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与荆轲去刺秦的第三人 舍生取义的樊於期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2分类:历史
樊於期(?―前227年),战国末期将领。原为秦国将军,后因伐赵兵败于李牧,畏罪逃往燕国,被燕国太子丹收留。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时,荆轲请求以樊於期首级与庶地督亢(在河北高碑店一带)地图作为进献秦王的礼物,以利行刺。樊於期获悉,自刎而死。
杨宽的《战国史》认为樊於期就是桓齮,但所持理由仅两人名称发音相似,记载时间接近,时代差距无法考证文字读音,记载时间接近者众,因此此说仅为假说,尚未证实,理由亦不充分。
注:
①”於(wū)“历史书多简化为“于“;
②“期”历史书上读“jī”。
人物生平
秦王政七年(公元前240年),吕不韦为报五国攻秦之仇,决定攻打山东五国。派蒙骜同张唐督兵五万伐赵。三日后命令长安君成蟜同樊於期率兵五万为后继。秦兵出函谷关后,蒙骜率领前军取路上党径直进攻庆都,驻扎在屯留,作前面秦军的声援。赵国派庞媛为大将,扈辄为副将率兵十万抗拒秦军。尧山一仗,秦军未能取胜,蒙骜派张唐督到屯留催取后队军兵。当时,成蟜只有十七岁,不谙军务,忙召樊於期商议。樊平时就憎恨吕不韦纳妾盗国的事,便乘机对说:“今王非先王骨肉,惟君乃嫡子。”还揭露说吕不韦这次派他出兵的目的就是想借机除掉他并进而献计道:“今蒙骜兵困于赵,急未能归,而君手握重兵,若传檄以宣淫人之罪,明宫闱之诈,臣民谁不原奉嫡嗣者。”成蟜接受了樊於期的计谋。樊便假意对来使说大军即日移营。
使者去后,樊於期就起草一篇檄文。樊於期将檄文四下传布。秦国人多听到过吕不韦进妾的传闻,等见到檄文中有怀妊奸生等语,才信是实。尽管惧吕不敢起兵响应,也都采取观望的态度。张唐知长安君已反,星夜奔往咸阳告变。秦王政见檄文大怒。召尚父吕不韦计议。遂派王翦为大将,领兵十万,往讨长安君成蟜。
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樊於期任秦国将军。翌年与王翦、杨端和率兵攻打赵,取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城,继而攻占平阳(今磁县东南),大胜,杀赵国将扈辄。
秦王政十四年(公元前233年),他再次率军攻打赵国,面对赵国名将武安君李牧,大败,秦军损失惨重,樊於期不敢回秦国,后逃往燕国,并拜燕国大将军。秦王大怒,将其父母宗族全部杀害。
秦王政二十年(公元前227年),秦国灭赵国以后兵至燕国南界。燕国太子丹惧怕,准备派荆轲去刺杀秦王。荆轲对太子丹说:“不用太子说,我也要见您。若去秦国,没有东西让秦王相信,是不能与秦王亲近的。樊将军,今秦王用金(古代以铜为金)千斤,邑万家的重赏捉拿樊将军,如果拿樊将军的人头和燕督亢的地图去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见我,我这样就可以报太子之恩。”太子丹说:“樊将军穷困来归丹,丹不忍用自己的私事伤了长者的意愿。愿你再考虑!”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杀害樊於期,便自已去见樊於期,说:“秦王对将军,可谓是十分恶毒,父母宗族都被他杀害,眼下又重赏缉拿将军,要怎么办呢?”樊於期仰天长叹,痛哭流涕,说:“我每想到这些,真是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荆轲说:“今天我有个计策,能解燕国的忧患,又可报将军之仇,你看怎么样?”樊於期问是什么计策,便说:“我愿得到将军的头去献给秦王,秦王肯定开心地见我。我就左手抓他的袖子,右手刺他的胸,这样将军报了仇,燕国被凌辱的仇也报了 。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卷起袖子,露出右臂,(用左手握住右手的手腕,表示愤慨),说:“我朝思暮想要报这切齿之恨,今日幸得指教!”遂自刎。
太子丹闻知樊於期自刎的消息后,急切赶来,扶尸痛哭,悲哀至极。后来,荆轲刺秦王虽未成功,但樊於期为国家甘愿一死,至今仍为人们所敬仰。后人言“燕赵之地重节义之风,多慷慨悲歌之士”,是对樊於期、荆轲不畏强暴、以身殉国壮举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据考,樊於期与荆轲为好友,亦深得太子丹器重,他死后,其遗骸葬于故里南庄村,后人立祠祭祀。据清《蠡县志》载:“南庄有大冢,呼为樊将军墓。旧有庙碑,今皆废 。”
后世纪念
座灵塔
距保定易县城西南3.5公里处的血山村村西,平地突兀涌起一座小孤山。山高约20来米,占地约10来亩,山表面土层很厚,长满荆棘灌木,里面却是坚硬无比的花岗岩石。山顶正中霍然挺立着一座残塔。说它残塔,不只是因为它历经700多年确实残破不堪,还因为它天生就没有顶,看上去就像被刀削掉的一般。此塔残高7米,三层方形,塔心室南面辟门,砖结构,造型非常小巧精致。这座孤山就叫血山,这座与众不同的塔就叫座灵塔。
该塔始建于元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应为佛教建筑,但民间、《县志》记载都认为该塔是为纪念樊於期而建。樊於期就是当年荆轲刺秦王时借给荆轲人头的那个人。
樊於期原为秦国大将,因为获罪于秦王政,全家被杀,只身逃到燕国。燕太子丹将他待为上宾,为他在这座山上建起樊馆,此山也因此名为樊馆山。
当秦国大兵攻破赵国,燕国危在旦夕之时,燕太子丹策划了著名的“荆轲刺秦王”行动。在荆轲出发之前突然提出,见秦王不仅要带上督亢地图,还要带上秦王日思夜想的樊於期的人头。太子丹仁厚又兼爱惜人才,不忍心杀掉困境中前来投奔的樊於期。荆轲就自己去见樊於期。
这一段《史记·刺客列传》有详细的记载:荆轲对樊於期说:“将军得祸于秦,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户,将军何以雪其恨?”樊於期仰天长叹,泪流满面说:“每一思及秦政,痛彻心髓,愿与之俱死,恨未有其地耳!”荆轲趁机说道:“今有一计可解燕国之患、将军之仇,将军可纳否?”樊於期毫不犹豫地说:“苟报秦仇,粉身碎骨,某所不惜,有何出口之难也?”荆轲说:“某之愚计,欲刺秦王,而恐其不得近,诚得将军之首,督亢地图,以献於秦,秦王必喜而见于臣,臣左手把其袖,右手斫其胸,则将军之仇得报,燕京得免於灭顶之患,将军以为如何?”听到这儿,樊於期仿佛看到荆轲刺死秦王的场面,看到了自己大仇得报的那一天,内心做出牺牲的决定。於是樊於期脱掉外衣露出右臂,跺着脚大喊:“此臣之日夜切齿腐心而恨其无策,今乃得明教。”随即拔出佩剑自刎,献出头颅。
所以说一同去咸阳担任刺秦任务的应是三个人,除了荆轲、秦舞阳之外还有一个人,就是樊於期。只是他在出发前就已经做出了牺牲,或者说完成了他自己的使命。而他的人头依然是刺秦的主要工具之一。遗憾的是在秦王殿上,他却亲眼看到了荆轲刺秦的失败与无可奈何。
对于樊於期的死,后人褒贬不一。但更多的人感叹樊於期面对生死抉择大义凛然从容赴死,认为其舍生取义值得称道,同时也为荆轲刺秦这部历史大剧增添了悲壮色彩。清代爱新觉罗成桂有诗曰:“去国伤无奈,投燕冀力同。举家无孑影,孤馆有凄凤。愿遂头宁断,行违计未工。空将一缕血,血染至今红。”明代陈璟却认为“将军肯缓须臾死,山鬼罾鱼祸已萌。”明代的何景明也评论说:“燕丹寡谋当灭身,光也自刎何足云,惜哉枉杀樊将军!”
然而百姓有感于樊於期轻生重义,都给予同情和赞美。樊於期死后,樊馆山即因樊於期血洒此地而改名为血山。附近的村子以山为名,就叫血山村。后人在山上建塔纪念,塔三层,代表天地人三才,四方形无顶,象征樊於期遗体有四肢而无头颅。塔南建法华寺,内供樊将军牌位。荆轲塔下原来建有三义庙,明清朝时庙里一直供奉着荆轲、田光和樊於期。可见,樊於期作为杀身成仁的义士,千百年来始终是受人景仰的。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 11-29 如果赵国一直和秦国耗着,那么赵国最终是否能赢得胜利?
- 11-29 在《天龙八部》中,慕容氏立志要复兴燕国是被谁灭的?
- 11-29 秦国在阴晋之战元气大伤,魏国为何却没有乘胜追击?
- 11-29 在魏国、齐国相继衰落之后,赵国如何单独抗衡秦国?
- 11-29 秦王与樊於期到底有何种深仇大恨?竟允许荆轲接近他
- 11-29 在古代诸多法律之中,哪条奇葩法律来源于冷酷的秦国?
- 11-29 楚国商业经济很是发达,为何却被西北之地的秦国所灭?
- 11-29 在战国那个乱世年代,最后统一六国的为何却是秦国?
- 11-29 在真实的历史上,秦国人尚黑究竟是有着哪些原因?
- 11-29 赵国陷入最为虚弱的状况中,为何还能击败来入侵的燕国?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