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从“铁面御史”到“洋务干员”,余联沅在“东南互保”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4分类:历史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余联沅由福建布政使转任江苏苏松太道(上海道),开启了其在这一重要口岸一年有余的执政生涯。苏松太道下辖苏州府、松江府与太仓直隶州,主管该地区的军事监督、江海关行政,同时直接负责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等洋务企业,并具有一定主管“洋务”的外交职能,具有较大的行政权力。次年,义和团运动在北方发展迅速,作为清政府经济重点及列强窥伺中国的主要区域,苏松一带的安全便显得尤为重要。而身居上海道台要职的余联沅则在这一背景下发挥了重要作用。

  义和团团员

  义和团运动席卷华北之初,余联沅便迅速组织上海县各保甲及武装兵力在城厢地带严密巡防,以将“匪患”堵在县城之外;同时,余联沅通知各国驻上海领事,将洋人、教民迁入城中,以防止出现不必要的外交麻烦。

  局势随着外国势力的干预发生变化——英法等国企图以保护本国利益为民派兵进驻上海,这引起了东南地区主政官员的注意。在盛宣怀的提倡下,李鸿章、刘坤一、张之洞等地方大员发起“东南互保”,而上海道台余联沅因与外国领事级别对等,而成为与外方谈判的主要对象。在这一过程中,余联沅主持拟定了《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保护上海租界城厢内外章程》等主要外交文件,并与外方代表在会审公廨举行了多轮谈判,基本与外方人员达成了共识,确立了“东南互保”的部分合法性。

  但谈判并未彻底阻止西方列强向上海派兵。自1900年8月起,英、法、德、日等国军队接踵而至,余联沅对这一行为提出了严厉交涉,但终究遭受冷遇,西方列强军队一直在上海停留两年之久。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