲政后,颇有一番励精图治的雄心,他采取了重用汉人的措施,任用刘、王这些汉臣为军机大臣,试图让他们推行自己的维新举措。

  王杰,陕西韩城人,乾隆朝状元。和珅当权时,他绝不与之交往,除议政外,便找了一个与和珅甚远的位置,默然独坐。嘉庆整治和珅时,王杰为首席裁判,被嘉庆帝任命为首席军机大臣,时年已有七十有五了。据称,王杰身居高位四十年,仍清贫如洗,有时他的门生从外地回来看望他,带些金银财物、地方特产给他,都被他拒绝。嘉庆七年退休回乡时,嘉庆帝赐诗给他,有“清风两袖返韩城”的赞语。

  刘墉,山东诸城人,乾隆朝进士,著名大臣刘统勋之子,人称“小诸葛”。民间流传着很多他和和珅斗智斗勇的故事,把他演绎成一个机智幽默,敢于挑战皇权的人,当然这些并不足信。刘墉也以清名著称,和珅当权时,朝官都以衣冠华美相尚,唯有他穿着破旧朝服,列于诸官之间。嘉庆亲政时,刘墉已八十岁,死于嘉庆九年。

  嘉庆时的贤相还有董诰,他是乾隆晚年始任大学士。董诰的度量,在当时就颇为人称道也备受嘉庆帝器重。当时董诰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除此之外,像戴衢亨,刘权之等人也是嘉庆一朝的重臣,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廉。

  或许,有的读者已经看出些端倪了,嘉庆所重用的这些老臣都是乾隆朝遗留下来的,而且基本上都是七十岁以上的老臣。对于太平盛世来说,这些老臣无疑就是朝廷的典范,官员的楷模。可问题是,嘉庆亲政后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并不是要树立榜样,而是要进行一场力度空前的改革。

  以朱珪、刘墉、王杰等人的年迈之身,让他们去创新去改革,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这都不是重点,最关键的问题是他们都是乾隆一手培养出来的,受到乾隆帝数十年的约束,只懂得按规矩办事,抱着无过即是功的心理。

  乾隆执政时期,向来标榜“以一人治天下”,绝不容皇权由他人染指。在他看来,大清朝没有名臣,只有忠臣。上至中央下至各省的官员都得按章办事,按他的旨意形事。试想,嘉庆帝所重用的几位军机大臣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了数十年,早已形成了固有的思维方式,哪里还有锐气。

  事实上,岂止是他们,就是嘉庆帝自己也是这样的人。皇父乾隆虽然早已去世,可余威仍在,他生前定下的家法祖制岂是他敢改的。因此,嘉庆一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怪现象:每当嘉庆帝试图打破祖制或是创新变革时,起初都是信誓旦旦,到了最后都不得不让步退缩,最终不了了之。

  嘉庆帝所用的这些大臣,虽然品行端方,对皇上也是死心塌地,但毕竟垂垂老矣。没有一个年轻精干的领导班子,如何能指望他们创造出生气勃勃的新局面呢?通过嘉庆所用之人,即可看到他的统治才能之一斑了。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