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百熙为官三十年 历任四部尚书,因为何事被太监活活骂死?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7分类:历史
清朝时期,如果官员犯了错,皇帝往往“传旨申斥”。外省的官员,由总督、巡抚代为“申斥”;京城的官员,则由太监代为“申斥”。
督抚与接受“申斥”的官员同朝为官,又有上下级关系,一般不会刻意与他们为难。太监就不同了。太监本来是皇城里一群伺候人的角色,好容易逮住一个机会来“教训”平日里高高在上的京官们,自然不会轻易罢休,总要想办法来修理京官们。
对于京官们,他们也是委屈万分。他们不但要跪着聆听太监宣旨,还要被太监破口辱骂一通,简直就是斯文扫地。这样的场面如果传到朝廷里,他们以后还怎么在朝廷里混下去?有聪明的京官,得知皇帝要“传旨申斥”,马上预备一个厚重的红包,在太监驾到的时候送给他们,请他们高抬贵手。
当然,也有不懂事的京官,在接受太监“申斥”时,没有为太监准备红包——他们的日子就惨了。
1907年,作为预备立宪的一部分,清朝对部院进行改组,并增设了邮传部。邮传部职掌全国交通及邮电之政令,设置尚书一名,左右侍郎各一名,分设船政、路政、电政、邮政、庶务五司,各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
最初,清朝任命张百熙为邮传部尚书,唐绍仪为邮传部左侍郎。其余下属官员人选,由张百熙和唐绍仪商定。
张百熙是湖南长沙人,生于1847年,1874年考中进士,步入仕途。33年宦海浮沉,张百熙一路升迁,前后做过工部、吏部、户部、邮传部这四大部门的尚书,官居从一品,位高权重。张百熙与那些尸位素餐,信奉“多磕头,少说话”的官员不同,他勇于任事,敢于直谏,不畏权贵,在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愤然上书弹劾李鸿章是“阳为战备,阴实主和”,义正辞严,令人佩服。
唐绍仪是广东香山人,生于1862年。唐绍仪没有走科举制度这条道路,他12岁就被选入第三批留美幼童,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后来进入哥伦比亚大学读书。1881年,唐绍仪应召回国,受到袁世凯的赏识,在政坛崭露头角,历任天津海关道、外务部右侍郎、全国铁路总公司督办、税务处会办大臣、邮传部左侍郎等职。
张百熙和唐绍仪收到朝廷任命后,碰了一个头,商议从各部门调任人员的名单。唐绍仪是广东人,满口粤语,张百熙完全听不懂,一脸懵逼。两人开始不和。
第二天,唐绍仪向张百熙提交了一份拟调任人员名单。张百熙满口答应。可是后来名单正式敲定时,唐绍仪发现自己那份名单上的人员一个都没有。这把唐绍仪气得够呛。两个人公开闹起了矛盾,都装病不去上班。
部门刚刚成立,正副领导就闹起了矛盾,这成何体统?御史就此对他们进行弹劾。朝廷各打五十大板,下令对他们进行“申斥”。
唐绍仪比较年轻,心眼活泛,他在得知朝廷下令“申斥”后,提前给了传旨太监一大笔钱。传旨太监心领神会,在“申斥”唐绍仪时用语比较有分寸和得体,唐绍仪避免了一场尴尬。
张百熙不知道这些情况,没有给传旨太监封红包。传旨太监自然不会对他客气。宣旨完毕后,传旨太监指着他鼻子大骂:“混账王八蛋,赶紧滚下去!”
张百熙气得浑身发抖,从地上站起来后面无人色。
当时,张百熙已经60岁高龄了。他可没有想到,自己读了一辈子圣贤书,到头来被一个太监骂得狗血淋头。他越想越气,不久就患上一场重病,不治而亡。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清朝的军队还是比较多的,那绿营兵算是个怎样的兵种?
- 11-30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 11-30 养廉银作为清朝特有的俸禄制度,它又是怎么创建的?
- 11-30 在中国博大的酒文化中,清朝的皇帝都喜欢喝哪些酒?
- 11-30 与其他朝代不同的是,清朝的亲王们有着哪些权利?
- 11-30 中堂最早出现于唐朝,它在清朝时期是什么品级的官员?
- 11-30 清朝很重视对皇子的教育,那么有什么相关教育制度?
- 11-30 清朝给京官的俸禄非常的低,大多数京官如何想着法子捞钱?
- 11-30 鳌拜都为三代清朝帝王出生入死了,为何还认为他是奸臣?
- 11-30 当我们翻开清朝的历史,皇位为何不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 11-30 在嘉庆皇帝接手清朝后,清朝为何一步步走上没落的道路?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