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唐宪宗在历史上大有作为,刚离世藩镇便复叛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5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唐宪宗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唐朝的历史上不乏明君英主,尤其是在中晚唐那个纷乱复杂的十字路口上,更是涌现出了诸多力图恢复往日“大国之风”的皇帝。这中间最为出名的莫过于唐宪宗、唐武宗以及唐宣宗,因为这三个唐朝皇帝为唐朝缔造了三次重要的治世。唐朝能够在“安史之乱”后坚持一百多年的时间,更是同这三位皇帝,有着很大的关系。

  历史上中晚唐时期第一个治世,便是唐宪宗在位期间缔造的“元和中兴”,这次中兴使得唐朝国势为之一振。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则为“当此之时,唐之威令,几于复振。”能够出现这样的情况,同唐宪宗在位期间,对藩镇势力采取绝不姑息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元和中兴”的大好局面,并没有维持太长的时间,随着唐宪宗的离世,唐王朝便又回到了过去的老路上。那么,历史上大有作为的唐宪宗,为何刚离世藩镇便复叛?

  在公元821年,即唐宪宗离世后的第二年。“河朔三镇”之一的卢龙便发生了军乱,而这一军乱则如同多米诺骨一般,产生了连锁反应。不久之后,唐宪宗在位时期归附唐王朝的“河朔三镇”便纷纷复叛。而往日对于“河朔三镇”的归附,起到巨大作用的田弘正也在军乱中殒命。可见,这样的局面,使得“元和中兴”的成果近乎全部归零。

  首先,唐宪宗死后“河朔三镇”便选择复叛,其根源还是在于宪宗一朝没能将藩镇彻底铲除。在中晚唐时期,“河朔三镇”完全成为了一个风向标般的存在。这是因为,“河朔三镇”的整体实力,近乎到了难以动摇的地步。而宪宗一朝所以能够收复“河朔三镇”,很大程度上是唐宪宗剿灭吴元济敲山震虎,以及魏博镇反正的结果。

  由此可见,唐宪宗在位时期,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河朔三镇”这个问题。虽然,唐王朝做到了政令一统,但是藩镇割据的种子,却没有得到有效的根治。这样的情况,同唐朝的国力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讨伐吴元济的过程中,唐朝损耗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唐朝在短时间内无法在展开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面对魏博、成德以及卢龙三镇的上表归附,唐朝虽然采取了接纳的做法。但在宪宗一朝,始终没有触及藩镇势力的根本。

  当然,藩镇复叛的情况发生,不仅在于宪宗一朝没能摧毁藩镇的根基。实际上,这也是宪宗的继任者唐穆宗迅速推及“销兵”之策的结果。唐穆宗时的“销兵”之策,说白了便是通过唐王朝政令的方式,让拥兵自重的节度使自削兵权。但是,这样的政策,明显有些脱离了实际。这是因为,各地藩镇所以根深蒂固,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兵力的充沛上。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在触碰已经归附藩镇的底线。

  并且,这样的做法,其诞生之初便存在着巨大的缺陷。这个缺陷便是,唐朝的国力根本无法为这样的国策,起到一个支撑的作用。唐宪宗在位早期的连年用兵,使得唐王朝到了兵员、财力枯竭的地步。而在宪宗死后,旋即便宣布“销兵”,显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必然会招致藩镇的强烈反弹。而此时的唐王朝已经没有力量,如宪宗一朝对藩镇予以打击。这也是为何唐穆宗之后,唐朝开始默认“河朔三镇”割据现状的重要原因。

  历史上唐宪宗时期缔造的“元和中兴”,可以说是中晚唐历史最为光辉的一次治世。可是,这次中兴的成果却随着唐宪宗的离世,最终成为了一场幻梦。以至于,藩镇割据又一次重回到了唐朝的历史舞台上。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