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后,李师师去了哪里?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9分类:历史
今天历史屋小编给大家准备了靖康之变后,美貌的李师师到底去哪里了?诗词中早有答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众所周知,两宋一直面临外敌的袭扰,军事上多为守势,乏善可陈,然而它们还是有值得称道之处,那就是国家十分富裕,如果当时有GDP排名,无疑雄踞榜首不可撼动。尤其是北宋的经济,在封建社会中达到了巅峰。国家如此有钱,百姓的生活也相对富足,官员和贵族更是过上了纸醉金迷的好日子。
当时的青楼也非常繁荣,许多文人雅士都经常光顾,产生了无数的传说。其实在当时,风月场所也是不容于主流社会的,官员去那些场所是也是被千夫所指的。
北宋最著名的青楼女子莫过于李师师了,她不仅相貌出众,而且还才情无双,与许多张先、晏几道、秦观、周邦彦等人都留下过缠绵悱恻的故事。当然,其中最出名的还是宋徽宗。李师师在正史上并没有一星半点的记载,但在宋代诗词、笔记中反复出现,应该是确有其人。
李师师无疑是宋徽宗时代的人,然而在靖康之变后,徽宗、钦宗都被掳往北方,那么李师师到底去哪里呢?
有一种说法是在金人围攻汴梁时,钦宗不敢反抗,只好按照金人的要求,挖地三尺,将都城的金银财宝和女人送至金营。娼家、乐工等等都是当时的贱籍,他们财产几乎被劫掠一空。后来汴京被破后,金人听说过李师师的美貌,点名要她。李师师东躲西藏,还是被傀儡皇帝张邦昌找到,送到了金营。
如此绝色的女子,金军的将领当然不肯放过。然而李师师却宁死不屈,先是吞金簪自杀,未果后又将金簪折断而食,最终香消玉殒,魂断金营。
这个说法很有感染力,然而却是靠不住的。从现在的史料看没有任何记载可以支持它,故事的流传更多的是用来讽刺徽钦二宗忍辱偷生,比一个青楼女子还不如。
那么在此巨变后,李师师到底去哪里了呢?史书上自然还是没有记载,不过却在宋朝人的诗词中却能找到蛛丝马迹。比如南宋诗人刘子翚写了一组《汴京纪事》的诗,其中一首如下:
辇毂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缕衣檀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原来,在靖康之变前些年,宋徽宗年老对于男女之事也没有那么上心了,而李师师也逐渐老去,青春不再,两人失去了联系。后来靖康之变中,宋徽宗自身难保,哪里还顾得上她。李师师的家产尽皆被抄没,而她本人也趁乱离开了汴京,跑到了湖湘一带。
然而,此时的李师师,年老色衰,又饱经战乱流离之苦,再也不复往昔的荣光,也没有得到达官贵人的青睐。所以诗人这才感慨,当时这可是“一曲动帝王”的美女啊!
刘子翚的说法得到不少后人的认可,在清代就有著名诗人厉鹗加以想象,在《南宋杂事诗》中以此写道:
筑球吹笛其流离,中瓦勾栏又此时。檀板一声双泪落,无人知是李师师。
靖康之变后,从北方逃往南方的人很多,其中著名词人朱敦儒也是如此。他当年在汴京的时候,就欣赏过李师师曼妙的歌声。后来在南方的一次宴会中,又偶遇了李师师,两个流落他乡的北客,亿其当年的繁华富硕,不由感慨万千。李师师特地为朱敦儒献唱了当年汴京的旧曲,朱敦儒则为之写下了《鹧鸪天唱得梨园绝代声》:
唱得梨园绝代声。前朝惟数李夫人。自从惊破霓裳后,楚秦吴歌扇里新。秦嶂雁,越溪砧。西风北客两飘零。尊前忽听当时曲,侧帽停杯泪满巾。
李师师的下落,在历史上就这两种说法。也许殉节说更能打动人,然而南渡说或许更接近现实,也反映出北宋国破家亡的悲惨现实。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宋朝为何会出现文人士大夫为主的社会形态呢?
- 11-30 究竟是从几时起,宋朝开始患上了这没救的“软骨症”?
- 11-30 为了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官员的行为,宋朝有怎样的老规矩?
- 11-30 古代没有电灯,古人夜读会不会导致近视呢?
- 11-30 宋朝一直都是“看来富裕”的印象,但为何不去发展军事实力?
- 11-30 梁山之所以因招安而没落,其罪魁祸首真是李师师吗?
- 11-30 对于古代的纳妾制度,即使是宋朝时期为何也觉得贵?
- 11-30 在宋朝300多年的统治中,为何没有皇子及宗室乱政的现象?
- 11-30 在北宋初期,宋朝的耕地面积得到怎样的大幅增加?
- 11-30 为了保证公平与公正,宋朝制定了哪些规范的审判制度?
- 11-30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