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王翦和战神白起都是秦国名将,为何结局却截然不同?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4分类:历史

  在秦朝统一中国的军事进程中,白起王翦这两位大将军,可以说是居功至伟、功不可没。虽说都是大功臣,但二人的结局却大不同,白起最后被逼自杀;王翦得以安度晚年。

  白起是秦昭襄王时期的著名将领,善于用兵,曾经领兵进攻韩、魏联军,在洛阳一带杀敌二十四万,夺城五座的骄人战绩。

  但真正使白起名扬天下的是长平之战,坑杀赵国四十万。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白起领兵进攻赵国,长平之战爆发,两军对垒三年后,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结果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军成为俘虏。之后,白起用欺骗的手段,将四十万降卒全部活埋,赵国上下为之震惊。

  长平之战后,白起准备一鼓作气攻下赵国。赵国眼看国家危亡,马上派人携带重金去秦国,贿赂相国范雎。范雎担心白起的功劳超过自己,就以秦兵疲惫、急待休养为名,向秦昭王进言,请求允许赵国割让六座城池求和,秦昭襄王应允。白起眼看到手的功劳飞了,气得大骂范雎。从此与范雎结下仇怨。

  后来,秦国再次起兵攻打赵国,白起认为已经错过时机,坚决反对,并拒绝领兵。白起深知自己如果再次引兵攻赵,换来的将是赵国全国的抵抗。因为长平之后赵国深恨白起,所以昭王再次攻赵时,白起应该是最不适合当统帅的人选。昭襄王派使者赐剑逼白起自杀。白起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我坑杀了赵军四十万降卒,这就足够死罪了!说完就伏剑自杀了。

  范雎以“远交近攻”的谋略为秦统一六国奠定坚实基础,但是与魏国丞相魏齐是仇人。范雎曾扬言要魏国交出魏齐,否则将举兵伐魏。形势迫使魏齐弃相印逃到赵国,投在平原君赵胜门下。

  长平之战后,王翦向秦昭王献计,由昭王修书一封,约平原君来函谷关赴宴。昭王依计而行,诱使平原君上钩。待平原君来时,借机扣留,将其押解至咸阳。再传讯邯郸,称不得魏齐,就不释放平原君。

  长平之战刚过,赵孝成王正惊魂未定,赶紧派兵围住平原君府,擒拿魏齐。魏齐逃到魏信陵君那里,信陵君不敢收留。魏齐走投无路,拔剑自刎。赵孝成王得魏齐之首,星夜派人送往咸阳,秦王才释放了平原君归赵 。王翦未费秦国一兵一卒而得魏齐之首,解了相国范雎多年的心头之恨。

  武将和文官之间的关系也是很重要的一个关系。武将前方打生打死,文官在后方扯后腿,那就危险了。

  秦国名将白起因为和前任宰相魏冉关系密切,才有机会立下功业,因为和后任宰相范雎不太和睦,才导致最后的赐死。王翦身为武将,急文官所急,出手帮宰相范雎报仇。有着这样的铺垫,试想范雎怎么可能对王翦使阴招、下绊子。

  

  王翦历任多位宰相,无论是范雎、蔡泽,乃至吕不韦,都对他十分尊重,一方面是王翦资历深厚威望高,另一方面就是王翦懂得交往、会做人。

  历史总是有着一些微妙的巧合。

  当年,王翦在蕲县击败了项燕,秦国统一全国之势不可逆转。王翦击败了项燕,在自己的功劳簿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十六年后,项燕的孙子项羽在河北巨鹿破釜沉舟对阵王翦的孙子王离,王离兵败身死。爷爷辈的恩怨在孙子辈了结。哪怕王翦心机再深,这也是他想不到的。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