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真的是张良的心声吗?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你们知道张良一生最大的败笔和遗憾是什么吗?接下来历史屋小编为您讲解。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大封文武功臣,他尤其对汉初三杰之首的张良情有独钟,并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张良当即谢绝了刘邦对自己的浩荡皇恩,仅只求封为“留侯”,多年后他表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张良功成身退、不贪恋权位的品格让刘邦及后人大为感动和赞赏。
然而,《史记·留候传》记载“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23年,平卒。卒,20岁,秦灭韩…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而“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张良家族5世相韩,他为报国恩散尽家财刺杀秦王,费如此大的功夫就只为泄愤后“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
善于“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外”的张良自然不是愤青,他开始这么做肯定有自己的政治预期:恢复韩国,恢复家族的荣耀。为此,张良自韩国被秦灭之日起就开始谋划刺杀秦王,准备了12年后终于乘秦始皇巡游到阳武博浪沙时实施了刺杀行动,失败。10年后,秦始皇驾崩,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率先起义,张良拉起了100余人的武装投到刘邦麾下为厩将。
当反秦势力实际盟主项梁吸取陈胜不立楚后而自立招致失败的教训立楚怀王孙心为楚王的情况下,张良不失时机地说服项梁立故韩诸公子横阳君成为韩王,他自任为韩国司徒。虽然刘邦对张良情有独钟,常善用其策,张良也认为“沛公殆天授”,但当项梁同意立韩王成时,他便义无反顾地离开沛公,跟着韩王成一起带兵西进韩国故地,投身重建韩国的事业。
然而张良推荐拥立韩王成却成了他一生唯一的败笔,虽然在张良的组织下韩军发展到千余人,并“西略韩地得数城”,但由于韩王成缺乏号召力和政治军事能力,其地复失。这让张良自知凭韩王成与自己的力量无法与秦军抗衡,于是当刘邦从洛阳南出轘辕后他立即“引兵从沛公”西进关中灭秦,而让韩王成守韩故都阳翟,他寄希望待灭秦后凭功为韩王争取韩国故土。
可是韩王成太不安分,竟以光杆国王的身份追随项羽到关中,后来被封为18王之一。张良送汉王刘邦之国后献上“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策后便东返韩国,却怎么也找不到韩王成,原来项羽因其无功而不让他之国,把他带到彭城后降为穰侯,最后将其杀害。所幸张良之前在随刘邦击阳城时寻得韩襄王之孙信,国不可一日无君,他遂请刘邦立信为韩王。
相比于韩王成,张良更看好韩王信,韩王信身高八尺五寸,身材魁伟,性格勇武。张良将手里的韩军完全交给了韩王信,他带着这支队伍跟随刘邦参加了灭秦之战、楚汉之争,为汉朝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因此锻炼出超群的军事能力和不俗的政治眼光。公元前202年2月,刘邦即皇帝位,分封诸侯,韩王信成为汉朝8个异姓王中唯一一位属于六国之后者。
张良在韩王信身上寄托了绵延韩国国祚的希望,然而,刘邦在封韩王信8个月后便大封同姓王,并将韩国故土封给自己的儿孙们,而将韩王信国土换到了太原郡。虽然太原郡比韩国故土多出20多个县,但地荒人稀,物产贫瘠,又常有匈奴的侵扰。历代先君经略了200多年的韩国如今竟被扔到边塞,这对韩王信无疑是个晴天霹雳,连张良也是毫无思想准备。
于是公元前201年,韩王信以马邑降匈奴,刘邦率32万大军亲征却被冒顿围困白登山7天7夜,而张良此时以及后来的3年都没有活动的记载,可见张良要么是避嫌要么不愿参与。后来也许刘邦与张良达成了某种协议,即他帮刘邦灭陈烯,而刘邦招降韩王信,张良这才于公元前197年出山。然而1年后,韩王信最终还是死于汉军的手里,这让张良心灰意冷,遂做出“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的最终选择。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如果蒙恬没有让赵高的奸计得逞,秦朝还会这么早灭亡吗?
- 11-30 刘邦对刘肥有补偿心理,但为何不能将其立为皇太子?
- 11-30 汉朝七国之乱是怎么回事?七国之乱的主事人是什么结局?
- 11-30 即使项羽能够回到江东,他能阻挡刘邦大军的围剿吗?
- 11-30 很多人认为刘邦比不上项羽,但在真实历史上又是怎样的?
- 11-30 作为刘邦和项羽的谋士,张良与范增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 11-30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 11-30 曹氏是刘邦大儿子刘肥的母亲,其身份究竟有何特殊之处?
- 11-30 汉献帝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为何说他是汉朝最可悲的皇帝?
- 11-30 雍齿可是背叛了刘邦,张良为何建议刘邦给他一份赏赐?
- 11-30 刘邦手下还有着哪些大将?竟能让韩信不敢起兵造反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