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左侧文字
头部右侧文字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历史 > 正文

突厥人二十万大军打到长安城下,唐太宗是如何解决的呢

作者:必看知识点日期:1970-01-01浏览:23分类:历史

  纵观整个中国古代史,北方游牧民族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最大的敌人,就连统一六国的秦始皇拿他们都没办法,只能修建长城抵御。

  历史上。大一统的王朝如秦朝、汉朝、隋朝、明朝都曾经大规模的修建长城,抵御北方少数民族。

  可是有一个朝代,一位皇帝,从未修建过长城,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

  李世民在位时期,唐朝发展成当时世界上的第一大帝国,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都向唐朝称臣,李世民也被称为“天可汗”。

  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也曾有过一次与少数民族签订城下之盟的经历,也是李世民一生中唯一的一次,这次盟约史称“便桥之盟”。

  便桥之盟又称渭水之盟,发生在武德九年八月,在这一年的六月四日,李世民刚刚发动玄武门之变,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唐高祖李渊没办法只能将李世民立为太子。八月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登基。

  没想到,他当上皇帝的第二天,突厥就率大军攻至距长安仅40里的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京师震动。八月二十四日,突厥军队攻击高陵。

  李世民派出勇将尉迟敬德,作为泾州道行军总管,抵达泾阳,防御突厥。尉迟敬德抵达前线后,立即组织反攻,与突厥的先头部队在泾阳打了一场恶战,尉迟敬德勇不可挡,生擒敌军将领阿史德乌没啜,并且击毙突厥骑兵一千余人。

  虽然尉迟敬德在泾阳之役中取小胜,但是仍然无法遏制突厥人的前进步伐,颉利可汗的的主力进抵渭水河畔,直逼长安城。突厥二十万雄兵,列阵于渭水北岸,旌旗飘飘数十里。京城兵力空虚,长安为之戒严,人心惶惶。

  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

  颉利可汗见到李世民居然只带几个人就敢来见自己,非常吃惊,很多突厥人都下马向李世民行礼。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上自出玄武门,与高士廉、房玄龄等立骑径诣渭水上,与颉利隔水而语,责以负约。突厥大惊,皆下马罗拜。

  按照李世民的安排,当他与颉利可汗对话的时候,长安城内仅有的守军要及时赶到,在他身后列队,造成一种长安目前兵马很多的假象。

  颉利可汗果然上当,见到唐朝军队军容整齐,开始面露惧色。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一·唐纪七》俄而诸军继至,旌甲蔽野,颉利见执失思力不返,而上挺身轻出,军容甚盛,有惧色。

  李世民见时机已经成熟,就对颉利可汗恩威并施,同意只要突厥人退兵,就赏赐给他们大量的金帛财物。颉利可汗只得请和。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史称“便桥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 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

  渭水之盟不久,东突厥内部出现分裂,反对颉利可汗的薛延陀、回纥、拔也古、同罗诸部落对其变革国俗和推行的政令不满,另立薛延陀为可汗。突利可汗也暗中与唐联络,并与颉利可汗决裂。同时东突厥又遇到大雪气候,牲畜大多被冻死饿死,突厥势力渐弱。

  而此时的唐朝,政局稳定,经济得以恢复。这时唐太宗也积极进行对东突厥的备战,甚至允许军士在显德殿内习武,培养了一支能征善战的精锐部队。

  同时,唐朝还取得了恒安(今山西大同)、朔方(今内蒙古乌审旗)等进攻东突厥的基地。唐朝反击东突厥的时机已经成熟了。贞观三年,唐军与突厥军在白道展开大战,突厥被打败,屯营于碛口。贞观四年(公元630年),唐将李靖进攻定襄,大破突厥,俘获杨正道及炀帝萧后,将其送于长安,突厥颉利可汗孤身逃走。

  随后,李靖又指挥唐军击败突厥,斩首万余级,俘获十多万突厥人。李勣率领另一支唐军屯于碛口,俘获五万多突厥人。突厥颉利可汗骑千里马想要逃到吐谷浑,唐朝西道行军总管张宝相生擒了突厥颉利可汗。

  唐朝的版图扩大到了贝加尔湖以北,原属突厥的部落有的北附薛延陀,有的西奔西域,而来投降于唐朝的则非常多。




Copyright© 必看网 
本站资源均从互联网上收集,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XML地图