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郑安平本来就是秦国的将领 为什么最后要投降赵国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还不知道:秦将郑安平为什么投降赵国的读者,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众所周知,秦国自商鞅变法开始建立二十等级的军功爵位制以后,秦军在鼓励士兵英勇杀敌、建功立业的同时,也对临阵脱逃、投敌叛国等负面事件处以严刑峻法,动不动就可能会被判刑,处死,甚至株连九族,所以秦军素以英勇善战和不怕死闻名于诸侯。历史上很少听到有秦军投敌叛国的事件发生,但有一次例外,那就是郑安平在邯郸之战中率二万秦军投降了赵国,成了秦国历史上的一块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疤,可以说简直就是秦国的奇耻大辱。

  英勇善战的秦国军队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郑安平的发迹史,他本来只是魏国丞相(魏齐)府里的一名普通的守门人。有一次,尚处于落魄之中的范睢(后来成了秦国一代名相)被主人须贾诬陷遭到魏齐的鞭笞以后,几乎奄奄一息,只得装死以求活命。郑安平在目睹了范睢的遭遇以后,对其深表同情,两人这一来一去便聊上成了朋友,后来在郑安平的操作下,范睢偷偷地躲在秦国使者王稽的车子里逃到了秦国。

  范睢的恩人王稽和郑安平

  到秦国以后,范睢一展平生所学,其满腹才华得到了秦昭襄王的欣赏和肯定,被拜为秦相,封为应侯。所谓知恩图报,范睢趁机举荐了自己曾经的救命恩人郑安平为秦国将军,王稽为河东郡手。就是这样,郑安平也经历了从一个普通守门人到秦国将军的完美蜕变。

  秦国将军

  秦赵长平之战以后,白起本想乘胜一举攻灭赵国,结果在范睢等人的阻扰下不得不停止了进攻,也给了赵国一个很好的喘息机会。等秦王想再次进攻赵国时,白起因故推辞不出(据说是因为白起从不打无必胜把握之战,他认为长平之战后是最佳灭赵时机,一旦错过以后便很难取胜),引得秦王忌恨,不久便被赐死。白起死后,秦王任命五大夫王陵为将进攻邯郸,结果果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邯郸久攻不下,秦军损失惨重。在这种情况下,秦王不得不临阵换将,派老将王龁(hé)接替王陵,同时选派郑安平率两万人增援前线。

  邯郸之战

  这时候,秦国的敌人是赵、魏、楚三国联军,其中赵国的军队由平原君赵胜统领,魏国的军队由刚刚“窃符救赵”的信陵君魏无忌统领,楚国的军队由被“毛遂自荐”请来的春申君黄歇统领,也就是说资质平平第一次上前线的秦将郑安平所面对的是“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个,胜负未经交手便已经知道结果。两军交战后,郑安平果然就很快就中计导致他手下的秦军两万被联军十几万包围。

  战国四公子

  此时,无计可施的郑安平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条是拼死抵抗,以自己的身死来换得家人(还包括举荐人范睢)的保全,另一条则是投降,以株连九族的罪名来换得自己的苟活于世。经过一系列的思想斗争,最终贪生怕死的郑安平还是选择了率众投降,赵孝成王因此还封他为武信君。消息传回国内,秦国上下深以为耻,秦相范睢更是觉得无脸见人,主动向秦王负荆请罪,秦王念及范睢功高,不忍伤害其感情,于是下令:“有敢于议论郑安平事的,一律按郑安平的罪名治罪。”但是郑安平留在秦国的家人还是被灭了九族。

  秦相范睢

  郑安平虽然换得了一时苟活,但是终因愧疚不久便抑郁而终,正是像郑安平这样无数的小人物,才一步步造就了我们现在丰富多彩的历史。不妨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你是郑安平,在自己被大军包围而且突围无望时,你又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呢?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