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被元军俘虏的宋室昭仪王清惠和宫廷乐师汪元量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南宋灭亡,文天祥就义,谢枋得自尽,而汪元量选择了北上。

  (一)亡国之际,可以逃走的他没有躲避

  宋德佑二年二月,元军入临安。宋帝后三宫被俘北迁。汪元量也在这支三千人的队伍中。这是一个让人困惑的选择:作为一个宫廷乐师,他完全可以不加入这个队伍,元军围城数月,朝中大臣外逃者不计其数,芥微如他,混迹于平民中大隐于市不是不可能,谁又会去注意一个宫廷供奉呢?

  毕竟他的日常,就是陪老太后谢道清和昭仪王清惠,弹琴给这些宫墙围囿的女子们助兴解闷。一个乐师,对忽必烈来说可有可无。

  是因为君即是天,要随侍以尽为子民之忠孝吗?未必。他明明在《醉歌》里骂:“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

  所以后人猜测,汪元量甘做楚囚,是为了王清惠。

  (二)北上,是为了王清惠吗?

  王清惠和汪元量年纪相近,才华匹敌,都通诗书解音律,堪堪是曲沼芙蓉伴竹嘉,度宗赵禥却是一好色加智障的安逸天子——汪元量正牌进士,不去仕途腾达,却奇怪的在宫中安身,不能不让人多想。

  大队人马开拔至汴梁夷山驿时,王清惠提笔在壁上写下一首《满江红》:

  太液芙蓉,浑不似、旧时颜色。曾记得,春风雨露,玉楼金阙。名播兰馨妃后里,晕潮莲脸君王侧。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龙虎散,风云灭。千古恨,凭谁说。对山河百二,泪盈襟血。驿馆夜惊尘土梦,宫车晓辗关山月。问姮娥,于我肯从容,同圆缺。

  这首词立刻在南宋士民中激起巨大反响,斯境斯地斯人,让他们不可避免地想起靖康之耻,一时唱和者众多。覆巢之下,各有各的悲伤与执着,被羁押的文天祥在得悉这首词时就说:“惜哉!夫人于此少商量矣!”这位状元丞相觉得王清惠未立死志,深恐后有辱国体之事,于是不单在和作中规劝,后来干脆又执笔代王清惠重作:

  试问琵琶,胡沙外、怎生风色。最苦是、姚黄一朵,移根仙阙。王母欢阑琼宴罢,仙人泪满金盘侧。听行宫、半夜雨霖铃,声声歇。 彩云散,香尘灭。铜驼恨,那堪说。想男儿慷慨,嚼穿龈血。回首昭阳离落日,伤心铜雀迎秋月。算妾身、不愿似天家,金瓯缺。

  文天祥明确否定了王词末二句的消沉,报之以大声镗鞳,忠告王清惠等后妃宫女,当然,这也是他的自勉之词。

  这首《满江红》,汪元量也有和作:

  天上人家,醉王母、蟠桃春色。被午夜、漏声催箭,晓光侵阕。花覆千官鸾阁外,香浮九鼎龙楼侧。恨黑风吹雨湿霓裳,歌声歇。

  人去后,书应绝。肠断处,心难说。更那堪杜宇满山啼血。事去空流东汴水,愁来不见西湖月。有谁知、海上泣婵娟,菱花缺。

  汪词字里行外,是以己度彼的理解。他们有共同的生活回忆和人生感受,所以他更能体验王清惠的内心,更同情一个女子于惊恐凄凉中的无奈挣扎,他对王清惠,不同于文天祥的责以大义,而是一种好朋友的宽容与关切。

  但要以此证明汪元量是为了王清惠而北上,未免片面,若是为了王清惠,那他应该一直相伴其终老,而事实是1288年他一个人以道士的身份南归。

  走时,王清惠曾率南宋旧宫嫔相送。这些宫嫔在颠沛流离的岁月里,都曾得过汪元量的照应。

  (三)他是那个时代的贾宝玉,用一份陪伴温暖那个残破王朝

  文天祥被囚大都时,汪元量曾几次去狱中探望,他给文天祥弹琴,文天祥给他的诗作写序。

  他曾沉痛的给文天祥留下这样一句:

  “丞相必以忠孝白天下,予将归死江南。”

  他知道自己可以南归,但还是一路跟随宋宗室,1282年到元上都(今属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1284年到西北祁连山,又因祭祀到过四川青城山及五岳,1288年冬,恭帝赵显学佛学于土番(今西藏),汪元量这才黄冠南归。

  天地不重来,他守候的那个昌明隆盛,花柳繁华的王朝最终分崩离析,他守护的那些冰清玉洁的女子最终身老幽燕,零落成泥,他是那个时代的贾宝玉,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只能以遁世的方式祭奠那些美好的化身。

  他也写下了从元军围城以来所见的山河破碎,宗室倾圮,生灵涂炭,他的这些诗作,被称为宋之诗史。一个朝代的结局,总是有人杀身成仁,有人舍生取义,也总会有人去陪伴,去记录,去给故国不再的人们以温暖的关怀。

  后来人,又何必穷原竟委,强自索解?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