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葛云飞有哪些令人肃然起敬的丰功伟绩?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鸦片战争中的民族英雄葛云飞,大家了解吗?他的功绩令人肃然起敬,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历史屋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葛云飞出生于一个下级军官家庭。父葛承陛,曾任江西长淮千总。葛云飞从小就志向远大,既好读书,又爱习武。一天,他跟随父亲外出打猎,父亲问他:“男孩子,要学会拉弓射箭,你会吗?”葛云飞没有回答,立即拉弓搭箭,六发六中。父亲惊喜异常,勉励葛云飞长大要“弃儒从将,报国效忠”。葛云飞牢记父亲的教海,努力学习军事。他三十岁考中武举人,三十五岁考中武进士,先后任浙江水师守备、瑞安协副将。经过五次提升,于1839年(道光十九年)任浙江舟山群岛定海镇总兵。著有《制械制药要言》、《浙海险要图说》、《名将录》及诗文数十卷,后人誉称他是“文武兼通”的将领。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惜死”,这是民族英雄岳飞的名言。葛云飞十分敬仰岳飞,更是把这两句话牢记心底。他在戎马生涯中,特别注重严于律己,以诚待人,正直清廉,勇敢刚毅,爱兵如子,身先士卒。他的品德,也感染了属下官兵。葛云飞在浙江瑞安任副将时,亲笔写过一副对联,并把它悬挂在将府的大厅里。这副对联的上联是:“持躬以正,接人以诚”,下联是:“任事唯忠,决几唯勇”。
这幅对联,充分表达了他为国为民,一心报国的志向。1839年(道光十九年),他任浙江定海镇总兵时,随身携带了两把宝刀,一把刻着“昭勇”二字,另一把刻着“成忠”二字。意思是卫国杀敌,生死不借。一副对联,对宝刀,是葛云飞一生,忠于自己誓言的历史见证。
1840年(道光二十年)8月,英国侵略者对中国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广州关天培防守严密,英军进攻受挫,即沿海北上。7月,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强占了定海。这时,葛云飞因父亲去世,正在原籍服丧。他一得知定海失守的消息,立即弃赴镇海前线,担负起御敌守土的重任。
定海失陷后,清廷派投降派的首领之一伊里布为饮差大臣,代替主战的浙江巡抚乌尔恭额,办理军政要务。伊里布主张对英妥协,放弃定海,葛云飞坚决反对。他认为,定海城地处舟山群岛的西部、定海岛的中间,周围洋面上大小岛屿星罗棋布,构成了沪、杭、甬的天然屏障,成为控制整个华东地区海上交通的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更重要的是:“卫国守疆,乃兵将之责。”因此,定海一定要收复。
一次,一位名叫安突德的英军炮兵军官,在定海附近测绘地图,被群众抓获。葛云飞分析了当时的敌我形势,感到这是收复定海的极好时机。因为英军侵占定海后,士兵水土不服,生病的甚多,且遭到当地群众的反对,而安突德又是敌军的重要谋士,被俘后,英军头目坐卧不安,要求释放。于是,他向伊里布建议:趁敌恐慌之机,发动猛烈进攻,一举收复定海。
伊里布不但不支持他的主张,反而强迫他参加同英国侵略军的妥协谈判。葛云飞怒不可遏,愤然宣称:“同逆贼不共戴天,不能相见!”后来,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参加了谈判。谈判前,他嘱咐部下;“敌人如果开口辱骂我们,我就当场把他刺死,你们抓住他的随从,杀他一个不留!”谈判中,他立场坚定,针锋相对,对英国侵略者提出的无理要求,坚决予以驳回,谈判没有达成协议。
1841年(道光二十ー年)1月,清王朝另一个投降分子琦善,在广州与英国代表义律,私下口允了《穿鼻草约》,以换取英军撤出虎门沙角、大角炮台,归还定海。消息传来,葛云飞及其官兵群情激愤,而伊里布却十分高兴,准备先行释放安突德,等待英军撤出定海。葛云飞指出:敌人“机诈成性”,能相信他们的鬼话吗?一旦先交出的,敌人翻脸不认账,赖在定海不走怎么办?
他坚定地要求亲自带领军队,分水陆两路挺进,迫使英军交出定海,然后再释放俘虏。伊里布迫于当时形势,勉强采纳了葛云飞的意见。安徽寿春镇总兵王锡鹏、浙江处州镇总兵郑国鸿随调,协助葛云飞收复和守卫定海。不出所料,狡猾的敌人果然提出:先释放俘虏,后交城池。葛云飞义正词严地加以拒绝,一面指挥官兵严阵以待,一面警告敌军:
“限汝半时,若再异议,即将贼目(安突徳)阵前正法,督令水陆兵夹矣。”英军见清军来势勇猛,只好先撤出了定海。定海收复后,葛云飞计划在此增建炮台等一系列防御设施,但清廷不拨经费。他又提出预借自己三年俸薪,来修筑定海城防,亦遭拒绝。对此,葛云飞十分气愤,他在给家中的一封信中说“文武大员们勾心斗角,对定海的防守全然不顾,这种局势,实在令人痛心!”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8月底,英军第二次北犯。葛云飞请求上级增兵支援,但一直得不到支持。见此情形,有人对葛云飞说:“敌人又要进攻定海了,你虽尽心尽责,但上面昏庸无道,你岂不是赤手空拳地去与敌人硬拼吗?何不一去了之。”葛云飞慨然回答:“大丈夫以身许国,事已至此,当竭力杀敌,一死报国。”
不久,传来厦门失守的消息。为了防备敌人来犯,葛云飞和王锡鹏、郑国鸿三总兵经过研究,进一步划分了防地。王锡鹏率兵据守坡西险要晓峰岭,把住西山通向定海城的要道,郑国鸿扼守城西南沿海一线,防止敌人入港口后从这里登陆,葛云飞坚守半塘。半塘位于城南土域一线,面向大海,这里地势平坦,易攻不易守,是敌人必争的重要关口。三总兵决心同心协力,生死以守。
1841年9月,英军头目璞鼎查率舰船二十九艘,海军两干余人,再次进犯定海。9月26日上年,葛云飞得到英军开始进攻定海的消息,即与王、郑两总兵共同部器战斗任务,并与部属一同宣誓:“城亡亦亡,不离定海半步!”下午,两艘英舰闯入定海城西南沿海港湾窥视,遭守军炮火轰击,慌忙离去。次日晨,英舰三艘从正面攻击城南土城防线,葛云飞指挥半塘炮台守军将其击退。28日拂晓,英军进攻城西,王锡鹏指挥守军巧妙地利用岩洞隐蔽自己,消灭敌人,使英军无法登陆。
29日,英军为分散守军兵力,采取兵分两路同时发起进攻的战法,也被守军击退。从9月26日至30日,英军动用四十多艘舰船,一次又一次地发动进攻,仍未能占领滩头阵地。这五昼夜的激战,定海五千守军是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英军有精良的武器,并不断地得到增援;清军装备落后,使用土炮、原始刀箭,孤军无援,粮弹不济,伤亡惨重。但全体官兵为了反抗侵略,保卫国土,仍是“前队阵亡,后队继进”,短兵相接,肉搏血战。
10月1日,英军经过充分准备,纠合所有兵力,发动全面进攻。防守城西、城西南的总兵王锡鹏、郑国鸿,在激战中相继受伤,战至流尽最后一滴血。城西和城西南阵地失陷后,敌军向葛云飞坚守的阵地蜂拥而至,三面夹击半塘。葛云飞头扎青巾,身穿麻袍,脚蹬铁齿靴,冒着敌人的炮火,一边指挥战斗,一边亲手操炮轰击敌人。
最后,他带领剩下的二百余名勇士冲向敌阵,与敌人肉搏所杀,吓得敌人胆战心寒。正当葛云飞趁机率部转战至城西南竹山门时,不幸面部受伤,右眼突出,鲜血淋漓,但他依然坚持与敌人拼杀。他在全身布满四十多处战伤的情况下,还亲手杀死了被俘释放的英国军官安突德。葛云飞牺牲后,仍然屹立在岩石旁,手举大刀,怒目前视,表现了中华民族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