齮字怎么读?大秦悍将桓齮与李牧孰强孰弱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31分类:历史
桓齮乃是秦始皇时期的将军,对于桓齮这个名字,人们经常读错。一种是认识这个字但是总读不对,一种则是根本就不认识桓齮的齮字,更别说读对了。那么桓齮怎么读才是正确的呢?
桓齮画像
“桓”读huan第二声,同环的读音一样。“桓”是一个形声字,木作偏旁,从的是亘的音。“桓”有三种词性,一种是名词,一种是形容词,还有一种则是动词。“桓”的本义是柱子的,在作为名词的时候,“桓”指的是木头、水、山的名字,也是姓氏之一,在这里,“桓”便是作为桓姓。在作为动词的时候,“桓”有盘桓,担忧的意思。而作为形容词的时候,“桓”的意思的大。
“齮”读yi第三声,同以的读音一样。“齮”一共有23画,是一个比较复杂的字。对于这一类的字,人们经常将它的偏旁作为它的读音,但是“齮”不适用这个规律。“齮”的偏旁是齿字旁,带一个奇字,而“齮”的读音既不是“齿”也不是“奇”,而是“以”。“齮”只有一种读音,便是“以”。“齮”也只有一种词性,那就是动词。“齮”有咬,侵犯的意思。
“桓”和“齮”组合在一起便是桓齮。如果单单以“桓”和“齮”这两个字的意思来组合的话,桓齮就是啃咬柱子的意思了。就这个意思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寓意。而在历史上,有人也认为桓齮就是樊於期,桓齮是樊於期的化名,桓齮就是被贬的樊於期用来重回朝廷的化名。
桓齮的故事
桓齮,是中国战国时期秦国知名的将领,桓齮作为秦国大将,在秦国消灭六国,一统天下的道路上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的一生记载不多,而且因为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留下来的资料就更加少了。
秦赵宜安之战
桓齮的记载很少,其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就是他和李牧之间的胜败关系了。这里就由小编带大家一起去追溯那段历史。首先看看《史记》里面的记载,现实“赵世家”里面的记载:秦攻武城,扈辄率师救之,军败,死焉。之后秦攻赤丽、宜安,李牧却之,封武安君,在之后秦攻番吾,李牧却之。从这里来看,没有出现桓齮和李牧交战的记录,也没有提到李牧击杀或是打败了桓齮。
再看看“秦始皇本纪”,这里记载的是秦攻平阳,取宜安,破之,杀将军。桓齮定平阳、武城。然后过几年之后,王翦攻赵,这段记载之中也没有出现桓齮和李牧交手的记录,甚至桓齮还是击败了赵军。而在“李牧传”之中则是提到了“赵乃使李牧为将,记秦军于宜安,大败秦军,秦将桓齮败走。”而在《战国策》之中则是明确记载,李牧数破秦军,杀桓齮。
综合这些史料来看,首先《战国策》的可信度是最低的,毕竟是名士自己写的文章,很难令人相信,而但是在史记记载中双方的胜负就不相同,或许最好的理解方式是当时是三场战役,平阳和武城都被桓齮攻破了,而到了宜安的时候被李牧给击败了,然后桓齮逃跑或是战死,但是如果真的如此的话,“秦始皇本纪”之中应该要有一点记载,而且始皇本纪之中的胜负记载和赵世家之中也有一些差距。所以说李牧和桓齮之间的胜负其实并没有一个真的定论。
上一篇
已经是第一篇了下一篇
学习英语必看的100部美剧,赶快转发收藏吧!
猜你还喜欢
- 03-09 汉武帝既然后悔太子刘据的死 汉武帝为什么不传位给刘病已
- 11-30 如果蒙恬没有让赵高的奸计得逞,秦朝还会这么早灭亡吗?
- 11-30 如果扶苏能成功代替胡亥继承帝位,秦朝还会二世而亡吗?
- 11-30 李斯对秦朝有着哪些贡献?为何说他的功劳还是大于错误?
- 11-30 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秦朝的阿房宫是真实存在的吗?
- 11-29 自秦朝第一个统一中国后,为何没有大一统王朝超过三百年?
- 11-29 李牧在哪场战争中解救赵国都城之危,而被封为了武安君?
- 11-29 匈奴人在战国时期就非常猖狂,那李牧又是怎么击败匈奴?
- 11-29 如果赵孝成王不想继续使用廉颇,为何不调回李牧来领兵?
- 11-29 战国名将李牧极富军事才能,他又是如何让匈奴损兵折将?
- 11-29 即使没有了赵高的存在,为何说秦朝依然还会二世而亡?
- 11-29 李牧与白起同为秦国的名将,他们两人之间谁更厉害一些?
- 最近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